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風華
(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膿毒癥為常見急危重癥,近年革蘭陰性菌(G-)血流感染所致膿毒癥發(fā)病率逐漸升高,細菌感染后可引發(fā)一系列炎癥反應、生理病理改變。G-血流感染膿毒癥早期病理改變尚為可逆,但若病情持續(xù)進展可造成膿毒癥休克,累及多種臟器,引發(fā)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早期有效診斷、明確病情程度,對臨床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具有指導意義。C反應蛋白(CRP)為炎癥反應重要標志物,反應性水平變化較早,但其對G-血流感染膿毒癥診斷缺乏特異性。而降鈣素原(PCT)可排除非細菌感染所致炎癥反應,彌補CRP的不足?;诖?,本研究選取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102例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將CRP、PCT聯(lián)合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以期為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病情評估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根據(jù)病情程度分為膿毒癥組(N=68)、膿毒癥休克組(N=34),其中膿毒癥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50~75歲,平均(62.47±6.17)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8~32 kg/m,平均(24.71±3.12)kg/m;感染部位:呼吸系統(tǒng)24例(35.29%),消化系統(tǒng)22例(32.35%),泌尿系統(tǒng)13例(19.12%),其他9例(13.24%);膿毒癥休克組男19例,女15例,年 齡49~78歲,平 均(63.15±7.26)歲,BMI 18~33 kg/m,平均(25.28±3.51)kg/m;感染部位:呼吸系統(tǒng)15例(44.12%),消化系統(tǒng)9例(26.47%),泌尿系統(tǒng)6例(17.65%),其他4例(11.76%)。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1)符合《2012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中膿毒癥診斷標準;(2)進行血培養(yǎng)顯示革蘭陰性(G-)菌陽性;(3)患者及近親屬均了解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存在急慢性傳染疾??;(2)其他病菌感染所致膿毒癥;(3)伴有免疫缺陷或惡性腫瘤疾病;(4)存在內(nèi)分泌代謝功能障礙。
剔除標準:(1)入院24 h內(nèi)病死;(2)自行退出觀察;(3)中途放棄治療。
1.3.1 血清CRP、PCT水平檢測
受檢者均于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采集5 mL空腹肘靜脈血,常規(guī)離心(3 000 r/min,10 min)處理,將血清置于-70℃凍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廠家: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indray BS-220),以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水平;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廠家:德國羅氏公司,型號:Cobas 8000),以雙抗體夾心免疫熒光法測定PCT水平。
1.3.2 器官功能衰竭及感染程度評估
感染相關(guān)性器官功能衰竭評分(SOFA)包括呼吸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肝臟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腎臟、心血管系統(tǒng)等6項,分別計分0~4分,總計0~24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
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評分包括年齡(0~6分)、急性生理學(0~60分)、慢性健康狀況(2~5分)3個維度,共計71分,>15分為重癥,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
(1)對比不同病情程度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2)對比不同預后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3)分析血清CRP、PCT水平與APACHEⅡ、SOFA評分的相關(guān)性;(4)分析血清CRP、PCT水平聯(lián)合預測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
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膿毒癥休克組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均高于膿毒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SOFA評分比較(± s )
根據(jù)其28 d預后情況將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N=65,存活)、預后不良組(N=37,病死)。預后良好組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均較預后不良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預后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比較(± s )
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血清CRP水平與APACHEⅡ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490,=0.462,=0.398,=0.433,<0.05)、SOFA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504,=0.437,=0.425,=0.442,<0.05)均呈正相關(guān);入院后24 h、48 h、7 d、14 d血 清PCT水 平 與APACHEⅡ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0.516,=0.648,=0.603,=0.594,<0.05)、SOFA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673,=0.586,=0.611,=0.607,<0.05)呈正相關(guān)。見表3。
表3 血清CRP、PCT水平與APACHEⅡ、SOFA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入院后14 d血清CRP、PCT聯(lián)合預測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值為0.917,敏感度89.19%、特異度89.23%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血清CRP、PCT水平聯(lián)合預測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分析
G-血流感染膿毒癥發(fā)生與機體炎癥、免疫、感染有關(guān),主要因G-菌侵襲血液后大量繁殖、分泌毒素,病情進展迅速,造成全身性炎癥反應,甚者發(fā)生膿毒性休克,預后較差。因此,對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有利于控制其病情進展至膿毒性休克,減少病死率。
研究認為,PCT屬繼發(fā)炎性介質(zhì),主要分泌于甲狀腺c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其對細菌感染具有較高特異性。本研究中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膿毒癥休克組血清PCT水平高于膿毒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感染發(fā)生時,受白介素-6、脂多糖等細胞因子影響,PCT于血液循環(huán)中異常高水平表達,且于6~24 h達峰值,可反映全身炎性反應的活躍程度。此外,PCT可排除糖皮質(zhì)激素應用、免疫功能障礙等影響,穩(wěn)定性較高,非細菌感染所致全身炎癥中PCT無明顯改變。故與CRP相比,PCT水平與G-血流感染膿毒癥炎性反應密切相關(guān),應用于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病情評估中敏感性較高,佐證PCT水平動態(tài)檢測有助于臨床診斷與病情評估。CRP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可特異性結(jié)合T淋巴細胞,參與機體免疫過程,激發(fā)吞噬細胞活性,增強其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陳靜波等研究指出,重度膿毒癥組CRP水平高于輕度膿毒癥組,本研究中入院后動態(tài)檢測顯示膿毒癥休克組血清CRP水平較膿毒癥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與陳靜波研究結(jié)果一致。G-血流感染膿毒癥病情發(fā)生時,受炎性刺激、損傷影響CRP水平于4~6 h內(nèi)驟然升高,相對于白細胞計數(shù)、PCT而言,CRP水平變化較早,有助于早期病情診斷。但除G-血流感染膿毒癥等細菌所致全身性炎癥反應外,創(chuàng)傷、手術(shù)應激等非炎癥性疾病可引發(fā)CRP水平升高,應用于G-血流感染膿毒癥病情診斷特異性較低。
經(jīng)血清PCT、CRP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本研究發(fā)現(xiàn)預后良好組血清CRP、PCT水平、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均較預后不良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該結(jié)果表明血清PCT、CRP水平與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密切相關(guān),且有利于評估患者預后。進一步分析顯示,血清CRP、PCT水平與APACHEⅡ、SOFA評分均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上述結(jié)果提示血清CRP、PCT水平異常升高時,可能伴隨多器官衰竭等,病死風險較高。姜鋒芒等研究顯示,PCT與血乳酸、乳酸清除率聯(lián)合評估膿毒癥患者病情預測價值較高。
本研究顯示,入院后14 d血清CRP>46.91 mg/L、PCT>4.87 μg/L時,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不良的發(fā)生風險較高,但CRP、PCT單獨檢測的預測敏感度、特異度有限,二者聯(lián)合檢測應用于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預后不良預測的AUC值為0.917(95%CI:0.852~0.957),敏感度89.19%、特異度89.23%均較高,高于血清CRP、PCT單獨預測,從而表現(xiàn)出較高預測價值,可為臨床合理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二者聯(lián)合更利于早期積極干預,避免感染程度加重。
綜上所述,血清CRP、PCT水平與G-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病情程度及器官衰竭狀況密切相關(guān),通過監(jiān)測血清CRP、PCT水平變化可評估患者預后,對臨床治療方案制定具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