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政
那么,“老年人的聽力下降不用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仔細思考,這個說法至少說明百姓存在2 個誤區(qū):
隨著人體衰老,聽力逐漸衰退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男性通常從45 歲開始出現聽力衰退,女性則更晚一些。而這種聽力衰退往往呈漸近性的聽力下降,通常每年平均減退1.5 分貝是正?,F象。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聽力衰退都是自然衰老的結果,聽力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存在多種慢性疾病誘發(fā)、加重的,也有多種突發(fā)疾病或是藥物使用不當直接損害聽力。有研究顯示,65 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性耳聾發(fā)病率在30%—50%,而糖尿病患者耳聾發(fā)生率高達75%,這其中的差值便是病理因素造成的影響。
常見的可能損害聽力的疾病包括高血壓病、哮喘、腦動脈硬化、貧血、肺氣腫、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當然也包括直接的耳道、聽力損傷,比如暴露于過高噪聲后引起了聽力損傷,或是外耳道感染等。部分老年人有外出采耳的習慣,如果店家衛(wèi)生不達標,引起外耳道感染的風險較高。
另一方面則是藥物的不當使用。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服藥種類較多且需要長期用藥,很多時候繞不開存在耳毒性的藥物。比如利多卡因、奎尼丁、利尿酸、速尿等,這些藥品是老年患者常會用的。其他可能損害聽力的常見藥物包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的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妥布霉素等,以及氯霉素、多黏菌素、乳糖酸紅霉素等。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藥物老年人都不能使用,如病情確實需要還得用,但應該嚴格掌握藥物劑量,且應用的療程不宜過長,盡量減輕藥物對聽力的損害,尤其對肝腎功能減退的老年患者更要慎之又慎。如果用藥品種較多,可以咨詢老年科或專門的老年用藥門診。
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原因叫作“耵聹栓塞”,通俗地說就是耳屎太多堵住了耳道。有些老人長期不掏耳朵,耳道中耳屎越來越多、越來越堅硬,影響了聲波的通過,聽力下降就不難理解了。還有些老人耳道只是部分被耳屎堵塞,洗澡、游泳時耳屎遇水會漲大,造成聽力下降,水分蒸發(fā)后聽力又會恢復或部分恢復。據統計,65.5%的老人都有耵聹栓塞,當存在耵聹栓塞導致聽力下降時,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取出耵聹,老人的生活質量就會明顯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掏耳,尤其是耳屎過多堵塞耳道時,建議到醫(yī)院耳鼻喉科取出。老年人若出現聽力下降的問題,及時到專科排除原因再進行必要處理。
另一個常見誤區(qū)則是對老年人聽力下降、耳聾的忽視。“誤區(qū)一”中的這些病理因素所致的聽力下降,在及時干預后都可能恢復或部分恢復,治療越及時,預后越好。而我們在家中很難判斷老人聽力下降的原因,所以最穩(wěn)妥的方式還是及時就診,請醫(yī)生評估。
聽力下降并不是一個可以被忽視的問題。對于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聽力下降的老年人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明顯增加。同時,聽覺功能的損失會使老年人接收外界的信息和受到的刺激減少,時間長了會出現社交障礙,促發(fā)孤獨感及挫折感,甚至引起抑郁等精神心理問題。有明確的統計證明,聽力下降的老年人精神心理疾病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一般老人,且發(fā)生率與聽力障礙程度呈正相關。亦有研究者認為,聽力障礙與早期認知減退及癡呆癥有關。所以,及時治療和配戴合適的助聽器會大大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提高社會適應性。
綜上所述,“老年人聽力下降不用看”是個偽命題。對于老年性聽力下降,除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尋找耳聾病因外,日常還要養(yǎng)生保健?;佳獕焊叩睦夏耆?,要積極調控血壓;煙酒對身體的影響較大應盡量戒除;飲食宜清淡,可多吃蔬菜水果;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2022 年3 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更新了聽力損失的標準,并且標準中提供了一些自己或他人能夠察覺的癥狀。如上面的表格:
在安靜的室內,在老年人身后1 米距離,在不讓老年人看到說話者的情況下,大聲和老年人對話。測試者向老年人提問了簡短的句子,每個句子3—6 個字為宜,如“您叫什么名字?”“您吃過了沒有?”“今天會下雨嗎?”每個句子朗讀2 遍,讓老年人聽到后重復話語內容。
如老年人能聽到并重復所有內容,則說明其聽力正常。
如果老年人能聽到并重復問句達到75%,則其聽力損失<45 分貝,平日要注意保護聽力,基本上無大礙。
如果老年人能聽到并重復問句達到50%,可推測聽力損失<70 分貝,有條件的情況下,老年人可以配戴功率達到75 分貝的助聽器。
如果老年人需要家人在其耳側大聲說話才能聽到并重復問句達到50%,證明聽力損失比較嚴重,在輕中度水平聽力損失70—85分貝,此時需要選擇功率達到85 分貝的助聽器。
如果在老年人耳側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問話,才能讓老年人聽到,且要重復多次才能聽懂的,證明老年人聽力障礙已經非常嚴重了,聽力損失在70—100 分貝,需要選擇功率大于100 分貝的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