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張慶瑞
(河南林業(yè)職業(yè)學院,河南洛陽 471002)
中華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Chen),又名松針蚧,屬半翅目(Hemiptera)松干蚧科(Matsucoccidae)松干蚧屬(Matsucoccus),在河南省主要分布于三門峽、洛陽、南陽、信陽等地,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馬尾松(P.massoniana),不僅破壞自然景觀,還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制約了農村經濟發(fā)展和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屬河南省林業(yè)有害生物補充檢疫對象,該蟲在豫西地區(qū)的危害面積和危害程度呈逐年提高趨勢。為確定中華松干蚧的發(fā)生對油松生長量的影響,筆者在2014—2018年,對豫西地區(qū)中華松干蚧的發(fā)生量和油松生長量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東灣林場海拔1 035~1 585 m,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1月最冷,7月最熱,無霜期平均184 d,年均日照時數2 118.0 h,年均降雨量647.8 mm,集中在7—9月。
在中華松干蚧最早傳入地盧氏縣官坡鎮(zhèn)東灣林場草房林區(qū)及徐家灣鄉(xiāng)設代表性標準地4個,標準地面積為0.667 hm2,每個標準地內設標準株不少于30株,標準地立地條件相同,標準株樹齡相同。
從2014年開始,每年3月對標準地內樣株進行每木檢尺、標號,調查樣株蟲口密度,記錄各項調查數據。并于次年同期作生長量調查,記錄各標準株對應蟲口密度的年度胸徑生長量,并計算對應材積生長量(材積計算依據1998年7月出版的《河南省主要樹種立木材積表》中的山區(qū)樹種一元立木材積公式),至2018年度共記錄4次,取得4組數據。將所有4組數據按蟲口密度分級(每百束針葉50頭為1級)進行統(tǒng)計。
根據調查樣株胸徑,計算立木材積,根據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按照經濟允許危害水平和經濟閾值,分析確定若蟲危害期防治指標。
山區(qū)樹種一元立木材積計算公式為:
對于油松,式中:a=0.000 093 059,b=-0.315 3,c=0.983 17,e=1.992 682,f=0.450 60,g=0.621 517,h=0.005 174 8,i=0.671 166 1。
對表1和表2進行方差分析顯示,各蟲口密度對應生長量間(組間)有顯著差異,其中表1經反正弦變換分析,F=39.223 4>F0.05(8,24)=2.36,進一步q檢驗得D=6.17,分析顯示,當蟲口密度達到250~300頭/百束針葉時,胸徑生長量與對照間有顯著差異。
表1 油松胸徑調查分析
2.2.1建立回歸方程式。對表2中的系列蟲口密度區(qū)間中值與年度材積平均增長量間進行回歸分析,二者間有關系式(拋物線,二次回歸):y=0.007 513 5+0.000 016 354x-0.000 000 088 679x2(r=-0.856 1)。
表2 油松材積分析
2.2.2確定防治指標。令Vz′=V0-Vz,為每公頃的損失量,是蟲口密度Z的函數;Si為油松價值(元/m3);Ni為防治效果;Mi為油松每公頃的立木數;Ci為防治費用(元/hm2)。
根據Ci=Vz×Si×Ni×Mi和蟲口密度(Z)與油松材積生長量(V)的關系模型(Vz=0.007 513 5+0.000 016 354Z-0.000 000 088 679Z2)得:
Ci=Vz′×Si×Ni×Mi=(V0-Vz)×Si×Ni×Mi
當Z=0時,V0=0.007 513 5,則對應蟲口密度損失材積公式為:
現油松平均價值(Si)按500元/m3計,每公頃立木數(Mi)按1 000株/hm2計,防治效果(Ni)為80%,防治費用(Ci)為300元/hm2,則 有:300=(-0.000 016 354Z+0.000 000 088 679Z2)×500×0.8×1 000,即有:0.037 689Z2-6.950 45Z-300=0。解得油松中華松干蚧防治指標Z=220.5(頭/百束針葉)(2齡若蟲)。
根據中華松干蚧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生活習性和蟲口密度影響油松胸徑與材積生長量的相關關系,確定2齡若蟲(主要危害蟲期)理論防治指標為220.5頭/百束針葉,對生產實踐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