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劉東 文:健一 圖:Paul Strand檔案館,光圈基金會
保羅·斯特蘭德Paul Strand1890-1976
保羅·斯特蘭德(Paul Strand)出生于美國紐約,父親是一名搪瓷制品銷售商,家境殷實,12 歲時斯特蘭德就有了自己的相機。在紐約倫理文化學院求學時,他遇到了著名攝影師劉易斯·海因。受到劉易斯·海因“照片可以成為改善人性的有力工具”這一立場的影響,斯特蘭德一生都保持著對社會的關注。也是由于海因的介紹,1907 年,斯特蘭德參觀了施蒂格里茨管理的 291 畫廊,看到了馬蒂斯和畢加索等人的前衛(wèi)作品與實驗攝影,這次參觀激發(fā)了他探索攝影藝術表現(xiàn)的可能性,而在此之前,他只是將攝影當做業(yè)余愛好。1915 年,斯特蘭德拍攝了著名的《華爾街》。在他的鏡頭下展示的不是城市的原始喧囂,而是摩根銀行赤裸裸的環(huán)境,其險惡的幾何形狀和下面的路人形成強烈對比。
1.華爾街,1915 年,?Paul Strand
2.盲女,1916 年,?Paul Strand,Paul Strand 檔案館,光圈基金會提供
3.幸福家庭,奧格瓦爾,1957 年,?Paul Strand,Paul Strand 檔案館,光圈基金會提供
從此,斯特蘭德拋棄“畫意攝影”的方法,開始將鏡頭對準紐約的城市建筑和街頭景象。1916 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紐約街頭匿名肖像》系列,用“偷拍”的方式近距離拍攝社會邊緣人群和肖像。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顯示出一種對抗性,讓人難以忘懷。斯特蘭德對色彩幾乎沒有興趣,更喜歡用大畫幅拍攝,而不是屈服于 35mm 的狹窄限制。在一些攝影師的作品中,這種統(tǒng)一性可能會讓人感到乏味,但在斯特蘭德的作品中,有一種藝術家努力讓現(xiàn)實與他的純粹視覺和諧相處的強烈感覺。
1937 年,斯特蘭德在紐約創(chuàng)辦了具有社會意識的攝影聯(lián)盟合作社——邊界影片社,將工作重心轉向了紀錄片制作,曾應墨西哥政府邀請赴墨西哥拍攝紀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與卡蒂?!げ剂兴?、讓·雷諾爾一起合作拍攝過電影。
保羅·斯特蘭德與愛德華·韋斯頓和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一起定義了早期的美國現(xiàn)代攝影,把攝影的藝術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