李 群 ,孫華偉
(1.安徽省定遠縣畜牧獸醫(yī)局,安徽 定遠 233200;2.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獸醫(yī)診斷檢測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14)
沒有不賺錢的行業(yè),只有不賺錢的企業(yè)。豬場的盈利能力是豬場跨豬周期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每一輪豬周期底部的僵持階段,養(yǎng)豬業(yè)均會陷入“囚徒困境”。僵持時間長短決定豬周期的長短,而僵持的資本(即底氣)是“現金流”。養(yǎng)豬業(yè)從來不以規(guī)模論成敗,未來豬業(yè)的發(fā)展,不僅是規(guī)模取勝,更是盈利能力取勝。豬場的利潤來自哪里?豬病防治的經濟意義在哪里?只有搞清楚豬病防治的經濟意義,才能有效降低死淘率,從根本上提質增效,進而提升豬場經濟效益。
2022年6月,農業(yè)農村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tǒng)計局聯(lián)合發(fā)布國內生豬產品相關數據,見表1。
表1 國內生豬相關數據(2022年6月)
根據國內養(yǎng)豬水平現狀,養(yǎng)豬成本大致可分為3個不同的狀態(tài),見圖1。
圖1 國內生豬養(yǎng)殖成本效益分析
1)優(yōu)等:PSY大約為24頭,料重比為2.5∶1,斷奶后死淘率為5%,100 kg出售時每千克生豬成本為11.6元;
2)中等:PSY大約為18頭,料重比為2.9∶1,斷奶后死淘率為10%,100 kg出售時每千克生豬成本為13.8元;
3)差等:PSY大約為15頭,料重比為3.3∶1,斷奶后死淘率為15%,100 kg出售時每千克生豬成本為16.4元。
目前我們國內的養(yǎng)豬平均水平大約為每千克生豬成本14元左右。在平均生豬價格為15元/kg的情況下,每頭豬只能賺125元。其中,疫苗及保健成本60~80元;人工飼養(yǎng)成本(含水電等)50~70元;房舍設備成本20~40元。取平均數則其他成本合計為每頭160元,分攤到商品豬出售時每千克的成本為1.6元。
2018—2022年第2季度,國內生豬養(yǎng)殖頭部企業(yè)生產成本見表2。
表2 國內生豬養(yǎng)殖頭部企業(yè)生產成本 元/kg
非洲豬瘟是上一輪超強豬周期上行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當時其對行業(yè)產能造成極大沖擊,大幅拉升豬肉價格。受非洲豬瘟影響,2020年之后,防疫成本疊加提升,國內頭部生豬養(yǎng)殖企業(yè)育肥成本不斷增加。2021年第1季度后,豬價在高位開始回落,行業(yè)出現大面積虧損,企業(yè)紛紛降本增效,到今年第2季度末,養(yǎng)豬成本總體下降。國內頭部生豬養(yǎng)殖企業(yè)盈利逐漸好轉,除去防疫成本、人工、水電、折舊,還有一個更重要成本是仔豬成本,近期仔豬價格持續(xù)走高,體重7 kg斷奶仔豬在560~600元/頭高價,體重15 kg仔豬甚至達到700元/頭高價,體重15 kg仔豬銷量略好。
豬的死淘率對商品豬成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哺乳期死亡率,主要影響PSY,每死1頭小豬,商品豬增加約10~25元成本;
2)斷奶后死淘率一方面體現在全程料重比上(死亡10%,增加0.15的料重比,增加46元成本);
3)斷奶后死淘率另一方面則是造成直接的損失(包括仔豬成本的損失、投入疫苗保健成本的損失、人工等飼養(yǎng)管理成本的損失)。具體成本分析見表3。
從 表3不 難 看 出,仔 豬 斷奶后死淘率每降低5%,分攤到商品豬出售時每千克的成本為0.28~0.30元,平均出欄重100 kg計算,每頭豬能增加經濟效益28~30元。因此降低豬群死淘率是提升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通過努力最有可能實現的途徑。
表3 豬場死淘率對商品豬成本的影響
首先要分析投入產出比,哪些成本允許增加?哪些成本可以降低?哪些效益可以提升?
1)加大母豬保健力度,提高母豬產仔數,增加養(yǎng)豬效益。
母豬飼養(yǎng)成本增加對商品豬成本影響有限,母豬每年的保健投入增加不超過200元,平均到商品豬上,每頭僅增加不到10元,對于生豬成本每千克僅增加0.08~0.1元錢,對于一個1 000頭母豬的豬場也就增加不到20萬元投入。但是PSY的提高所帶來的效益卻是巨大的,15~25頭相差是生豬每千克1.6元。對于一個1 000頭母豬的豬場來說帶來的300萬元以上的收益。因此,為了提高PSY這個關鍵指標,適當增加母豬的養(yǎng)殖成本是完全有必要的。
2)通過對仔豬和肥豬保健,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生長,效益提升明顯。
飼料成本方面,飼料價格每千克降低0.1元,商品豬成本則降低50~60元,對于一個1 000頭母豬的豬場,可以降低100萬元左右的成本。但是確定飼料性價比時不僅要考慮價格,還要同時考慮飼料的品質。
3)每頭商品豬保健投入增加,豬場效益顯著提高。
其他成本方面,設備和人工等飼養(yǎng)成本對于一個豬場來說是相對固定的,有變化的就是疫苗和保健成本。但每頭商品豬保健投入增加40元的成本,對商品豬成本影響每千克會增加0.4元錢。但是如果投入后豬群死亡率降低10%,肥豬提前5~10 d出欄,全程料重比降低0.1,每頭合計約減少成本100元。對于一個1 000頭母豬的豬場,投入只有80萬元,可以減少450萬元以上的成本。
不少豬場在冬春季節(jié),為了保溫通常會把豬舍密封起來,致使豬舍內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含量增加,進而誘發(fā)豬群呼吸道疾病發(fā)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生長速度下降,飼料轉化率下降。其中,硫化氫(H2S)是豬舍內危害性最大的有害氣體,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神經毒劑,無色、易揮發(fā)、有臭雞蛋味。當舍內硫化氫濃度為20 mg/m3時,豬只免疫力下降、體質變弱、日增重大幅下滑;當舍內硫化氫濃度超過20 mg/m3時,將導致豬只患有眼結膜炎和呼吸道炎癥,此外高濃度的硫化氫會抑制呼吸中樞,導致豬只窒息或神經麻痹而死亡。國家標準《規(guī)模豬場環(huán)境參數及環(huán)境管理》規(guī)定:保育豬舍、哺乳豬舍要求氨氣含量不超過20 mg/m3,硫化氫的含量不超過8 mg/m3,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1 300 mg/m3;其他階段要求豬舍氨氣含量不超過25 mg/m3,硫化氫含量不超過10 mg/m3,二氧化碳的含量應該不超過1 500 mg/m3。
有研究表明:豬舍內空氣質量提升20%~70%,將能減少30%以上的豬呼吸道疾病,進而能提升0.5%~3%的經濟效益。保證空氣質量被認為是豬場防控呼吸道疾病最有效、最經濟實惠的防控方法,而且不存在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不存在停藥后反彈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豬場的經濟效益是被落后的生產成績吞噬掉的。因此在行情差的時候不能僅僅只減少投入(節(jié)流),而是要采用科學的養(yǎng)豬技術,加強豬只保健、改善管理和增加投入,提高豬場各項生產指標(開源),從根本上扭轉頹勢,增加養(yǎng)豬的經濟效益。
進入2022年,豬價持續(xù)低迷,不少豬場為了所謂節(jié)省“成本”,大幅減少豬群疫苗及防治費用投入,以至于連正常的免疫程序、產前保健都被“節(jié)省”掉了,這種所謂“節(jié)省成本”的方法,實則是“節(jié)省投入”,是以豬群疾病頻發(fā)為代價的,以至于生產指標大幅下降。因此,豬場投入到豬群疫病防治中的資金不是成本,只是投資,是創(chuàng)造產品的“本錢”,只是成本構成的要素之一。豬群疫病防控能力決定豬場能不能“活下去”,而低成本生產能力決定豬場能活多久,能活多好。
養(yǎng)豬業(yè)從來不以規(guī)模論成敗,而只以盈利能力論英雄。豬場不應貪大求全,而應追求“小而強”的豬場。小是指與自身能力資金匹配,強是指盈利能力。所以,要把養(yǎng)豬當成一項長期的事業(yè),而不要當成短期的投機行為。養(yǎng)豬人要堅守長期價值主義,而不是短期機會主義。養(yǎng)豬與炒股極為相似,都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看似門檻很低,實則大有講究,結果往往是進得來很難留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