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藏飾嘎烏中的情感信仰與審美追求

        2022-09-07 05:23:44李星枰湯凡渺楊明星王蕙琳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22年4期

        李星枰,李 妍,湯凡渺,楊明星,王蕙琳

        (1.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湖北省珠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4)

        嘎烏,又稱護身佛盒,藏文為Gavu,英文譯名為Ga’u或Amulet Box或Ghau。“嘎烏”意為小盒子,由金、銀、銅等金屬打制而成,工藝精美,盒內常裝有小佛像、佛像唐卡、護身符、藏藥等。嘎烏通常佩掛在頸上(圖1a),也有部分挎于腋下(圖1b)或當成發(fā)飾之一(圖1c)。藏民認為嘎烏既有裝飾效果又有護身辟邪的功能,可以給佩戴者帶來好運。因此,藏民通常在離家遠的地方出行時攜帶嘎烏,比如朝圣或長期的異地商旅[1]。嘎烏在西藏流傳的時間久遠,17世紀時隨著“寶飾裝”的推廣而廣為流行,時至今日,它已成為藏民服飾中必不可少的配飾之一。

        目前,對于喜馬拉雅地區(qū)的金銀器及飾品的研究較多[2-3],但對于嘎烏的研究十分有限。多數(shù)學者將嘎烏作為民俗飾品對待[4-5],而少見對其人文和藝術價值的挖掘[6]。嘎烏作為首飾,不僅展現(xiàn)著喜馬拉雅地區(qū)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藝與獨特的設計風格,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反映出藏區(qū)人們思想價值理念的變化,這些都值得學界進一步挖掘研究。

        本文從嘎烏的起源出發(fā),結合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討論嘎烏的發(fā)展變化以及被賦予的不同內涵,對近現(xiàn)代嘎烏的特征進行分類總結,針對各個分類進行了設計藝術的分析。最終從嘎烏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特點來梳理分析藏飾中情感信仰與審美追求的統(tǒng)一。

        圖1 嘎烏飾品:a.戴嘎烏的擦絨女性(頸飾)[7];b.戴佛龕式嘎烏的西藏貴族(挎于腋下)[8];c.戴髻頂嘎烏的西藏貴族(發(fā)飾)[9]Fig.1 Ga’u ornament: a.Tsarong women wearing Ga’u (necklace)[7]; b.Tibetan noblemen wearing shrine-shaped Ga’u(cross body under arm)[8]; c.Tibetan nobleman wearing Ga’u on the top of a bun(hair accessory)[9]

        1 嘎烏的起源與發(fā)展

        1.1 嘎烏的起源

        西藏地區(qū)流傳的文字歷史記錄較少,嘎烏的起源至今未能確定。關于嘎烏的起源之說主要包括:(1)苯教起源說。苯教是一種產生于西藏本土的宗教,它繼承了藏族遠古原始宗教的基本信仰以及對自然、神靈的原始崇拜。苯教中有大量護身符和御邪術的元素,也流行護法神的崇拜。嘎烏在藏民心中“具有法力護身”的功能很有可能來源于苯教思想。有學者認為最早的嘎烏甚至有可能是戴在脖子上的一種草,一種樹枝或者一種野獸的皮子、骨器等。那時候的人類也相信戴上這些東西可以消災免難,大吉大利[10]。(2)印度起源說。這一觀點認為嘎烏可能是由公元8至12世紀從印度來藏區(qū)傳播佛教的傳教者所佩戴的圓筒形護身符盒演變而來[11]。但由于缺乏西藏當?shù)氐目脊盼镒C,持有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少。(3)地方首領飾品起源說?!端鍟分杏涊d吐蕃附國的首領:“王與酋帥,金為首飾,胸前懸一金花,徑三寸”[11]。這里的金花與后期流行的嘎烏尺寸外型相近,可能是嘎烏最早的原型,用于顯示附國首領的地位和權力。

        從嘎烏人文內涵及西藏歷史的角度推斷,筆者更贊同“苯教起源”的說法。嘎烏的護身符功能一直貫穿其發(fā)展歷程,且早期一度流行鐵質嘎烏,而鐵在西藏地區(qū)與黑魔法以及一些憤怒的儀式聯(lián)系在一起,有摧毀邪惡的象征意義。無論是護身符的功能,還是鐵的象征意義,都與苯教的教義息息相關。此外,吐蕃時期的古格王朝的壁畫中曾出現(xiàn)類似嘎烏的頸飾,但同時期王室壁畫中卻未出現(xiàn)。在西藏歷史上,古格王朝的前身象雄國是苯教的發(fā)源地,雖然后來古格王朝建立后信仰佛教,但是苯教早已融入當?shù)匚幕?;而王室主張揚苯滅佛,這一點也能推測嘎烏起源于苯教。

        1.2 嘎烏的發(fā)展

        珠寶首飾作為設計者自身思想和文化的表達,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深遠。嘎烏以具有護身符功能的宗教法器出現(xiàn)后,隨著歷朝歷代政治文化的影響,逐漸發(fā)展成了今天兼具裝飾功能和宗教功能的藏飾(圖2)。

        圖2 中國西藏不同時期嘎烏的演變Fig.2 The evolution of Ga’u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ibet, China

        圖3 青海都蘭吐蕃墓葬出土的金牌飾(a)和三位穿著古代國王(公元7-9世紀)服飾的官員(b)[16]Fig.3 Gold medallion unearthed from the ancient tomb of Tubo period in Dul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a) and three officers wearing ancient king’s (7th-9th centuries) costumes [16](b)

        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地區(qū)各部落,建立吐蕃王朝,創(chuàng)立和完善各項制度。該時期,吐蕃王族積極學習唐朝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依照唐朝制度制定了告身制度,即各級官員有與品階對應的章飾制度[13]。告身制度中的章飾分為5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綠松石材質、黃金材質、銀鍍金材質、銀質、銅質[14]。青海都蘭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金牌飾上運用的錘揲、掐絲、簪刻等工藝,鳶尾花和忍冬紋等紋飾,以及綠松石和金的材質組合(圖3a)都是后期嘎烏上常用的工藝、圖案和材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吐蕃文明對嘎烏的演變產生了深遠影響。吐蕃王朝引進了佛教,后續(xù)發(fā)生了赤松徳贊主導的滅苯運動,自此佛教和王權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滅苯運動實際目的是為了在政治上排除信奉苯教的貴族勢力,而并非毀滅苯教本身[15]。因此,苯教在王庭貴族及藏區(qū)邊地民眾中仍然擁有不少支持者。吐蕃時期由于王族信奉佛教,相關壁畫上并不能找到類似嘎烏的項飾;相反,該時期出現(xiàn)的巨大綠松石嘎烏是屬于地方首領的(圖3b),這也許和地方上流行的苯教文化有關。

        吐蕃王朝衰落后,西藏地區(qū)經過長期的分裂割據(jù)及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后,十四世紀中葉至十六世紀中葉,帕木竹巴地方政權和仁蚌巴先后各統(tǒng)治西藏百年左右,該時期社會安定,生產力有所發(fā)展。該時期掌權者對吐蕃贊普時期的“仁青建恰”服飾進行模仿,使西藏服飾習俗及其身份代表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17]。五世達賴喇嘛的自傳中寫道:“尤其至天命王帕木竹巴、國公大元帝師圣諭高位之世家強吧、沖·格薩爾王之婿江卡孜巴、王族仁欽蚌巴等有來歷之地方首領時期,玉鑲大金嘎烏、右耳飾、耳飾下擺、長耳飾、琥珀、珊瑚、外罩官服、黃絨小帽等精妙飾品十分流行”[18]。帕木竹巴時期明朝中央政府通過藏傳佛教來管理西藏地方事務,藏傳佛教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期間飾品中的佛教元素逐漸增多。從這時候起, 嘎烏不僅承載了宗教功能,融合了藏傳佛教的思想,并且成為屬臣禮儀服飾中的必需品,以材質反映佩戴者的身份地位。

        17世紀中期甘丹頗章政權建立,五世達賴喇嘛為強化等級制度,彰顯王權威儀,令屬臣在節(jié)日慶典時著“寶飾裝”充當儀仗隊?!皩氾椦b”源自吐蕃時期的傳統(tǒng)服裝制式,其中規(guī)定了35種不同身份穿著的“寶飾裝”服裝及飾品,飾品中包括嘎烏。隨著“寶飾裝”在貴族間推行,嘎烏在壁畫中出現(xiàn)的頻率大幅增加,在20世紀早期的西藏老照片中,嘎烏已經被不同階層的男女老少作為護身符盒子和裝飾品佩戴在身上,成為宗教庇護落實到個人身上的具體載體[19]。伴隨著嘎烏的流行,其裝飾功能被人們挖掘,材質、紋飾更加豐富,也更加便攜。近代嘎烏的風格多變,且與佩戴者的審美喜好息息相關。它不再是階級地位的象征,而逐漸變?yōu)槿说淖诮糖楦屑耐泻蛯徝老埠帽磉_的首飾,為藏族人民深深喜愛。

        2 近現(xiàn)代嘎烏的外形分類及造型藝術

        盧卡契曾從藝術哲學的角度認為:“紋樣本身可以作為這樣的界定,它是審美的用于情感激發(fā)的自身完整的形象,它的構成要素是由節(jié)奏、對稱、比例等抽象反映形式所構成”[20]。嘎烏造型和紋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藏族的審美特征。嘎烏的分類主要依據(jù)外形劃分[19,21],包括佛龕型嘎烏和裝飾型嘎烏兩個大類。筆者根據(jù)相關文獻和嘎烏的造型特征,進一步將佛龕型嘎烏分為佛龕佛像型和佛龕文字型;裝飾型嘎烏分為曼荼羅型、金剛杵型和規(guī)則幾何型。

        2.1 外形分類

        2.1.1 佛龕型嘎烏

        佛龕型嘎烏的整體外形為佛龕造型,通過鏨刻、錘揲、錯金等工藝呈現(xiàn)各種藏傳佛教紋飾,其在康區(qū)較為流行,多為男子斜挎在胸前佩戴。藏民佩戴佛龕型嘎烏以護身、辟邪,并供奉佛像以示修行。該類嘎烏中多數(shù)為佛龕佛像型嘎烏,它正面有一個背光形狀的窗口,從中可以看到里面擺放的金屬佛像或唐卡佛像,亦或泥制的神像“擦擦”(一種泥質小型宗教供品,一般大小如拳頭,呈圓滿錐狀,有佛像、佛塔及經文等),如圖4a-圖4c所示。嘎烏的背面可以拆下裝進一些小的圣物,如寶石、印制的咒語、護身符咒及各種舍利。該類嘎烏少數(shù)為佛龕文字型,它在中心描繪有梵文并搭配周圍的吉祥紋樣,多由純金屬打造而成,如圖4d-圖4f所示。其中梵文多見十相自在圖紋,如圖4d-圖4f中心處紋飾,寓意免除刀兵、疾疫、餓饉及水、火、風等災難,使所在之處吉祥圓滿、眷屬和睦、身心安康、去處通達、所求如愿[22]。

        佛龕型嘎烏裝飾紋樣中常見“八瑞相”(藏傳佛教中的模式化造型語言,有視圖知佛的意義[23])、龍紋、蓮花紋、火焰紋等。工匠以裝飾花紋簇擁著中心的佛像或梵文,仿佛形成佛光普照的景象,并以材質或工藝的不同凸顯出中心的對象,具有強烈的縱深感,使該對象具有神圣光明的感覺。設計時多用具有協(xié)調的美感的對稱裝飾圖案,并使視覺中心集中在護身佛像或文字上,既關注了視覺心理上的畫面平衡美感,又迎合了佩戴者虔誠信仰的主觀意志。

        圖4 佛龕型嘎烏:a.金雙龍嘎烏[24];b.銀及銀鎏金裝飾佛龕型嘎烏 [25];c.銀“榮耀之臉”嘎烏[25];d,e.銅佛龕型嘎烏[26];f.銅及銀質佛龕型嘎烏[25]Fig.4 Shrine-shaped Ga’u: a.Ga’u made of gold with double “Naga” pattern [24]; b.Shrine-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silver-gilt decoration[25];c.Ga’u made of silver with “Kirtimukha” pattern [25]; d, e.Shrine-shaped Ga’u made of copper[26]; f.Shrine-shaped Ga’u made of copper and silver[25]

        2.1.2 裝飾型嘎烏

        相比佛龕型嘎烏的濃厚藏傳佛教氣息,裝飾型嘎烏的外形更加靈活多變,多加以寶石的裝點,涉及的工藝種類較多,包括鑲嵌、掐絲、簪刻等。此外,它的裝飾功能更強,所用的紋樣雖然與藏傳佛教相關,但是宗教意味并不像佛龕型嘎烏這么直接濃厚,所用的紋飾多為結構簡化圖案,構圖簡潔并具有韻律的美感。

        (1) 曼荼羅型嘎烏

        曼荼羅型嘎烏由兩個呈45°相互交疊的正方形構成,上面多鑲有大量的寶石且鋪滿精美的紋飾。鑲嵌的寶石以綠松石居多,并常常用其拼接組成的花卉紋飾或幾何紋飾,另外點綴紅寶石、藍寶石、碧璽等名貴寶石,如圖5。這種嘎烏多分布于拉薩和西藏中部。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本意為“圓的、圓環(huán)狀的”,隨著藏區(qū)本土化的變革,其中加入了象征大地的方形。在藏傳佛教密宗的曼荼羅中,內方外圓是最常見的一類圖形架構模式,方形為曼荼羅的結構線,使最外圍形成為正圓。在密教體系中,曼荼羅是修煉身心的重要工具,修持者可以從中體悟到生命的大智慧,達到身心凈化的精神境界[27]。

        曼荼羅型嘎烏多由幾何紋飾交織組合,在外圓內方的基礎上利用復雜精致且變化無窮的直線和結構簡化的紋樣呈現(xiàn)華美端莊的首飾。嘎烏上的紋飾多由金嵌小塊綠松石拼接而成,構成點、線、面,顯得繁復精致而不混亂。設計采用中心型構圖設計,選擇畫面中間位置為中心,然后向外發(fā)散,使觀察者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心點,牢牢抓住人的心神。

        (2) 金剛杵型嗄烏

        此類嘎烏如圖6所示,形制取自金剛杵,中間方形兩端呈桃形,或呈一定程度的變形。在各個尖端處鑲嵌綠松石。在嘎烏的中心有一顆淚滴形的綠松石,象征蓮花苞,部分下方連接一枝花莖。下端伸展出累絲裝飾的卷草葉,鋪滿蓋面,外沿刻蓮瓣。這種嘎烏流行于喜馬拉雅高山地帶,為夏爾巴婦女所佩戴[4]。

        圖5 曼荼羅型嘎烏:a,b,c.金嵌綠松石曼荼羅型嘎烏[28-29];d.銀鎏金嵌綠松石、紅珊瑚曼荼羅型嘎烏[25]Fig.5 Mandala-shaped Ga’u: a-c.Mandala-shape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inlays[28-29]; d.Mandala-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gilt with turquoise and red coral inlays[25]

        圖6 金剛杵型嘎烏:a.金嵌綠松石金剛杵型嘎烏,拍攝者張雨陽;b.金嵌綠松石、紅寶石金剛杵型嘎烏,拍攝者張雨陽;c,d.銀嵌綠松石金剛杵型嘎烏[25]Fig.6 Vajra-shaped Ga’u: a.Vajra-shape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inlays, photo by Zhang Y Y; b.Vajra-shape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and ruby inlays, photo by Zhang Y Y; c,d.Vajra-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turquoise inlays [25]

        該類型嘎烏雖然外形取自具有肅殺感和力量感的金剛杵,但是經過演變,其外形盡顯曲線的靈動柔美。工匠們利用簡約的線條將具象的事物抽象地表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極強概括能力和審美能力。嘎烏上紋樣的組合方式也別具韻味,花卉紋、卷草紋、蓮紋并非簡單的重復出現(xiàn),而是通過勾連、交疊、穿插、間錯等方式組合在一起作為底紋或填充紋出現(xiàn)在器物恰當?shù)奈恢?,與主紋蓮花花苞和諧統(tǒng)一,相得益彰。

        (3)規(guī)則幾何型嘎烏

        規(guī)則幾何型嘎烏的常見外形包括圓形、方形,也包括一些它們的變形,如圖7。該類型嘎烏上的裝飾寶石比較簡單,搭配質樸的紋飾使得整件作品大氣端莊。紋飾中常見卷草紋、幾何紋、蓮紋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賦予了紋飾規(guī)律排列以產生節(jié)奏美感的可能,而變化有序的紋飾也有節(jié)律地彰顯一種簡約而冷靜的動態(tài),打破了規(guī)則外形的常規(guī)呆板。抽象紋飾和寫實紋飾或單獨呈現(xiàn)或互相結合,整體雖呈平面化,但是卻以工藝的區(qū)別使得紋飾具有視覺上的立體感,顯得錯落有致,整件首飾都充分體現(xiàn)了和諧的形式美。

        圖7 規(guī)則幾何型嘎烏:a.銀嵌紅珊瑚橢圓嘎烏[30]; b.銀嵌綠松石彩繪佛像圓形嘎烏[31];c.銀嵌紅珊瑚、綠松石六邊形嘎烏[30];d.銅鎏金卷草紋長方形嘎烏[31];e,f.銀嵌紅珊瑚方形嘎烏[30-31]Fig.7 Geometric-shaped Ga’u: a.Oval-shaped Ga’u made of sliver with red coral inlay [30]; b.Round Ga’u made of sliver with turquoise inlay and Buddha painting[31]; c.Hexagonal Ga’u made of sliver with red coral and turquoise inlays[30]; d.Rectangular Ga’u made of copper-gilt and decorated with scroll grass pattern [31]; e,f.Square Ga’u made of sliver with red coral inlays [30-31]

        2.2 造型藝術

        嘎烏整體造型厚重,但富有層次感的設計使其并不呆板且構圖得當,畫面整體和諧有秩,主次有序。嘎烏突出了盒身正面的表現(xiàn)效果,整體扁平且長寬相近。在工藝上多采用表現(xiàn)效果平面化的鏨刻、錘揲、花絲等,使得金屬呈現(xiàn)類似浮雕效果;如果鑲嵌大量寶石,也是采用小碎塊寶石密集鑲嵌成平面的方法。由此可見,嘎烏的外形和工藝均注重二維空間的設計。雕塑家Adolf Hidebrana認為,最初的雕塑是從素描演變而來的,通過給一幅素描以深度,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座浮雕。而一座浮雕可以被看作一個生動鮮活的表面[32]。而在嘎烏平面化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藏族唐卡藝術的原型,例如“八瑞相”和“榮耀之臉”的形象,但它們并非只是像浮雕一樣的淺突起,而是加入了不同工藝和材質的組合,使形象更為鮮活。此外,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藏民在圖像二維到三維的轉換時進行了抽象化和程序化的藝術加工。無論是來自于佛教圖像的曼荼羅和金剛杵的盒子外形,還是由簡潔的水滴型綠松石寓指的荷花花苞,都反映出藏民對客觀事物造型的凝練。

        點、線、面是造型中的最基本要素,嘎烏中的點多由多彩的配色寶石組成,線多由綠松石碎塊連接形成或由金屬絲構成,而面多由線條平鋪形成(圖8)。當點孤立存在時,會形成觀眾注意力的焦點,嘎烏的主要紋飾中多采用鮮艷的寶石作為點以突出表現(xiàn)對象。線具有強調邊界的作用,嘎烏中紋飾的邊界處特別是盒子的邊緣處多利用了線條分隔空間。嘎烏的面往往是由繁復的線條或鋪滿的紋飾組成,這種以復雜手工藝作為“底色”的造型給人奢華精致、神圣高貴的感覺。嘎烏上的紋飾靈活運用了硬朗的直線和圓潤的曲線,二者剛柔相濟,相映生輝,構成豐富多彩的花紋,從而賦予器物動靜相宜的形式美感。同時,紋樣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很強,使觀眾能夠很快找到首飾的視覺焦點,極具藝術張力。

        圖8 嘎烏上點、線、面的視覺效果Fig.8 The visual effect of point, line and plane on Ga’u

        3 近現(xiàn)代嘎烏的材質及色彩藝術

        3.1 常用材質

        3.1.1 綠松石

        苯教和佛教都認為人的靈魂不滅,游離存在的靈魂即可成鬼也可成神,但是靈魂必須有附著的載體——山、石、樹等物都可。當人們想尋求祖先的庇佑時,便會尋找這些特殊的物品進行崇拜,綠松石正是藏民眼中的寄魂物之一。藍綠色的綠松石與天空的顏色相近,逝者寄魂于此,魂歸天國,這是一種靈魂最高等級的歸屬。藏民對于綠松石的崇拜來源于對天地自然最原始的崇拜,《格薩爾王傳》中曾記載在萬物形成之前除了天之外再無他物,從天中誕生了地,綿羊扒地,由此在曼答拉之上產生了綠松石[33]。這種原始的崇拜可能與藏民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喜馬拉雅地區(qū)地處高原,自然環(huán)境惡劣,只有在夏季時水草豐茂,萬物復蘇,人們和牲畜的生存環(huán)境較好。因此,藏民對于藍綠色有天然的偏好,對于綠松石的喜愛自古有之,在甘肅齊家坪遺址和磨溝遺址就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時期綠松石飾品[34]。

        在藏區(qū),綠松石不僅具有護身祝福、驅散疾病[35]的功能,它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早在吐蕃時期,綠松石就被視為比黃金還高貴的飾品。嘎烏中多用顏色濃郁,偏藍綠色,質地較好的綠松石,多經過簡單的打磨成為小塊后鑲嵌拼接(圖9)。

        3.1.2 其他寶石

        嘎烏的裝飾中還常常用到紅色的寶石,如紅珊瑚、紅寶石、南紅瑪瑙、紅色玻璃、石榴石,以及藍色的寶石,包括藍寶石和青金石;綠色的寶石,包括綠玻璃、祖母綠和碧璽。這些寶石不僅珍稀名貴,顏色濃郁,而且部分具有一定的宗教內涵。例如紅珊瑚在佛教中被譽為佛祖的化身,能夠開啟信徒的智慧,加深修行。而代表著幸福吉祥的佛教七寶就包括了瑪瑙和玻璃(琉璃),《佛本行經》合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頗黎(水精)[38]。各色寶石常作為綠松石的點綴和搭配,能夠突出綠松石亮麗的色彩,并且使得畫面更加活潑(圖10)。

        圖9 綠松石嘎烏:a,b.橢圓銀鎏金嵌綠松石嘎烏[25, 31]; c.圓形金嵌綠松石嘎烏[36];d.曼荼羅型銀嵌綠松石嘎烏[37]Fig.9 Ga’u with turquoise inlays: a, b.Oval-shaped sliver-gilt Ga’u with turquoise inlays [25] [31]; c.Roun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inlays[36]; d.Mandala-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turquoise inlays[37]

        圖10 含其他寶石嘎烏:a.曼荼羅型金嵌綠松石嘎烏[25];b.方形銅鎏金嵌多寶嘎烏[39];c.八邊形銀鎏金嵌多寶嘎烏[30];d.曼荼羅型銀嵌多寶嘎烏[40]Fig.10 Ga’u with various gem inlays: a.Mandala-shape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inlays [25]; b.Square copper-gilt Ga’u with several kinds of gemstone inlays[39]; c.Octagonal silver-gilt Ga’u with several kinds of gemstone inlays[30]; d.Mandala-shaped silver Ga’u with several kinds of gemstone inlays[40]

        3.1.3 貴金屬材料

        嘎烏中常見的金屬材料包括金、銀、銅和鐵,其中裝飾型嘎烏中多用金和銀(圖11)。縱觀不同種類的嘎烏,金制嘎烏上鑲嵌的綠松石數(shù)量多,質量好且工藝繁復精致,多為地位財力較高的貴族使用(圖11a)。這不僅與金作為古代最珍貴的貴金屬有關,也與藏人對金的看重有關。在吐蕃王朝時,告身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身份象征就是金嵌綠松石的肩章,這種組合在藏區(qū)意味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地位和財富。在藏傳佛教中,金是佛教七寶中的第一寶,象征佛祖誓度眾生的佛義永不改變,預示著內心光明。此外,據(jù)《西藏王臣記》記載:“王攜王妃,同至湖畔,以金戒指投擲空中,并禱祝言: 隨戒指落于何處,則于其處建寺奠基[30]”,金也可以預示和象征著永恒的誓約和情誼。

        相比于金的華貴和稀缺,銀制嘎烏則更加平民化(圖11b-圖11d)。藏飾中用銀多為藏銀,即在純銀中加入白銅混合而成。這種合金的化學性質較為穩(wěn)定,同時硬度較高,不易變形,易于加工。藏銀的顏色較暗,與帶有異域風情的紋飾搭配給人以古樸原始的感受。藏民認為銀是避邪之物,象征著貞潔,很多藏族未婚女子常佩戴銀手鐲。藏傳佛教中銀代表著度母普照眾生的光芒,剛出生的小孩帶藏銀項圈或手鐲,為祈求平安健康[31]。

        藏區(qū)首飾的金工工藝與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地的工藝有許多共通之處,特別是浮雕、鍍金、鑄造等手法相似。但是在西藏,各色金屬被賦予了藏傳佛教的教義內涵,并且工匠靈活運用不同的工藝的組合,使之搭配合適的表現(xiàn)紋飾,令構圖更為立體有趣,形成了獨特的藏飾裝飾風格。

        圖11 貴金屬嘎烏:a.曼荼羅型金嵌綠松石嘎烏[41];b.銀及銀鎏金佛龕型嘎烏[30];c.銀及銀鎏金橢圓嘎烏[30];d.方形銀嵌綠松石嘎烏[30]Fig.11 Ga’u made of precious metal: a.Mandala-shaped Ga’u made of gold with turquoise inlays[41]; b.Shrine-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silver-gilt decoration[30]; c.Oval-shaped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silver-gilt decoration[30]; d.Square Ga’u made of silver with turquoise inlays[30]

        3.2 色彩藝術

        嘎烏上色彩的搭配和運用帶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也反映出藏民對于色彩美的成熟認知。通過對兩件裝飾型嘎烏進行主要顏色分析(圖12)可以發(fā)現(xiàn),藏民偏好飽和度高、明度高的寶石;在色彩的搭配上多用冷暖色調的碰撞搭配,包括黃色、藍色、綠色、紅色等。對比強烈的互補色,使得飾品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表現(xiàn)出一種熱烈張揚的藝術氣息。設計中,若用對比色作為主要的色彩,則會使色彩簡潔的飾物成為亮點。在嘎烏中,對比強烈且純粹的紅色、藍色、綠色配石的運用,使得顏色飽和度較低的綠松石得以凸顯出來。每一種藝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它是由本體物質和工藝技術結合創(chuàng)造出的特定藝術對象,而這些對象后續(xù)也可以被人們的心理因素進一步加工處理[42]。顏色的搭配本是視覺上的感受,但是藏民偏好的紅色、藍色、綠色、黃色等明艷濃烈的色彩搭配,成為了我們心中對高原民族的藝術特點最直接的印象;而高原民族展現(xiàn)出的熱情奔放、灑脫不羈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與這些顏色的組合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這些配色擁有了特定的情感折射。

        圖12 嘎烏的色彩搭配Fig.12 The colour combination of Ga’u

        4 結語

        嘎烏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社會不斷賦予了新的功能,但是藏民對物質的材質、工藝、色彩之美的感知和領悟賦予了它獨特的藝術價值。由于藏區(qū)的特殊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我們無法在嘎烏的“神圣和世俗”之間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嘎烏逐漸實現(xiàn)了藏民情感信仰和審美追求的統(tǒng)一。

        嘎烏是一種既具有具象美學特征又蘊含了藏族宗教信仰文化的飾品,表達了藏族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它從宗教上經歷了苯教—佛教的更替,并隨著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加強,越來越多地融入了政治色彩,沉淀了不同時期宗教政治的思想因子。

        在對嘎烏的造型藝術和色彩美學分析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藏區(qū)藝術別具一格的審美特征和深厚底蘊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藏民的審美意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源于藏區(qū)特殊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并經過人們對藝術的加工和凝練逐步形成。通過嘎烏,我們可以看到歷經千百年發(fā)展的藏飾表現(xiàn)出強大的包容性,這不僅體現(xiàn)在多種文化紋飾的融合,也體現(xiàn)在立體與平面相統(tǒng)一,抽象與形象相統(tǒng)一,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方形與圓形相統(tǒng)一等。藏飾中展示出的造型藝術、色彩美學和人文內涵值得我們進一步地挖掘學習。

        亚洲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激情|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五十路熟久久网| 亚洲av熟女天堂系列|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粉嫩少妇内射浓精videos|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一区|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av|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 | 色偷偷女人的天堂亚洲网|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麻豆|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大全| 免费看黑人男阳茎进女阳道视频|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精品国产亚欧无码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乱人对白|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和少妇人妻邻居做爰完整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日本加勒比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亚洲av看码精品永久|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 亚洲黄片av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