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勍,賀曉春,何 婧,劉章英,馮 飛,謝 娟
兒童重癥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指集中收治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等兒科危重癥患者的病房,PICU收治的患兒病情嚴重,多需要接受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等治療[1-2]。但因上述操作為侵入性治療,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在改善患兒通氣功能的同時還可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發(fā)生風險[3]。VAP為常見的院內感染類型,一旦出現(xiàn)VAP可引起撤機困難、住院時間延長,甚至引起基礎疾病加重而危及患兒的生命[4]。因此有必要通過分析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危險因素以指導臨床進行干預,降低PICU患兒VAP的發(fā)生風險。目前關于PICU患兒發(fā)生VAP危險因素的研究雖有報道,但相關研究較少結合實驗室指標進行分析,對于臨床指導價值仍較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進一步增加指標,分析PICU患兒VAP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以期為此類PICU患兒VAP的預防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PICU行呼吸機置管治療的196例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機械通氣治療指征,且上呼吸機時間在48 h以上;②PICU住院時間在72 h及以上;③年齡在14周歲及以下。排除標準:①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前已被證實有肺部感染的患兒;②中途轉院者;③48 h內死亡者;④合并有支氣管哮喘等可引起血pH異常疾病者;⑤糖尿病患兒。本研究通過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180103),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1)資料收集:收集患兒性別、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插管次數(shù)、插管類型、患兒來源、抗生素使用情況、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質子泵抑制劑、原發(fā)疾病、營養(yǎng)支持方式,患兒進入PICU時血液檢查指標,包括:血pH、血糖、血小板計數(shù)、血漿白蛋白、血紅蛋白、鐵蛋白、25羥維生素D。根據(jù)年齡≤3歲者為嬰幼兒,將患兒分為≤3歲組、>3歲組。(2)VAP的診斷:參照《兒童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管理方案》[5]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與治療指南》[6]制訂PICU患兒VAP的診斷標準:①機械通氣時間在48 h以上;②肺部出現(xiàn)實體體征或濕啰音;③經(jīng)氣道分泌物培養(yǎng)出病原菌;④發(fā)熱;⑤肺部CT檢查顯示有增大的肺部陰影;⑥白細胞計數(shù)超過10×109,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0%。根據(jù)有無VAP將患兒分為VAP組和非VAP組,比較上述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評估各因素對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綜合作用。(3)病原菌培養(yǎng):在患兒接受48 h機械通氣后,以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患兒呼吸道分泌物,以巧克力平板、厭氧血平板及麥康凱平板下培養(yǎng)24 h后,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動菌種鑒定儀進行鑒定。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196例PICU患兒中共有23例(11.73%)發(fā)生VAP。23例VAP患兒中共分離出病原菌31株,其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58.06%,革蘭陽性菌占32.26%,真菌占9.68%,見表1。
表1 23例VAP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2 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VAP組和非VAP組患兒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插管次數(shù)、插管類型、患兒來源、抗生素使用情況、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質子泵抑制劑使用情況、血pH、血糖、血小板計數(shù)、血漿白蛋白、25羥維生素D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單因素分析
2.3 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具顯著性差異的因素行多重共線性檢查結果顯示:容差為0.23~0.66(均>0.1),方差膨脹因子在2.73~5.14(均<10),認為上述指標多從共線性可能性低,將各因素進行賦值后以似然比法篩選變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3 d、插管次數(shù)>1次、使用糖皮質激素、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血pH升高、血糖升高、血漿白蛋白下降、25羥維生素D下降為危險因素(P<0.05),見表3。根據(jù)多因素分析結果預測值作ROC曲線結果顯示,所獲得的Logistic模型對PICU患兒VAP預測的AUC為0.840,95%CI為0.784~0.896。見圖1。
表3 PICU患兒發(fā)生VAP的多因素分析
圖1 Logistic模型對PICU患兒VAP預測的ROC曲線分析
PICU為救治危重癥患兒的主要場所,入住PICU的患兒病情多較危重,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為常用的代替、控制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通氣方式,但隨著人工氣道的建立將導致患兒的上呼吸道屏障被破壞,氣道黏膜纖毛清除功能受損[7]。同時機械通氣還可使咳嗽反射受抑制而致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出,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滯留,導致致病菌進入支氣管、肺組織而出現(xiàn)VAP[8]。本研究結果顯示:196例PICU患兒中共有23例(11.73%)患兒發(fā)生VAP,與相關報道結果接近[9]。VAP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中最常見且最嚴重的類型,該病的病死率較普通院內肺炎高2~10倍,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常見病原菌類型及影響因素,以指導臨床進行預防與干預。
本研究氣道分泌物培養(yǎng)結果顯示:23例VAP患者中共分離出病原菌31株,其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58.06%,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10]。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率最高,該菌為常見的院內感染致病菌,其屬于嚴格需氧、非乳糖發(fā)酵條件致病菌,感染鮑曼不動桿菌后可引起肺炎、腦膜炎、菌血癥等疾病,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近年隨著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多重抗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時有發(fā)生。感染率第二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該菌為革蘭陽性菌的代表,可寄生于人及動物的皮膚、口腔、腸道、化膿創(chuàng)口等部位,其可在高溫、高鹽下存活,但由于細菌結構特點,在70%乙醇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在幾分鐘內快速被殺滅,臨床上可根據(jù)該特點進行針對性防控[11]。另外除細菌感染外,真菌感染占PICU患兒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雖不高,但同樣需引起注意,防止疏漏。
本研究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漿白蛋白升高、25羥維生素D升高為PICU患兒出現(xiàn)VAP的保護性因素,機械通氣時間>3 d、插管次數(shù)>1次、使用糖皮質激素、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血pH升高、血糖升高為危險因素(P<0.05)。具體分析如下:①血漿白蛋白為臨床常用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標,當機體出現(xiàn)腎功能損傷等疾病時可致腎小球的濾過及腎小管重新收功能下降而致血漿白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可使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受損而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兒感染的風險[12-13]。②25羥基維生素D為維生素D的體內主要形式,近年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不僅在維護人體健康、細胞生長、發(fā)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其還可影響單核細胞功能,維生素D缺乏可致單核細胞功能受損而使抗菌肽合成減少引起機會感染[14]。③關于機械通氣時間及插管次數(shù)方面:機械通氣時間越長、插管次數(shù)越多患兒出現(xiàn)VAP的風險則越高,這可能與隨著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及插管次數(shù)增加患兒的氣道受機械刺激加重有關,機械刺激可導致患兒氣道黏膜纖毛清除功能受損而增加氣道細菌寄生及感染的風險[15-16]。④糖皮質激素及質子泵抑制劑的使用均可增加VAP的發(fā)生風險,糖皮質激素為臨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其具有抗炎、抗過敏、抗休克、退熱等作用,但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抑制而更易出現(xiàn)細菌感染[17]。質子泵抑制劑為臨床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在PICU患兒中使用主要目的在于預防應激性潰瘍,但研究顯示質子泵抑制劑可導致體內中性粒細胞、NK細胞活性下降而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另外質子泵抑制劑還可抑制胃酸分泌而使胃內定植菌過度繁殖,再經(jīng)過返流或誤吸而引起肺部感染[18]。⑤血pH及血糖方面:血pH升高、血糖升高均為PICU患兒出現(xiàn)VAP的危險因素,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國外有研究證實進行保護性通氣時可通過允許的高碳酸血癥而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降低VAP的發(fā)生風險[19]。血糖水平過高則可為細菌的快速繁殖提供便利條件,還可使蛋白質的分解加速、合成下降而使創(chuàng)傷修復功能減弱,增加患兒院內感染的風險[20]。另外有報道稱原發(fā)肺部疾病為PICU兒童發(fā)生VAP的危險因素[21],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不一致,這可能與該研究僅以肺部疾病為原發(fā)病進行分析,而本研究針對神經(jīng)肌肉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原發(fā)病進行分析,與其他疾病相比,原發(fā)病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VAP風險并無明顯差異有關。
綜上所述,PICU患兒VAP主要以感染革蘭陰性菌為主,VAP的發(fā)生與患兒的血漿白蛋白水平、25羥維生素D水平、機械通氣時間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可根據(jù)上述因素進行針對性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