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琴,楊江紅
(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建筑冷熱源課程設計》是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專業(yè)的重要實踐課程,旨在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獨立開展建筑冷熱源設計,培養(yǎng)學生運用相關課程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建立正確設計思想,設備系統的相互聯系,掌握建筑冷熱源的的設計方法與步驟,為日后獨立從事暖通空調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自開課以來,教師團隊分析和總結了以往指導過程中的經驗以及學生調查問卷反饋的信息,我們發(fā)現以下幾個問題:(1)指導教師難以完全監(jiān)管每個環(huán)節(jié),導致教師不能及時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困難;(2)學生思路打不開,設計方案比較單一;(3)學生在協作和偷懶之間難以平衡,部分學生有“搭便車”(不費力氣就從課程中獲益)的行為;(4)學生對教師指導極為依賴,難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為此,教師團隊將過程化考核方式應用于該課程的教學中,并探討該方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該課程為期2周,學生完成學業(yè)后可獲得2個學分。開始和結束日期是固定的。將52名本科生隨機分成2組(過程化考核組和傳統考核組),每組26人,所有學生均已完成先修課程的學習。組內再細分為10個項目小組(2~3人自由搭配)。
教學內容包括:(1)方案初設:根據設計任務書和建筑物的原始設計資料,初步設計2~3個冷熱源方案,并進行技術經濟對比,確定冷熱源型式。(2)施工圖設計。主要包括:冷熱源的選型計算;冷熱源機房布置,機房內管路水力計算,水泵選型計算;定壓補水、水處理、安全閥等相關設備構件的選型設計;機房通風設計等。
教學步驟均如下。步驟1:QQ建群,上傳相關學習資料;步驟2:現場布置設計任務,講解設計步驟,確定分組名單;步驟3:每2天進行1次教室集中面對面輔導;步驟4:最后提交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匿名填寫問卷調查。
為了評價不同考核形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過程化考核組和傳統考核組采用了不同的課程考核形式。傳統考核組按照傳統方式主要對最后提交的紙質內容(包括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進行考核;而過程化考核組除了以上2個步驟外,還包括過程評價。過程評價包括:
(1)在任務確定后,小組進行討論,明確個人分工和任務,規(guī)劃每個步驟的完成時間,提交討論結果。
(2)在方案初設階段,各組用PPT分享小組成果,并進行課堂頭腦風暴,確定初設方案。
(3)施工圖設計階段,分組進行結題講述,以PPT形式分享設計成果、收獲以及個人貢獻情況。
課程結束后,各小組提交紙質設計成果,包括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由教師對設計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對問卷中的客觀選項和主觀問題填寫結果進行分析,評估學生對該考核方式的認可程度。
除1人中途退出外,51名學生完成了該課程,共提交了20份紙質設計成果(設計說明書和圖紙)。從2組最后提交的成果來看,過程化考核組設計方案更為多樣,方案雷同現象基本消除,設計說明書和圖紙更為規(guī)范。發(fā)放調查問卷51份,回收51份,其中部分問卷項目及結果見表1。
表1 部分問卷調查項目及調查結果
此結果提示,過程化考核組有更多比例的學生選擇了“喜愛該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提升工程設計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和“有助于培養(yǎng)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尤其在“團隊合作能力”“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過程化考核組和傳統考核組有顯著差異(p<0.05)。
在對表1中的客觀選項進行統計后,我們還整理了調查問卷中學生就本門課程的感想和建議。過程化考核組中,有學生提到“本門課程是我迄今參與度最高的課程”“本門課程讓我知道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投入多收獲也多”等。進一步證實了學生對這種考核方法的認可。
將過程化考核引入《建筑冷熱源課程設計》中,提高了學生工程設計的諸多能力,與以往單純的傳統教學相比,我們的體會如下。
首先,明晰小組共同目標和個人任務,對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尤為重要。明晰小組任務和目標, 能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成為他們學習的強大內驅力。而在團隊任務中,“搭便車”現象比較常見。團隊可以在一開始就討論個人分工,設定個人任務,規(guī)定如何協作及每個小任務的完成時間。并通過過程化考核,實現教師全程監(jiān)督,減少“搭便車”現象。
其次,應該鼓勵充分利用現代通信和協作工具。利用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流和共享,能使交流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提高團隊工作效率。也可以在線邀請老師加入會議,形成重要的師生反饋機制,給予實時指引,及時發(fā)現問題。
最后,每個學生都潛藏著創(chuàng)新能力,課堂上的頭腦風暴,正好能釋放學生的活力,從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力。但課堂上如果出現冷場現象,將極可能讓這個過程流于形式,無法達到教師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討論,及時拋出自己的想法來啟發(fā)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需要教師能包容學生提出的各種設想,盡量不要當場給出評價,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解除學生討論中的顧慮。
過程化考核應用在《建筑冷熱源課程設計》教學中,極大的降低設計方案雷同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幫助學生由“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提高課程設計帶教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明晰共同目標和個人任務,通過“頭腦風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并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工具進行即時交流、共享和協作,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