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靈
(山西交通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隧道工程屬于地下工程,具有隱蔽性強、不可預見性強、施工環(huán)境差、施工條件限制、危險因素多、地質復雜多變、時效性長等特點,施工中有許多非人為原因造成隧道二次襯砌欠厚的質量缺陷情況[1]。我國隧道建設發(fā)展速度快,建設體量龐大,隨著隧道服役時間增加、襯砌材料老化、圍巖地質環(huán)境變化等原因,隧道襯砌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結構性病害,并產生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2020年6月10日,四川雅安市雨城區(qū)青鼻山隧道中段隧道二襯洞頂處約10 m2局部脫落,砸中一輛面包車,造成駕駛員1人死亡。
襯砌結構病害直接威脅隧道結構的可靠性,對隧道結構及隧道內車輛的行駛安全造成隱患,使隧道的適用性減弱,病害發(fā)展則會降低隧道結構的耐久性。對于襯砌加固采用的方案要具有較強可操作性,且與施工條件、施工材料及工藝密切聯(lián)系,襯砌加固補強要盡可能地保持原來結構的完整性[2]。近年來隧道病害處治已引起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隧道病害處治和加固成為隧道工作者新的研究方向,碳纖維、鋼帶、纖維混凝土、結構膠、波形鋼板、型鋼等在隧道結構性病害加固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W鋼帶具有強度高、厚度薄、加工容易、施工速度快、空間占用小等優(yōu)點,在隧道病害處治加固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W鋼帶橫斷面為“W”形,是一種新型的隧道病害加固支護材料,由于冷軋硬化的作用,與普通鋼帶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抗拉強度、抗彎模量和剛度[3]。W鋼帶與錨桿、錨栓相結合形成肋拱形承載結構,顯著提高原隧道襯砌結構承載能力。常用截面寬度為:180 mm、200 mm、220 mm、250 mm、280 mm、300 mm;厚度為2.5 mm、2.75 mm、3.0 mm。W鋼帶具有以下優(yōu)點:
a)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抗彎模量和剛度。W鋼帶與平鋼帶相比抗彎截面模量提高37倍;不易撕裂,剛度提高70倍左右,冷軋過程中的硬化作用,抗拉強度提高12%~15%。
b)寬度為 180~300 mm,厚度為 2.5~3.0 mm,施工中結合黏結劑和錨栓安裝,與隧道襯砌貼合緊密,具有板材輕便、貼合度高、支撐受力迅速、協(xié)調變形能力強、施工便捷、對交通影響小等特點。
c)幾乎不占用隧道空間,隧道建筑限界寬度《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 第一冊 土建工程》(JTG 3307.1—2018)的規(guī)定較《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G D70—2004)寬,因此早期修建的隧道斷面相對較小、建筑限界難以達到新規(guī)范要求,在此情況下采用W鋼帶加固具有明顯的空間優(yōu)勢。
d)采用的化學錨栓一般長度為16 cm,不會破壞防水層,施工后不會產生新的病害。
圖1 一般隧道用W鋼帶截面(單位:mm)
圖2 W鋼帶加固設計圖(環(huán)向)
圖3 W鋼帶加固設計圖(縱向布置)
W鋼帶加固法是在病害隧道襯砌結構的內表面環(huán)向粘貼W鋼帶,采用錨栓固定,并利用縱向鋼板的連接使得各環(huán)向W鋼帶形成聯(lián)系,協(xié)同受力;利用W鋼帶的高強度、高剛度特性形成肋拱結構,達到從隧道結構內表面加固隧道結構的目的,W鋼帶加固主要適用于隧道二襯結構發(fā)生開裂、變形,二襯強度不足等情況。
W鋼帶加固隧道結構是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與鋼帶兩種特性不同的材料經黏合劑、錨栓連接為一體,當隧道襯砌結構在圍巖壓力、水壓等作用下產生變形時,隧道結構內表面產生相應的內鼓、錯位、扭曲等形變,W鋼帶依靠其與混凝土之間的黏結強度和錨栓的咬合強度,以及W鋼帶的抗壓、抗剪、抗彎能力承受二襯結構傳遞出來的壓力;同時,W鋼帶抵抗隧道結構的變形作用增強了隧道結構的嵌合作用,使得隧道結構整體性增強,抵抗圍巖變形的能力也相應增加。W鋼帶粘貼在隧道二襯內表面形成肋拱結構,限制圍巖變形和裂縫的發(fā)展,與隧道結構成為一體,共同承受圍巖壓力,協(xié)同變形,使得隧道結構在處治后趨于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W鋼帶正截面承受彎矩如:
式中:M為襯砌彎矩設計值;x為受壓區(qū)襯砌高度;b、h為計算矩形截面的寬度、高度;Asp、Asp'為W鋼帶受拉橫截面面積、受壓橫截面面積;As0、As0'為W鋼筋受拉橫截面面積、受壓橫截面面積;fsp、fsp'為W鋼板抗拉強度設計值、抗壓強度設計值;a'為受壓鋼筋合力點到橫截面近邊的距離;h0為原構件截面有效高度;ψsp為由于二次受力影響,受拉鋼板的折減系數,當ψsp>1.0時,取ψsp=1.0;εcu為襯砌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取εcu=0.0033;εsp0為考慮受拉鋼板的應變滯后,若不考慮二次受力影響,取εsp0=0。
根據設計文件W鋼帶和縱向鋼板位置、厚度,在隧道二襯混凝土表面進行銑刨刻槽處理,保證粘貼基面平整圓順,要求平整度小于等于1.5 mm/m。采用高壓風槍將混凝土銑刨表面清理干凈。
a)W鋼帶和縱向鋼板根據設計文件采用工廠壓制、剪裁成型。
b)W鋼帶和縱向鋼板黏結面須具備一定的粗糙度便于黏結,施工現場采用除銹機打磨使得鋼板露出金屬光澤,并用脫脂棉沾丙酮將W鋼帶和縱向鋼板表面擦拭干凈。
c)施工現場依據設計要求在隧道二襯、W鋼帶和縱向鋼板上放樣鉆孔。
a)配制錨栓膠,在二襯鉆孔位置埋植全螺紋錨栓。
b)采用隧道專用臺架固定縱向鋼板,在二襯縱向刻槽表面和縱向鋼板上涂刷膠黏劑,固定安裝縱向鋼板。
c)采用隧道專用臺架架設固定W鋼帶,在二襯環(huán)向刻槽表面和W鋼帶上涂刷膠黏劑,固定安裝W鋼帶。
d)經檢驗確認W鋼帶(鋼板)與二襯結構粘貼固化密實效果可靠后,清除鋼帶表面污垢,在W鋼帶(鋼板)外露面涂刷面漆4道進行表面防腐處理。
臨汾至吉縣(壺口)高速公路于2009年8月開工建設,2012年8月通車。自2013年7月出現病害以來,于2014年和2015年實施了兩次病害處治,但病害段落襯砌變形一直未收斂,同時還發(fā)展至鄰近段落。2020年實施了高家河隧道專項病害處治工程,其中隧道左線ZK994+590—ZK994+680段左側拱肩存在3~5 mm縱向通長裂縫,裂縫基本貫通,同時分布有其他縱向、斜向、環(huán)向裂縫。隧道二襯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置仰拱;該段采用粘貼W鋼帶的加固措施(圖4、圖 5)。
圖4 W鋼帶加固設計
圖5 W鋼帶施工中
高家河隧道病害處治工程于2020年8月完工,經過近2年的運營,W鋼帶已與隧道結構融為一體,有效抑制了隧道變形的發(fā)展。隧道裂縫處通過貼玻璃片進行監(jiān)測,2020年10月以來,26處貼片僅斷裂2處;通過預留監(jiān)控量測點進行隧道二次襯砌斷面變化監(jiān)測顯示(見表1),進行W鋼帶加固處治后的2020年10月—2021年9月間,3個監(jiān)測斷面隧道襯砌變形量均在1 mm以內,與之前監(jiān)測數據對比,隧道二襯變形已明顯收斂,表明隧道結構已處于安全狀態(tài),W鋼帶在處治高家河隧道結構病害中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表1 高家河隧道二次襯砌監(jiān)測變形值
二襯厚度不足、開裂、變形是隧道中常見的病害,病害隧道也多在《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 第一冊 土建工程》(JTG 3307.1—2018)頒布之前建設,隧道斷面難以達到新規(guī)范要求。W鋼帶加固法以其高強度、加固效果好、不侵占建筑限界、造價低、施工便捷、工期短等優(yōu)點很好地滿足了公路隧道病害處治中保障暢通、施工迅捷、不得侵限、經濟性等要求。近幾年的實踐表明,W鋼帶加固能顯著提高隧道二襯結構強度,有效減緩隧道變形和裂縫發(fā)展,達到處治類似病害的目的,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