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紅
(山西省大同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山西 大同 037005)
rt-PA靜脈溶栓能夠有效加快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恢復,降低遠期致死致殘率,已成為臨床首選治療手段;但需要注意靜脈溶栓治療效果與治療時機關系密切,通過縮短靜脈溶栓治療DNT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預后[1]。最新美國急性腦梗死相關指南要求靜脈溶栓治療DNT應≤60 min[2],而另有學者報道通過加強靜脈溶栓流程管理可有效縮短DNT,且未導致溶栓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提高[3]。院前急救醫(yī)療服務是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救治關鍵環(huán)節(jié),其干預是否及時、有效對于提高急診效率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旨在探討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對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及臨床預后的影響。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共224例臨床資料,分為對照組(140例)與觀察組(8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急救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入選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和靜脈溶栓標準[5],年齡50~75歲,發(fā)病6 h內入院;同時排除院前死亡、轉院、放棄治療或臨床資料不全者。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急救處理,包括氣道、呼吸及循環(huán)評估支持,生命體征動態(tài)監(jiān)測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即由急救醫(yī)護人員根據LAPSS量表篩選出將高度疑似急性卒中病例篩選出,建立靜脈通路,取血達到醫(yī)院后直接送檢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指標,同時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屬rt-PA靜脈溶栓相關事宜及可能存在風險;急性腦梗死診治均參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給予規(guī)范干預[5]。
1.3觀察指標:①記錄基線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史、是否合并腦血管疾病罹患危險因素,如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采用NIHSS評分評價入院時病情嚴重程度;②記錄DNT、DNT≤60 min例數、溝通時間及決策溶栓時間;其中溝通時間指醫(yī)護人員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情況至其簡單理解所需時間;決策溶栓時間指醫(yī)護人員告知病情后患者家屬同意行溶栓治療所需時間;③溶栓療效指標包括7 d有效率和3個月預后良好率;其中7 d有效判定標準為較溶栓前減少3分及以上或恢復至1分及以下;3個月預后良好判定標準為mRS量表評分為0~2分[6]。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M(Q1,Q3)]
2.2兩組DNT、DNT≤60 min比例、溝通時間及決策溶栓時間比較:觀察組DNT、DNT≤60 min比例、溝通時間及決策溶栓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DNT、DNT≤60 min比例、溝通時間及決策溶栓時間比較
2.3兩組溶栓效果指標比較:觀察組溶栓7 d有效率和3個月預后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溶栓效果指標比較[n(%)]
2.4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和是否行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是影響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可能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2.5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以DNT達標為因變量,以NIHSS評分和是否接受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作為自變量,引入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和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是影響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獨立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和是否行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與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有關(P<0.05);繼續(xù)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后確證,NIHSS評分和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是影響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DNT獨立因素(P<0.05),提示未接受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和NIHSS評分≤5分是導致患者DNT不達標主要危險因素。已有研究顯示,院前急救醫(yī)療過程中給予靜脈溶栓相關針對性干預有助于減少急性腦梗死患者院前和院內延誤,提高接受靜脈溶栓治療比例;而基礎病情更為嚴重者可能需接受更多救治方可進行溶栓治療,導致DNT不達標率升高[7-9]。本次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以上觀點。院前急救醫(yī)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根據LAPSS量表對高度疑似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提前建立靜脈通路,取血到達醫(yī)院后直接送檢血常規(guī)、心肌酶及凝血功能,從而避免院內延遲發(fā)生,達到縮短DNT的目的[10-12]。
急性腦梗死患者院前給予合理現場處置可有效減少早期再灌注時間[13-14]。本次研究采用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由經過專業(yè)培訓院前急救人員依據LAPSS 量表對患者進行早期篩查,提前和家屬進行溝通,使其了解疾病嚴重程度和靜脈溶栓重要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能夠在救治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家屬決策、簽署知情同意書等導致溶栓延遲,使患者更早接受靜脈溶栓,最大限度保護缺血、缺氧腦組織功能,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發(fā)生,這對于改善患者溶栓療效及遠期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果亦證實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在改善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預后方面所具有的優(yōu)勢,與以往報道結果相符[15-16]。
綜上所述,院前針對性急救醫(yī)療干預用于行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可有效縮短DNT,提高溶栓效果,并有助于改善臨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