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仙,曹顯利
(1.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2.三一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改進高校教師科研評價工作,解決以“五唯”為特點的突出問題?!捌莆逦ā币粫r成為教育評價的熱點話題?!安晃ā辈皇恰安辉u”,“破五唯”不僅是評價維度的改變,關鍵是評價理念的轉變,同時要結合高水平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各自的特點,依據總體方案,構建適合對不同類型學校的評價模式與適合各自學校特點的評價方式,如本科院校一般重科研輕教學,高職院校輕科研重教學,這樣在對高校教師科研評價時,對于本科院校教師與高職院校教師需要構建不同的科研評價體系。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yè)院校有1400 多所,高職教育正從高速發(fā)展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高職院校要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必須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提升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如果高校的科研評價體系不合理、不完善,勢必影響教師的科研工作效果,并進一步影響學校的高發(fā)展質量。
在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評價體系構建中,要以教師為中心考慮教師的終身發(fā)展,突出高職院應用型的特色,增強橫向項目與專利轉讓的考核,構建差異分類評價體系,并探索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
在高職教師科研評價體系的設計上,要以教師發(fā)展為中心,多關注教師日常教學、科研工作與生活、心理情況等,想教師之所想,全面考慮教師的發(fā)展問題,既要立足當下,又要放眼未來。發(fā)展不意味著要求教師立項更多的課題、發(fā)表更多的論文,而是要幫助老師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在評價結果的應用中,除了薪酬調整,要更加注重精神獎勵,要為教師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進修、學歷提升等發(fā)展機會。
高職院校教師的生涯發(fā)展不同于研究型大學教師的生涯發(fā)展,在科研評價體系構建中,要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的實際與特色,深化以應用導向為理念的教師科研評價體系。高職院校的科研與社會服務主要表現在為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開展技術研發(fā)與技術服務,解決企業(yè)的工藝與技術難題,教師科研評價體系設計中要考慮教師通過科研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要考慮論文、專著、課題等成果外,要突出對社會服務與技術轉化轉讓的評價。
在上級部門發(fā)布的各類評價文件中,多次提到了分類評價,分類評價較好地體現了評價的相對性和統(tǒng)一性。當前高職院校職稱評審初步采用了分類評價的模式,建議在日??蒲锌己伺c評價中,也采用分類評價原則,在對不同專業(yè)、不同職稱、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教師考核評價中,構建不同的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與針對性,實現科研評價系統(tǒng)與教師科研過程的良性互動,充分發(fā)揮科研評價的基礎作用。
目前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評價主要采用文獻計量等定量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具有客觀與方便等特點,但容易導致科研成果重數量輕質量,造成學術不端泛濫等現象。在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評價中,建議適當增加同行評價等主觀性的評價占比,但要避免由于主觀評價而出現走過場與流于形式等問題??蒲性u價體系設計中,要發(fā)揮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的各自優(yōu)勢,構建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通過主觀評價,使得定量評價有據可循,通過客觀評價,使定性評價更加精準。
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評價體系的構建中,要不斷探索學校、企業(yè)等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多方評價主體,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完善評價指標與評價機制,以不斷完善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與評價制度等內容。
評價主體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對高職教師進行科研評價的個人或團體,高職教師科研評價主體主要是所在院校,評價主體是整個評價過程的主導者,主導著評價方向和評價過程,決定著評價結果及其使用方法。因此,評價主體如何確定、如何工作,對教師的科研評價結果至關重要。改變傳統(tǒng)僅由學校行政或專家學者等進行單一的評價方式,而將學校、企業(yè)、家長、上級管理部門等利益相關者參與到評價主體,對教師科研成果進行評價,探索多方評價主體方式。多元評價具有主體構成多源性、價值需求的多樣性等特點,有利于全面綜合評價教師的科研成果。在學校層面,側重于關注教師的科研是否有利于學校的高質量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在企業(yè)層面,側重于關注教師的科研是否能為企業(yè)提供技術服務或解決企業(yè)的技術難題;家長層面則更加關注教師的科研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情況。高職院校需要通過不斷優(yōu)化完善制度、搭建評價平臺等方式保障多元評價主體的有效運行。
高職教師科研評價主要采用了定量評價方法,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哪個為主,與管理實際需求和評價內容有關,并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只要與發(fā)展的需求與條件相符合就是合適的評價方法。用“五唯”的標準進行教師科研評價是有缺陷的,但在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科研仍是發(fā)展的短板。在絕大部分高職教師科研能力還非常弱的情況下,不能簡單地以定性評價方法替代定量評價方法。在高職院校目前的發(fā)展形勢與評價體系不完備的情況下,為了便于管理,通過發(fā)揮定量評價方法客觀、公正等優(yōu)勢,具有多方面的效益,包括科研人才的快速培養(yǎng),教師隊伍的快速培育,學校師資的快速提升,學校服務能力的快速提高。建議高職院??舍槍Σ煌瑣徫?、不同專業(yè)的教師,制訂多維度、多指標、量化賦分合理的評價方案,發(fā)揮客觀評價的基礎作用,通過合理的主觀評價進行有益補充,形成合理的評價方法。
高職院校在設計教師科研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從學校發(fā)展的高度與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角度去設計指標體系,考慮到教師的崗位特點與工作情況,構建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達到全面評價教師科研能力與科研工作業(yè)績的效果,使教師能自覺及時地關注行業(yè)新動態(tài)、企業(yè)新技術及職業(yè)發(fā)展新走向,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橫向技術研發(fā)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權重的設計中,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成果的特點、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的難度等合理分配權重,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方法科學合理地確定評價指標權重。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完成后,要面向評價對象、同行院校、專家學者等開展廣泛的調研,然后修正優(yōu)化評價指標與權重,最終確定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確定后,要根據實施情況的反饋與上級政策制度的變化不斷進行優(yōu)化、修改與調整。
教師科研評價的評價機制包括評價制度和評價機構。要發(fā)揮好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必須有完善的評價制度作保障,高職院校要根據各自的特點制定《科研考核評價制度》《科研評價反饋制度》等各類制度,形成完善的評價方案制定、評價信息反饋、評價結果應用等運行制度,以保證科研評價的有效發(fā)揮與評價結果的正確使用,切實起到激發(fā)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引導教師主動開展高水平科研與成果轉化活動,為學校的資源配置、成果轉化提供決策依據。根據各校特點,高職院??捎煽蒲小⒔虅盏裙芾聿块T完成相應的評價,成立由多元主體組成的專門評價機構對教師進行科研評價,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也可委托第三方評價機構完成教師科研評價事項,不管如何組織評價,都要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與科學合理。
近年來,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不斷完善教師的科研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下面從評價指標選取與指標權重確定兩個方面進行教師科研評價體系設計的說明。
根據該校教師隊伍特點、科研工作現狀、學校的科研工作布局規(guī)劃及教師科研評價的原則,結合前期教師科研評價的實際情況與該校教師主要是機電類專業(yè)及人文經貿類專業(yè)的特點,初步選取了科研素養(yǎng)、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與人才培養(yǎng)4 個一級指標,道德誠信、科研經歷、學術論文、成果著作、職務專利、縱向項目、學生科研能力等12 個二級指標,并初步確定了三級指標。教師科研評價指標體系初步確定后,面向全校教師、管理部門人員、校內外同行、專家學者、合作企業(yè)等開展了大量的征求意見工作,最終確定了學術誠信、學術專注、國內外授權的發(fā)明專利及生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競賽獲獎數等31 個三級指標(見表1)。
表1 教師科研評價指標表
該校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主要體現在實施方案中,指標權重采用了按科研成果的難度等級賦分的方式,其中一級指標科研素養(yǎng)采用了主觀賦權法,在評價中,由評價組確定,科研成果等另外3 個一級指標評價采用了客觀賦權法,根據專業(yè)成果的特點、創(chuàng)新性、難度等給定了相應的分值,如CSSCI 來源期刊、CSCD 來源期刊核心版賦分為60 分,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 來源期刊、CSCD 來源期刊拓展版賦分50分,省級課題結題合格的賦分80 分、結題良好的賦分100 分,結題優(yōu)秀的賦分120 分,初步進行了指標權重的探索應用。該?,F有的指標權重還較粗略,不是很科學完善,指標權重的確定最好在比較指標間重要程度的基礎上,計算出相應的權重系數。后續(xù)將采用層次分析法、環(huán)比評分法等方法,建立評價模型,確定各影響因子的重要度,優(yōu)化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
評價體系構建關系到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的方向與水平,如何構建科學合理完善的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在“破五唯”的背景下,依據《總體方案》評價要求,結合高職院校的自身特色,以應用導向等為原則,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不斷探索完善高職教師評價體系,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tài)化,把對教師的評價推動向多元、綜合、全面方向發(fā)展,實現教師專業(yè)能力的不斷提升與職業(yè)能力的終身發(fā)展,為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