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蘭坪縣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生產區(qū)。
8月的獨龍江畔,大山依偎著大山,白云追逐著白云,蒼翠森林中掩映著一棟棟懸掛五星紅旗的居民樓,75歲的獨龍族“文面”奶奶李文仕坐在自家小院前的沙發(fā)上,和被評為“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的女兒李玉花一起,熱情地接待從上海遠道而來的客人。
“以前我們都住在山里,房子是木頭搭的,沒有電也沒有燈,天黑了就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清?!崩钗氖讼蛴浾呋貞浧疬^去的生活,由衷感嘆:“現在日子好了,尤其是最近10年,變化很大,不僅住進了磚瓦房,到了晚上,村里有路燈,能看清楚路,還可以看電視,看手機……”
沙發(fā)后面的一排柜子上,擺放著獨龍?zhí)?、獨龍包和獨龍背心,都是李文仕自己織的獨龍族特色布料做成的?!安剂鲜敲蕖⒚€與麻線混織而成,再請人剪裁成衣服或者背包?!彪m然不會說普通話,但有游客造訪購物時,她已經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掃碼支付功能。
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獨龍江鄉(xiāng)位于滇藏、滇緬交界處,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這里曾長期是中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以李文仕為代表的獨龍族群眾的生活,可謂“一步跨千年”的完美詮釋。
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當地群眾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這一喜訊。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鄉(xiāng)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在信里,習近平勉勵大家:“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脫貧摘帽后的獨龍江鄉(xiāng)這兩年又有了大變化,來自上海的援滇干部帶著資金、項目、技術等助力獨龍江鄉(xiāng)率先實現鄉(xiāng)村振興,離李文仕家不遠處的迪政當村“克勞洛”原始部落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項目正在上海的幫扶下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了解,這是獨龍江鄉(xiāng)今年重點打造的獨龍族傳統(tǒng)文化與獨龍江生態(tài)美景相融合的旅游項目。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多年來,上海對云南全方位、多層次協(xié)作幫扶,助推云南脫貧攻堅到鄉(xiāng)村振興的全過程,詮釋著山與海之間最深的情誼。
走進上海浦東幫扶的云南省蘭坪縣通甸鎮(zhèn)漿果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分揀車間,附近村鎮(zhèn)里的農戶正戴著指套對剛剛采摘的新鮮藍莓進行篩選、分揀、稱重、裝盒,隨后,這些錯峰上市的藍莓將被運往全國各地,填補藍莓市場的空白。
“一般藍莓在2~5月份上市,蘭坪縣地處云貴高原,高原海拔氣候導致晝夜溫差大,使得小漿果生長能夠積累足夠的糖分,不論是藍莓、車厘子還是草莓,含糖量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引進的都是晚熟品種,比如蘭坪縣藍莓采收是7~9月份,填補了市場空白,因此附加值較高?!碧m坪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張海秋向《新民周刊》介紹。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通甸村海拔2410米,屬于南北走向的通甸槽地,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900毫米,是蘭坪縣種植業(yè)較為發(fā)達地區(qū),這里距蘭坪縣城金頂鎮(zhèn)僅40公里,離大理和麗江機場均不到200公里,交通便利。
2018年以來,蘭坪縣圍繞特色漿果產業(yè),在上海浦東新區(qū)人民政府的傾力幫扶下,探索推進“大產業(yè)+新主體+新平臺”的園區(qū)帶動新模式,著力打造了“科研+種植+加工+流通”的全產業(yè)鏈漿果現代產業(yè)園項目。
據了解,目前蘭坪縣已建成漿果種植基地5750畝,其中車厘子3450畝、藍莓2139畝、草莓161畝,配套建設完成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tǒng)5000畝,冷鏈物流倉儲加工廠及5000畝大棚設施?!按饲?,農產品豐收后只能租賃別人的冷庫進行存放,隨著產量不斷增長,相關的冷鏈物流和分揀儲運加工配套設施顯得尤為重要?!睆埡G镎f。
上海浦東幫扶的云南省蘭坪縣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冷鏈物流庫。攝影/張軍
藍莓分揀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篩選藍莓果。攝影/ 周潔
恰逢藍莓的收獲季,成熟的紫黑色藍莓果上,覆蓋了一層潔白的果粉,放一顆到嘴里,口感清爽而不過分甜膩,幾顆藍莓放進嘴巴,你還能體驗到爆漿的感覺。據漿果產業(yè)園有關負責人師小龍表示,因為品質過硬,目前園區(qū)內的藍莓深受市場歡迎,供不應求,客戶們排隊購買,出貨價格比進口藍莓還要高。
在分揀車間內,暑期來打工的大學生張瑩正在熟練分揀藍莓果,大概一個月前,她看到村委會社群里在招工,就報名來這里兼職,“剛來的時候跟老員工學習了一下,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很快就上手了,現在每天的收入都有110~160元,可以補貼我的學習和生活”。
“小漿果有自己的生長周期,以藍莓為例,去年產量是60噸,今年上升到了300噸,用工達到了600多人,附近4個村的可用勞動力幾乎都集中到了這個產業(yè)園內。明年藍莓產量將達到700噸,如果到水果豐產期,全鎮(zhèn)勞動力可能無法滿足用工需求。”師小龍介紹,目前園區(qū)內已經引進了國內第一套藍莓光電分選設備,目前正在調試,很快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未來篩選、分揀、稱重環(huán)節(jié)的所需人工將大大下降,節(jié)省下的人力可以補充到采摘、質檢、包裝、運輸等環(huán)節(jié)”。
據統(tǒng)計,漿果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通過資產租賃、務工、松針收購、農機租賃、地租等形式,帶動周邊群眾19206戶61459人實現年戶均增收1780元。
離產業(yè)園不遠處,一個集科普、觀光、采摘、休閑為一體的智能玻璃溫室預計在11月初全面建設完成。援滇專家、上海浦東農業(yè)發(fā)展集團宋星輝告訴記者:“當地人常說,這里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如果沒有溫室大棚,這里的農作物產量受環(huán)境影響,產量極低,而溫室建成后,作物生長將不受溫度和季節(jié)的限制,以玻璃溫室中種植的串番茄為例,預計未來每年將有150噸的產量,不僅能夠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還能彌補上海夏菜供應短缺的問題?!?/p>
宋星輝還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幫助當地培育一種叫“竹葉菜”的高山野菜,因其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備受老百姓喜愛,“目前仍在探索中,一旦人工馴化,經濟價值極高”。
除了蘭坪縣的小漿果產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漾濞縣,素有“中國核桃之鄉(xiāng)”美譽,在上海的幫扶下,依托“漾濞核桃”這一當地特色農業(yè)產品,兩地攜手共建線上賢漾電子商務園,漾濞縣賢漾電子商務園執(zhí)行董事郭祁琦介紹,目前賢漾電子商務園已經引進了近百家企業(yè)入駐,實現了156萬元的稅收,解決了當地部分老百姓的就業(yè)問題,“尤其是和上海對接的訂單很多,7月份僅核桃就銷售了7萬多單,臨時用工需求很大”。
上海還投入滬滇資金與當地共建線下核桃產業(yè)園,承租企業(yè)不需要另外購置廠房和設備,輕裝上陣,能夠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貨源和流轉環(huán)節(jié),企業(yè)負責人劉永紅告訴記者,去年她的核桃加工廠實現營收8000萬元,帶動周圍6000余戶村民增收,“上海援滇干部告訴我,他們在廠房周圍加建的兩個車間已經完工,我想繼續(xù)承租下來,開展核桃深加工業(yè)務,進一步做大做強”。
8月1日,云南省福貢縣老姆登景區(qū)試運營,拉開了怒江大峽谷核心資源現代化管理的序幕。攝影/張軍
劉永紅對自家核桃加工廠的期盼,也是上海對于當地產業(yè)發(fā)展的未來規(guī)劃。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也是負有盛名的核桃產地,去年上海援滇幫扶資金建設的魯甸核桃深加工生產線項目,助力魯甸打造核桃深加工全產業(yè)鏈,提高核桃農產品附加值,為鄉(xiāng)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夏天中國多地經歷了歷史高溫,很多游客涌向云南。云南憑借涼爽的氣候,宜人的環(huán)境,一直是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打造文旅產業(yè),也是云南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有力舉措。
怒江擁有“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觀,也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享譽于世的“東方大峽谷”。位于全國唯一的匹河怒族鄉(xiāng)的老姆登景區(qū),背靠碧羅雪山,俯瞰怒江大峽谷,與高黎貢山“皇冠山”遙相呼應,被稱為“中國最美村寨”。
雨后觀賞云海、感受日出日落,皇冠山的壯美盡收眼底,奔騰而過的怒江讓人心曠神怡。走進半山腰的怒族村寨,沏一壺老姆登茶,和當地人同唱“哦得得”,同跳“達比亞”,生活在這里,別有一番意境。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向往的地方’,這里的風光在背包客中早有聲名,但各個景點較為分散,之前基礎設施也沒有配套好,上山的路很窄。”駐村第一書記李建文告訴記者。
不久前,怒江老姆登景區(qū)試運營啟動儀式在景區(qū)舉行,“上海的幫扶資金成為了景區(qū)建設的啟動資金,現在旅游公路已經修建完畢,路變寬了,游客自駕更方便了,生活在景區(qū)里的怒族百姓也非常感激,游客的到來給他們增加了收入,平時接送孩子上下學也更加安全了?!崩罱ㄎ恼f。
獨龍江鄉(xiāng)80% 的旅游文化特色村、21% 的安居房建設資金,都來自于上海??梢哉f,獨龍江整族脫貧的過程中,上海一直都在。
隨著老姆登·知子羅景區(qū)的開發(fā),村民們建設民宿的熱情也被激發(fā)了,村民郁伍林曾經在上海工作,為了照顧老人回到了家鄉(xiāng),他的“怒蘇哩150客?!痹诋數孛麣忸H大,作為村里第一個搞鄉(xiāng)村旅游的人,客棧經營得紅紅火火,自己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向村民傳授開客棧的經驗。據匹河怒族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李來星介紹,目前景區(qū)內已經有29家民宿客棧開張,暑期旺季更是一房難求。
除了老姆登·知子羅,丙中洛、獨龍江等景區(qū)也正成為怒江旅游的新名片。其中,獨龍江鄉(xiāng)境內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93.10%。這里終年云霧繚繞,山水秀美,吸引了許多省內外游客。
走進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臘配小組,干凈整潔的道路兩旁,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盆栽,村民們就地取材,在一段樹木中挖空,將自己養(yǎng)的蘭花、月季等放入其中,每家每戶的院子前,都是鵝卵石打造的院墻,造型不一卻和諧共生,這些匠心讓小小的村落看上去非常溫馨。
孔當村黨總支書記孔世平介紹,去年因氣候原因,當地主要經濟作物草果的收成受到影響,老百姓的收入不及上年,于是當地開展了“美麗庭院”的項目,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幫助老百姓提高收入?!耙郧按迦荽迕蚕鄬^差,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申請到了上海幫扶資金,政府提供水泥、空心磚等和少量誤工生活補貼,村民們自發(fā)去河邊撿石頭,背沙子,準備枯木花盆等,慢慢摸索出了現在的風格。”
說起孔當村臘配小組和上海的緣分,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年10月,云南省和上海市共同決定將獨龍族聚居的怒江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列為上海重點幫扶鄉(xiāng)鎮(zhèn)。2010年,上海市將獨龍族幫扶列入“十二五”滬滇合作的重要內容,籌資7200萬元,獨龍江鄉(xiāng)80%的旅游文化特色村、21%的安居房建設資金,都來自于上海??梢哉f,獨龍江整族脫貧的過程中,上海一直都在。
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臘配小組村景。攝影/周潔
村民蘭正文回憶,以前大家都住在木頭房子里,住得很分散,有的住在山上,有的住在路邊,家中裝修也很簡陋,現在他的家里冰箱彩電洗衣機配備齊全。
孔當村臘配小組的不遠處,是目前獨龍江鄉(xiāng)唯一一個集住宿、特色餐飲、自然觀光為一體的四星標準園林式度假酒店——獨龍江天境酒店。酒店自2020年12月25日投入運營以來,不僅提升了獨龍江鄉(xiāng)的旅游接待水平,還解決了周邊許多獨龍族群眾的就業(yè)問題。
正在建設的“克勞洛”原始部落位于獨龍江鄉(xiāng)迪政當村,記者來到施工場地時,工人們正在完善民俗文化廣場、河邊涼亭、活動場所等設施的建設。28棟主體房及配套伙房建設已經全部完工,住房以“木楞房”為原型建造,保留了獨龍族傳統(tǒng)民居特色,每棟民房中還留出了一兩間作為客房,游客可以和農戶同吃同住,更真實地了解獨龍族文化,體驗獨龍族群眾的生產生活。
此外,迪政當村還是獨龍江鄉(xiāng)的靈芝生產基地,經過一年試種,獨龍江鄉(xiāng)計劃在原有的50畝靈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面積100畝,并計劃在龍元村推廣種植72.5畝,讓靈芝成為繼重樓、黃精、羊肚菌之后的增收致富產業(yè)。
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路上,云南和上海,借助東西部協(xié)作的東風,共同奏響了一曲歌不盡的“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