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美育蘊含著巨大的育人價值,是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隨著時代發(fā)展,美育變得愈發(fā)重要,日益受到重視。通過多學科融合實施美育是新時代中小學美育工作的有效路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各學科的有機融合是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的有效措施,有助于開創(chuàng)活力、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新課題。如何讓美育種子在英語學科中落地生根?經(jīng)過一年多的尋找、論證、實踐,發(fā)現(xiàn)了將兩者聯(lián)結的“橋梁”——讀者劇場,即借助戲劇表演方式,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優(yōu)化英語教學形式。以戲劇表演的方式促進中小學生學科知識學習,在國外已經(jīng)有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但是,將戲劇教學引入我國中小學日常課堂教學并不多見(王薔、錢小芳,等 2016)。從已有教學實踐來看,將讀者劇場引入小學英語教學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特別是在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能起到積極作用。
審美育人指發(fā)揮美育陶冶學生情操、溫潤其心靈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是實現(xiàn)審美育人的重要路徑之一。審美素養(yǎng)包括審美知識、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審美知識是基礎,審美能力是核心,審美意識是靈魂。審美知識包括美學知識和藝術知識,審美知識的教學需要設置情境,通過具體、直觀的方式增加情感體驗。審美能力不僅要了解審美對象的結構,還要通過直覺、想象等方式直接參透對象的深刻意義。審美意識是個體的審美價值形態(tài),需要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逐步形成,主要包括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常常表現(xiàn)為無意識的直覺,偏個性和感性。審美觀念是個人價值觀的內在反映,偏理性和社會化。
讀者劇場是教育戲劇的一種形式,旨在利用多種任務情境指導學生重讀文本,提高他們閱讀的流暢性(李倩云 2018)。當然,讀者劇場有別于教育戲劇。具體而言,讀者劇場深耕“讀”,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朗讀者手持劇本,在觀眾面前以聲音、表情、少量肢體語言呈現(xiàn)出劇本的內涵。讀者劇場具有三大特點。第一,讀者劇場不需要背劇本;第二,讀者劇場對布景、道具、服飾和演出場地的要求比較低,省去了租賃戲服的成本和麻煩;第三,讀者劇場能有效提高閱讀流暢性和增強團隊意識。可見,讀者劇場使課堂“去中心化”,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情為基點,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及時、個性化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從“已有圖式”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xiàn)“1+i”的全人發(fā)展。
讀者劇場以三大理論基礎為支撐?!岸嘣悄芾碚摗闭J為,每個人生來就有多項智能,只是占比不同。讀者劇場富含多種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自我選擇,提升感悟美的能力。“具身學習理論”認為,身體是個體認識世界的工具,個體認知、思維、記憶、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是身體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身體在認知活動中發(fā)揮正向作用。這與讀者劇場將朗讀、表演納入其中,調動多種感官參與不謀而合?!绑w驗學習理論”主張學習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下和交互作用中自然發(fā)生。讀者劇場創(chuàng)設的具體、富有情感的學習場景正是美育素養(yǎng)獲得的重要源泉,能讓學生與美不斷接觸,將美不斷深化,讓審美素養(yǎng)在體驗學習中實現(xiàn)無聲的增長。
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1經(jīng)典寓言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探究如何通過讀者劇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審美知識是基礎,是一切審美活動的開端。豐富的審美知識有助于理解和判斷藝術作品。以經(jīng)典故事為素材實施讀者劇場是增加審美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將經(jīng)典故事作為讀者劇場的重要內容,本質上要把握劇場的關鍵元素。為了理解這一元素,可以從戲劇的角度分析。研究認為,戲劇元素一般有九種,各元素通常會按照多種層次關系和多類組合規(guī)則,保證戲劇結構的整體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戲劇元素、戲劇結構及“社會—文化”結構之間按整體性、轉換性及自身調節(jié)性等特征、規(guī)律構成并運行(胡潤森 2000)。這也就意味著基于劇場作品優(yōu)化教學時,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打開審美“密碼”。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審美體驗,夯實其生成審美素養(yǎng)的基礎。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影片,能引起學生感官上的愉悅感,引發(fā)其學習期待,并從文學、語言、戲劇、色彩、服飾等角度進行分析,帶領其走進審美殿堂,打開審美“密碼”,領略審美知識,讓文本解讀更全面、立體。下表為經(jīng)典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審美知識分析。
經(jīng)典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審美知識分析表
(續(xù)表)
在選定劇本后,讀者劇場一般遵循“準備活動—演練修正—表演評價”的環(huán)節(jié)開展實施。準備活動階段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劇本內容,演練修正旨在幫助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排演實現(xiàn)語言內化,表演評價旨在讓學生展示和發(fā)揮評價的調整、反饋作用。
準備活動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封面,觀察獅子和老鼠的神情,猜測兩者之間的關系。How are the lion and the mouse?Are they friends or enemies?讓學生從獅子溫柔的眼神和老鼠鎮(zhèn)定的神情中推測故事,然后觀看視頻整體感知,驗證答案。在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練習、圖片、音頻等使用英英釋義、戲劇游戲、角色帶入、教師示范等多種活動理解strong、weak等詞匯,讓其學習臺詞“Haha,you are so weak,how can you help me?Please...”等,體會獅子“傲慢—害怕—羞愧—感謝”的心理變化,感受老鼠“害怕—祈求—報恩—開心”的心理過程,在完成書后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單詞和句型,在聽音模仿的過程中內化人物角色,不斷深入理解文本。
演練修正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分角色反復模仿朗讀,體會主人公害怕、傲慢、絕望、羞愧、開心等情感,透過朗讀詮釋文本。
表演評價階段,由各小組合作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并從語言表達流暢性、情感表達準確性、分工合作密切性等方面給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再探討。
準備活動階段通過聽、說、讀、看、演等多種活動調動全身感官,感知多種信息;演練修正階段通過合作練習創(chuàng)設更多機會體驗角色情感;表演評價階段在合作表演、評價中實現(xiàn)對劇本內在精神的理解,從“感知—體驗—領悟”逐步走進劇本世界,走進劇本審美世界,審美能力培養(yǎng)水到渠成。具體見圖1:
圖1:經(jīng)典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審美能力培養(yǎng)流程圖
通過上述若干個階段的組合與實施,可以實現(xiàn)英語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所謂育人價值,通常指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分析不同學科能起的促進學生成長(即育人)的作用。由于這種作用往往是其他領域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具有獨特性。以經(jīng)典故事實施教學是當前小學英語的重要選擇,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其獨特的育人價值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語言知識層面幫助學生真實、自然、系統(tǒng)性地習得語言;能力素養(yǎng)層面提升學生主動思考、邏輯表達及合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層面有利于學生在趣味學習中體驗情感,提升文化素養(yǎng)(楊曉娟、卜玉華 2018)。
審美意識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社會化的情感價值取向。積極的審美意識能幫助學生選擇、評價、領悟作品內涵,產生審美愉悅。
提高審美意識離不開提升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這些都是指向審美素養(yǎng)的,都是審美體驗中形成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指向。審美素養(yǎng)指向個體,強調學生個體在審美體驗基礎上積累相關經(jīng)驗。有了這些經(jīng)驗的支撐,就可以發(fā)展審美素質涵養(yǎng),即審美素養(yǎng)。
在討論故事立意時,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讓其在表達觀點和仔細聆聽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品味故事(見圖2)。
圖2:利用The lion and the mouse培養(yǎng)審美意識結構
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教師引導他們品讀和表演《小紅帽》《花木蘭》《愚公移山》等故事,拓展審美視野,提升審美趣味,從而幫助其逐漸領會故事內涵。例如,從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學生明白要尊重他人,不能輕視任何人;從《小紅帽》中,學生懂得要學會自我保護;從《花木蘭》中,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從《愚公移山》中,學生體會堅毅的品質。由此可見,將作品精神加以概括,內化為人生態(tài)度,能發(fā)揮讀者劇場立德樹人的價值。
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可以遵循以下路徑:其一,堅持完善美育觀念,在教學中從美育要求出發(fā),讓基礎藝術教育與實質美育在實踐中有內涵、有外延;其二,從課程改革基本理念出發(fā),對學科已有的美育課程體系進行拓展和完善,在其中有機增加能夠促進學生審美體驗、藝術評價與創(chuàng)造、具身審美實踐能力生長的相關課程;其三,有效運用評價手段全面強化美育引導功能,構建動態(tài)且開放的多元評價體系,有效發(fā)揮評價結果對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的成果識別及指導功能(胡櫻平2018)。
基于讀者劇場,從審美角度深耕中外經(jīng)典故事,全面解讀劇本,豐富審美體驗,深入探討立意,能讓一線教師看到將英語學科與美育結合的可能性,開辟英語學科審美育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