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春暉小學四年級 沈慎微
指導教師 沈麗芬
整理書架時,我又看到了那個電子書閱讀器。
它是媽媽三年前買的。打開它的保護套,屏幕中間出現(xiàn)一個電池形狀的圖案,上面的“!”表示電量耗盡,它已經(jīng)被拋棄很長時間了。
記得2019 年過年時,媽媽下定決心,花一千多塊錢買了這個電子書閱讀器,還給它穿了一件充滿中國風的外衣——“靈動鶴”保護套。
貨一到,媽媽愛不釋手,專心研究如何使用,學會之后就對這個小東西贊不絕口:“你看它手掌般大小,我以后出門往包里一塞,輕巧不占地兒,方便得很!”
我問媽媽:“您老是叫我不要看電子屏幕,您的眼睛就不會看壞嗎?”
“純平墨水屏,不傷眼睛。上面的字我想讓它大點就大點,想讓它小點就小點;屏幕底色要它黑就黑,要它白就白?!?/p>
“它都成了一本魔法書啦!”我驚嘆道。
“那當然,別看它身體小,可以裝得下一座圖書館的書呢!”
從此,媽媽就只看電子書了。
好景不長,一個月后,媽媽竟然跟著我跑到圖書館,又看起了紙質(zhì)書。我問媽媽:“為什么您不看電子書了?”
“看到不太懂的地方,想再看看前面的內(nèi)容,可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著在哪兒,一頁一頁地翻,翻頁不夠利索??!”媽媽說,“這電子書,還是少了點味道。唉,就算是上了一回時髦的當吧!”
“味道?什么味道?”我好奇地問。
“你還小,跟你說不清楚。我們趕緊去借書吧!”說著,媽媽拉著我向書架走去。
如今,我捧起這個電子書閱讀器,它冷冰冰的,仿佛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我翻著剛借來的新書,好像突然明白了媽媽說的“味道”是什么了。不正是一張張紙散發(fā)出的墨香嗎?捧著紙質(zhì)書,我會有一種真實感,甚至覺得書中的每個字都是有溫度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就是通過一張張紙,傳到我們的手中,印在我們腦海里的。古籍里的文字,仿佛跨越千年,又在另一張紙上與我們重逢。
媽媽從看電子書回歸看紙質(zhì)書,這件小事讓我明白:科技在進步,但是有些東西是永遠替代不了的,比如“情懷”。
詞語加油站
愛不釋手 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