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姜亮亮
(煙臺市牟平區(qū)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煙臺 264100)
雞舍風速最小, 主要是滿足雞舍最小通風換氣量,保障雞舍環(huán)境舒適及正常含氧量。
處理保溫與換氣的矛盾, 使冷空氣不對雛雞產生冷應激, 以維持適當的溫度能保證雞成長的最佳表現。
通風量分最低換氣量和最高換氣量, 最低換氣量是指維持機體最基本的氣體代謝所需的換氣量, 以保證雞群生長最低需要的空氣的供給量,多用于冬季及春秋寒冷季節(jié)養(yǎng)殖中前期,其參考系數為0.0155 立方米/分鐘·千克體重;最高換氣量是保證雞只最大可接受體表風速及最佳濕簾降溫風速的單位時間排風量, 參考系數為0.11 立方米/分鐘·千克體重。 在雞舍需要保溫的狀態(tài)時施行最低通風, 在極端高溫的狀態(tài)下施行最高通風。 標準通風量的實施只是在一個確定的范圍內執(zhí)行, 只有在氣溫低需要保溫時使用最低通風量, 目的是在最大可能節(jié)省熱量的條件下確保雞舍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
最小通風的目的是在冷天或雞很小的時候,為雞舍注入足夠的新鮮空氣,排出多余的濕氣和氨氣。 并且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同時不讓小雞著涼。 一般來說,這個通風方案需要雞舍一面的側墻上裝2~6 個36 英寸的排風扇,兩面的側墻上有較高的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風門。
最小通風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在雞舍內制造合適的部分真空(partial vacuum),這樣空氣才能獲得足夠的速度,并且各個風門進風速度一致。各個風門是沿雞舍縱軸均勻分布的話, 氣流在雞舍里就能均勻分布。 同樣重要的是,進入雞舍的冷空氣要在雞群上方與舍內的熱氣混合,而不能直接落到雞身上使雞受涼。
在最小通風方案中, 為了獲得合適的氣流路線,風門的大小必須和風扇排風量相匹配。 如果風門面積太小 (相對于正在運行的風扇數目來說),則雞舍內過高的靜壓將給排風扇增加負擔,并且達不到要求的氣流交換速率。 如果風門開得過大,則雞舍內靜壓過低,只有最靠近排風扇的幾個風門進風,導致雞舍內氣流不均、環(huán)境質量不佳。 使用靜壓控制器控制的小窗可以自動調整風門大小。
保溫墊上的縫隙和板式的風門容易導致進風口過大,冷風傾瀉到雞身上。 最小通風還要求雞舍密封性好:透風口會破壞預期的氣流路線。在雞極小的時候或是天氣極冷時, 最小通風是定時器控制進行的,可能被設定每10 分鐘通風1 分鐘。 隨著雞長大或者天氣越來越暖和,溫度控制器代替定時器控制通風以提供足夠的通風速率。 重點:即便是在冷天,不需要靠最小通風來調節(jié)溫度時,為從雞舍排出濕氣,哪怕是在通風的同時會帶來熱量損失, 我們仍需要保持一定速率的最小通風量。
雞舍密閉和保溫, 它是最小通風的應用前提, 密閉雞舍的投入成本事實上比想象的成本要低得多。 舍內二氧化碳、相對濕度以及氨氣濃度理想的狀態(tài)是取三者中的最高值作為最小通風量標準。
一些與氣候有關的畜禽呼吸系統(tǒng)疾病與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畜禽在0.2%~0.9%二氧化碳濃度的環(huán)境下得呼吸性疾病的概率要高于0.1%~0.3%濃度環(huán)境下的。
按 照CIGR 規(guī) 定,畜禽舍內最大允許的二氧化碳 濃 度 為3000PPM, 現實生產中可根據我國國情和飼養(yǎng)方式,適當放寬要求。
外界環(huán)境溫度(不同的季節(jié)、 晝夜)、氧氣的需求量、舍內二氧化碳濃度和氨氣濃度、舍內相對濕度、機體溫熱平衡。
最小通風量是為滿足雞只生理生長要求設定的, 不受溫度控制, 它是根據雞舍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與氨氣濃度成正比)濃度要求計算出的。
在密閉式和履帶清糞(特別是H 籠多層履帶)的籠養(yǎng)雞舍中,一般只需考慮舍內二氧化碳濃度即可,氨氣的影響因素可以忽略不計,舍內氨氣和相對濕度呈正比, 濕度的正確控制有助于氨氣的控制。
最小通風量一般適用于育雛育成期、 夜晚和較冷的季節(jié)使用。 最小通風應該獨立于任何溫度控制系統(tǒng),最小通風必須由時間來調控,當雞舍內的熱量多余時結合溫度進行控制。
室內設定溫度低于室外環(huán)境溫度如果加熱系統(tǒng)在運轉,那么就應該應用最小通風。 雞舍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不要再使用最小通風模式。最小通風模式下,如果溫度低于設定溫度,那么必須開(重)啟供暖設備或增加供暖源。
最小通風模式下, 氣體交換永遠要比溫度重要, 且不可降低最小通風以維持溫度和降低供暖能耗。
雞舍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雞群的呼吸,還有一部分來源于直燃式(燃氣甚或燃煤)的加熱系統(tǒng)。 舍內因使用加熱系統(tǒng)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使前幾周的最小通風量幾乎翻了一倍,這點不容忽視。
單位雞只體重通風量與舍外溫度有一定的關聯。
目前通風參數大小不一高低不等, 一般在0.7~1.0 立方米/千克體重·小時, 這些參數受外環(huán)境的影響, 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外界環(huán)境溫、濕度;二氧化碳和氨氣濃度;飼養(yǎng)密度;飼養(yǎng)方式;清糞方式;清糞頻率等。
風機運行間隔一般在5~8 分鐘, 運行時間跟雞舍長度有關。
最小通風模式成功的關鍵是確保進入雞舍的冷空氣在接觸到雞群前, 能和舍內的空氣充分融合,形成溫暖的氣流惠及雞群。
舍內合理的負壓值取決于:側窗的結構(注重寬度而非高度、導流板的配置);側窗安裝位置和開口大小 (小窗需要開啟3 厘米以上才能產生足夠的氣流量,運行到雞舍中間位置,否則不可能獲得理想的空氣);室內和室外溫度差異以及雞舍寬度等, 因此沒有一個固定的正確的負壓值適用于所有雞舍的。
最小通風模式應在較高靜壓下運行 (較大真空),通常是0.05~0.10 英寸,舍內在每0.01 英寸靜態(tài)壓下,空氣大約會運動2 英尺,這是不同寬度雞舍側墻進風口風速制定的依據。 開啟少而正確大小的進風口比開啟多而太小的進風口要好得多,育雛前期因為換氣量較少,可以相應的減少側墻小窗的開啟數量。
某些原因造成舍內空氣質量和環(huán)境失控的,可通過選用合適型號的循環(huán)風機,安裝在適當的位置,并保持有效的間距,來加以彌補和改善。
側墻進風口+縱向循環(huán)風機; 側墻進風口+垂直循環(huán)風機有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雞舍溫度能夠滿足時, 在日齡較小和外界溫度低時啟動溫度要高于目標溫度1℃~2℃,大日齡和外界溫度高時啟動溫度高于目標溫度0.5℃~1℃,避免造成冷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