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艷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隱喻是一種認知方式,是把熟悉的、已知的、具體范疇概念向抽象概念映射而獲得的抽象概念的認知過程,隱喻是人類認知和思維的基礎。隱喻性語言表達背后涵設更為基礎的概念層面的隱喻性思維系統(tǒng),即概念隱喻。隱喻涉及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映射,映射一般由源域向目標域(靶域)進行。多義動詞語義擴展的過程與之相符。
表1 基于概念隱喻理論的動詞語義分析模式
我們知道,隱喻一般從源域向靶域映射,語義的衍生過程就是人們對該詞語的認知從源域映射到靶域的過程。但原型語義不等于源域,原型語義代表的是語義家族的相似性。而源域是語義最初的認知域。通常源域是與人或與人的經驗有關。因此“”與“出”的源域也與人有關。“”與“出”的源域均為人體,具有從[+母胎內→母體外]的語義表征。“”與“出”的語義從源域映射到各個靶域,實現了語義的擴展。
表2 “”a路徑語義衍生
表2 “”a路徑語義衍生
表3 “出”a路徑語義衍生
表4 “”b路徑語義衍生
表4 “”b路徑語義衍生
表5 “出”b路徑語義衍生
表6 “”c路徑語義衍生
表6 “”c路徑語義衍生
表7 “出”c路徑語義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