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瓊 李魯宏 黃雙英 周麗梅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原發(fā)于腹膜的黏液性上皮腫瘤位于腹膜或腹膜后,臨床患病率較低,其臨床特點之一是雖然腫瘤直徑較大,但卻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本病例患者就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僅在體檢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包塊而進行手術。因其生長的位置位于盆腔腹膜后且可往盆腹腔方向生長,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方法,往往容易誤診為婦科的卵巢囊腫。臨床、影像及病理醫(yī)師應重視原發(fā)性腹膜后黏液性癌的臨床特點、診斷、治療特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以期能夠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及預后。
1.1 病史 患者,女,47歲,于2020年12月7日我院體檢查婦科彩超提示“子宮左后方混合性病變—性質待定(包裹性積液?炎性包塊?大小約7.6cm×5.9cm×6.3cm)”,無腹痛、月經改變等。2020年12月25日復查婦科彩超“盆腔偏左側混合性病變—卵巢瘤?不排除外生性肌瘤可能(大小約7.4cm×7.5cm×7.1cm)”,擬“盆腔腫物性質待查”收住入院。2017年因“左腎重度積水、無功能”于我院行后腹腔鏡下左腎切除術。平素月經規(guī)則,末次月經:2020年12月17日。生育史:23歲結婚,生育情況:順娩1子,人工流產1次。家族史無特殊。
1.2 查體 生命征平穩(wěn),心肺查體無異常,腹部平軟,無壓痛、反跳痛。??魄闆r:外陰:發(fā)育正常,呈已婚已產式,陰毛分布正常,未見贅生物、皮疹。陰道:暢,黏膜光滑,無出血點、潰瘍;宮頸:光滑,常大,無舉痛及接觸性出血。宮體:前位,如孕2個月大小,呈球形,質硬,無壓痛;左附件區(qū)可疑捫及一囊性腫物,大小約7cm×7cm,活動,無壓痛;右附件區(qū):未捫及明顯包塊,無壓痛。
1.3 輔助檢查 (2020年12月25日)婦科彩超(見圖1、2):(1)子宮肌層回聲欠均勻—腺肌癥?;(2)子宮前壁實性病變—腺肌瘤?(大小約3.5cm×3.7cm);(3)盆腔偏左側混合性病變—卵巢瘤?不排除外生性肌瘤可能(大小約7.4cm×7.5cm×7.1cm);(4)子宮動脈、雙側髂內動脈血流未見明顯異常。(2020年12月28日)盆腔MRI(見圖3~5):(1)子宮腺肌癥;(2)盆腔偏左側占位,建議進一步檢查;(3)盆腔積液。術前各項檢驗均正常,女性腫瘤指標全套均正常。
圖1 婦科彩超1
圖2 婦科彩超2
圖3 盆腔MRI平掃冠狀面
圖4 盆腔MRI平掃冠狀面
圖5 盆腔MRI平掃矢狀面
1.4 手術經過 術前診斷為“左側卵巢瘤”于2021年1月5日行腹腔鏡手術,鏡下探查:腹腔內無腹水,肝、脾、胃、膽囊、腸管表面及大網膜表面、腹膜表面未觸及結節(jié)。雙側盆腔淋巴結未見腫大。雙側輸尿管肉眼外形正常,雙側輸尿管未探及腫物。子宮前位,增大約孕2個月大小,活動可,質地硬,呈球形。雙側附件肉眼外觀未見明顯異常,左側盆腔腹膜后可見一腫物突出表面,大小約10cm×10cm×8cm,表面光滑,質地軟,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無粘連。電凝打開瘤體表面包膜,暴露瘤體,取部分瘤體送檢冰凍后,將完整剝除瘤體,術中冰凍:(后腹膜腫物)冰凍取材2塊,鏡下見黏液樣組織,未見上皮細胞。
1.5 術后病理 (見圖6、7):(后腹膜腫物)黏液組織中飄浮極少量上皮。(后腹膜腫物)送檢平滑肌壁組織中見黏液腺癌浸潤,建議檢查卵巢、胰腺、膽道、小腸、闌尾等。免疫組化:Ki67(60%+),ER(-),PR(個別弱+),CK7(+),CDX-2(+),Villin(+),PAX-8(-),SATB2(-),CK20(+)。
圖6 手術標本
圖7 HE染色 10×4 惡性黏液性腺上皮浸潤間質,伴纖維組織增生反應。
原發(fā)于腹膜的黏液性上皮腫瘤位于腹膜或腹膜后, 但無好發(fā)區(qū)域。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惡性, 該腫瘤多為實性,70%左右為惡性?;颊叱齻€別為男性外, 大多為女性;年齡 17~69歲, 平均 36歲[1]。腹膜后腫瘤臨床特點之一是雖然腫瘤直徑較大,但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2-3]。本病例患者就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僅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該包塊而進行手術。但也有部分患者會伴有與囊腫有關的癥狀,如慢性無確定部位的腹背部疼痛等,或者晚期患者可出現(xiàn)因巨大囊腫壓迫周圍臟器或腹膜后大血管而表現(xiàn)出相應臨床癥狀,還有部分患者受外力作用或意外傷害而產生囊腫出血、破裂等。
由于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方法,因其生長于盆腔腹膜后且可往盆腹腔方向生長,往往容易誤診為婦科的卵巢囊腫。該病例術前影像學檢查,如婦科彩超及盆腔MRI均考慮卵巢來源的腫物,因此筆者術前即考慮為卵巢囊腫而進行手術,術中進一步探查才發(fā)現(xiàn)該腫物并非來源于卵巢,而是來源于腹膜后,因此該病需要與卵巢囊腫進行鑒別,應該更加仔細閱MRI圖片,必要時可能需要加做盆腔MRI增強進一步鑒別。除此之外,該病也需要與胰腺假性囊腫、胰腺囊腺瘤、腎臟囊腫等腹膜后臟器來源的囊腫鑒別,另外通過完善檢查排除惡性腫瘤轉移的可能也很重要。腹膜原發(fā)性腺癌的病理診斷和免疫組化仍是疾病確診的金標準,本例患者經胃鏡檢查、腸鏡檢查及術后正電子發(fā)射斷層/計算機斷層掃描也均未顯示為惡性病灶[4-5]。
腹膜黏液性腫瘤的組織發(fā)生尚未完全清楚,與發(fā)生于卵巢者相似, 但并非來自卵巢、胰腺、膽囊、闌尾及其他腹腔器官?,F(xiàn)在被廣泛接受的是泄殖腔化生學說, 即鄰近生殖系統(tǒng)腹膜區(qū)的間皮細胞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保留著泄殖腔產生生殖組織的潛能??赡軓脑却嬖诘拈g皮囊腫發(fā)生黏液化生而來[6-8]。 患者術后1個月返院補充行“全子宮+雙側附件+大網膜+闌尾切除術+盆腹腔淋巴結清掃術”,二次手術切除的標本均未發(fā)現(xiàn)惡性組織,也支持該觀點。因此,臨床、影像及病理醫(yī)師應重視原發(fā)性腹膜后黏液性癌的臨床特點、診斷、治療特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以期能夠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