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心恒 王曉燕
(湖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在互動語境下,會話修正對語言習得至關(guān)重要[1]。會話修正作為會話結(jié)構(gòu)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做到消除誤解、澄清誤聽,確保“保持或恢復交互主體性,并確保話輪、序列和會話能夠順利完成”,被分為自啟自修、自啟他修、他啟自修和他啟他修四種類型[2],其中,會話參與者分為“說話者”和“他人”兩個角色,而“他人”則指的是除說話者之外的其他會話參與者。在課堂會話中,會話參與者被區(qū)分為“說話者”“教師”和“同伴”三個不同的會話角色,其中“同伴”指的是課堂上除說話者之外的其他學生[3]。在多方課堂互動語境中,有參與者、聆聽者,還有處于觀望階段的第三方參與者。根據(jù)Goffman(1981)的參與框架,第三方參與者在互動語境下是一種被認可的參與者,他們有權(quán)隨時參與互動,與會話參與者的唯一區(qū)別是還在觀望階段,暫未獲得話語權(quán)[4][5]。
會話修正的分類一直是許多學者所關(guān)注的,國內(nèi)外學者對話語阻礙的劃分、啟動形式的不同、修正技巧的差異等均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也有研究對他啟失誤源、頻率和產(chǎn)出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對二語習得的影響進行探究[6][7][8]。然而同伴互動中第三方他啟修正策略的研究這一領(lǐng)域鮮有學者涉足,缺乏對互動歷程中他啟修正情節(jié)微觀詳盡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外語環(huán)境下一手語料的探討。本研究試圖彌補我國在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不足,基于綜合性大學英語專業(yè)新生同伴互動的一手語料,對同伴互動第三方他啟修正過程從話語協(xié)同、意義協(xié)商、立場表達三個不同的維度進行會話分析,描寫并考釋第三方他啟修正策略特征及他啟修正本質(zhì),考查第三方參與者在同伴互動時參與澄清、融入?yún)f(xié)助的具體順序,有力把握第三方參與者如何與其他學生協(xié)作,以解決外語課堂中的交際不暢。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作為第三方參與者的學生如何加入會話解決溝通不暢的問題?聽話者如何從第三方參與者那里獲得幫助?
本研究從導師組織的研究團隊歷時五年構(gòu)建的“外語環(huán)境同伴互動語料庫”的“話題討論”子庫中抽取30組3~4人同伴互動語料,話題內(nèi)容包括文化傳播、二語習得、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內(nèi)容,有效時長為8小時,其中第三方他啟修正案例為59例。
文章基于Schegloff(2000)和Hellermann(2008)的會話分析轉(zhuǎn)寫規(guī)則,對所有語料進行文字轉(zhuǎn)寫,參考Varonis & Gass(1985)的“失誤源—他啟—修正產(chǎn)出”序列結(jié)構(gòu),對全部會話任務中第三方參與者啟發(fā)修正的序列進行描寫和記錄。研究從話語協(xié)同、意義協(xié)商、立場表達三個不同維度對選定序列進行定性分析,分析闡述了第三方參與者如何在不同程度上參與解決課堂上的交際問題。
該部分主要采用質(zhì)性分析的方法對以下典型會話片段展開剖析,探討第三方參與者是如何幫助他們的同伴闡明意義,代為傳達觀點,并通過利用各種互動策略和元話語來解決溝通不暢的。
話語協(xié)同是指會話者在特定語境中加工中介語,輸出目標語,實現(xiàn)協(xié)同,幫助會話者減輕認知負擔,吸引更多旁聽者加入其中,以提升交際效果。以下分析展示了第三方參與者對同伴觀點的強化協(xié)同,通過顯性話語來補充同伴的觀點,作為延續(xù)會話的策略。摘錄1源于A1發(fā)表對擁有不同母語背景的人學習二語的看法后,將目光落到A3身上,期待她能發(fā)表意見,A3猶豫片刻后沉默,此刻A2主動加入會話,并通過微笑來緩解氣氛,挽回A3的面子,為同伴提供了輕松自由的序列環(huán)境,為進一步開展互動創(chuàng)造愉快的社會實踐社區(qū)。
01 A1:We learn foreign language like they learn Chinese.It's difficult for us,because it's another language for us,and(3.0)(看向A3)
02 A2:Yes,(微笑)I think every language is difficult,because they are not our mother language.And our Confucius institute provide a place to learn Chinese is a(.)very good way to promote our uh..spread our Chinese culture.(低頭微笑,抬頭看A3)
03 A3:In a word,there is no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China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Every culture is equal for us to learn.We should treat it equally.
A2所說的“they are not our mother language”與A1的“it's another language for us”顯現(xiàn)出一定的協(xié)同性,其中對二語學習重要性的認同度也幾乎一致,此外A2對A1的觀點還進行了補充修正,減輕了A3的認知負擔,使其受到啟發(fā)對A1,A2信息進行回收整合,將兩者話語作為修正的互動資源,發(fā)表了更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觀點,構(gòu)建了連貫、共享的話語。
意義協(xié)商指參與者為了恢復或維持相互理解,指出交際中的理解障礙,并共同解決理解問題。以下片段是一個由詞匯層面的交際問題引發(fā)的意義協(xié)商。這個序列始于學生B1提出一個想要了解孔子相關(guān)信息的請求,B2因詞匯理解錯誤而導致了交際失誤,在學生B3的主動協(xié)助下,澄清了誤解。
01 B1:Could(.)you help me(.)just to introduce Confucius to me?I know little about it,about him.So I want to know him better.Could you show it?(B2、B3看向B1)(B1一直看向B2,B2點頭并瞟了一眼課本)
02 B2:OK.You first,and I first?(B2看向B3,B3示意B2先開始)Because I think the Confucius institution is operated in corporation with local affili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around the world.
03 B1:I said Confucius:Confucius:Confucius:Not Confucius institute.(B2向前傾,嘴微張,表示驚訝)I want to know him,not it.
04 B2:OK.(2.0)
05 B3:He is,was born in the Chun Qiu period,(B1將手機拿給B2看)(2.0)and when he was born,(1.0)there was a war.(B3看向B1,而后看向B2)
06 B1:Oh,yeah.(2.0)How about his name?(2.0)
07 B3:His name in China is Kong Zi.(2.0)你是問他的名字嗎?
08 B2:名仲尼?
09 B3:孔丘。
10 B1&B2:孔仲尼?OK,yeah,yeah,yeah.
B1提出問題時雖面向B2、B3兩人,但目光一直鎖定B2,B2也會意地點頭,并瞟了瞟書,B2對問題的立即回應行為顯示高度協(xié)同的互動認知性?!皔ou first,I first?”是她在詢問第三方參與者(B3)的反饋,以繼續(xù)開展會話。B2、B3兩人有了短暫的眼神交流之后,B2便開始回答。而B2似乎將“Confucius”理解成了“Confucius institution”,對B2的回答,B1表示困惑,采用重復啟發(fā)策略,并以疑問語氣強調(diào)了“Confucius”三次,否認B2先前所理解的“Confucius institution”,與B2協(xié)商其含義,尤其是B1將“Confucius”的意思重新表述為:“I want to know him,not it.”采用否定+解釋型的修正方式來澄清交際障礙,這種“元語言”精確地指出了交流失誤的根源。由于B2對“Confucius”一詞的誤解,B3在提供參考項啟發(fā)策略中巧妙運用了課本知識“He is,was born in the Chun Qiu period.”這不僅有助同伴對課文知識的回顧,也有利自己對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具有雙向“輸入”功能,也為雙方共同認知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基礎(chǔ)。B3再次進行補充“and when he was born”和“there was a war”展示了增強明確性的策略,為對方提供了一個相關(guān)而貼切的反映,幫助同伴獲得對該詞的認知,共同構(gòu)建會話。
立場指作者/說話人對所表達話語的態(tài)度、情感、判斷和責任,包括其對文中信息呈現(xiàn)方式的評價。該部分將基于認知立場分析第三方他啟修正過程特征。以下會話序列由H1(H小組)提出“關(guān)于學習中文給外國人帶來的益處是什么?”問題發(fā)起,H3運用不確定性副詞maybe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由于答案過于簡單和隨意,H1并不滿意H3的回答,于是采用重復啟發(fā)策略對H1的回答進行了意義核查,此時H2察覺交際內(nèi)容失誤,第一時間發(fā)起第三方修正,并采用不確定性副詞及情態(tài)動詞will表明不肯定語氣,問題的發(fā)起者H1用“absolutely agree”表示了百分之百的肯定,使H3增強了對上個話輪信息的確信度,對自己的話語進行了修正,順利完成了話題的討論。
01 H1:I mean,what do...what do foreigners benefit from learning Chinese?
02 H3:Maybe they are just for fun.(吐舌頭,笑)
03 H1:For fun?
06 H3:Maybe they want to go to China,so they go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互動會話中第三方參與者H2啟發(fā)修正話語中的“maybe”“will”等不確定性詞匯削弱了協(xié)商過程中的面子威脅,維系了交談雙方的有效互動。此外,同伴互動會話中高頻使用“think”“in my mind”“I believe”等主觀性較強的標記語的高頻使用,避免了表達自身立場過于肯定的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表述行為,在維護自己面子的同時,尊重他人,以期得到對方對其觀點的贊同和認可,同時也確保會話積極進行。
文章基于第三方參與者積極參與會話序列采用的修正策略,描繪了外語課堂同伴協(xié)作解決交際失誤的過程。在第三方他啟修正過程中,結(jié)合采用語言和肢體表達的方式,沒有孤立地討論主題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同伴互動模式的靈活性和對等交互性。第三方的修正嘗試通常在溝通不暢的第一時間啟動,第三方參與者和發(fā)言者均通過言語和非言語(如凝視、微笑和手勢)相結(jié)合的方式來引起關(guān)注,傳遞交際失誤的信號,促使第三方參與者主動或被邀請協(xié)助澄清,創(chuàng)造修正和意義協(xié)商的空間,他們互相依賴,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集體腳手架,共建語言知識能力和促進認知發(fā)展能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理解和分析第三方參與協(xié)助策略提供了參考,并對第三方他啟修正的特征和策略有了初步了解,但只關(guān)注了英語專業(yè)新生的第三方他啟修正,分析方法、角度、層次不夠多樣等,在未來的研究都需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