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霞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 999077)
羅伯特·威爾遜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藝術家,外界對他的稱呼有很多,比如:一位著名的導演、舞臺建筑師、編舞、策展人、視覺和燈光設計師等,其中,其導演身份最為大眾所知。迄今為止,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大眾耳熟能詳?shù)淖髌?,比如?004 年的《拉封丹寓言》、2013 年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特別是他1976 年創(chuàng)作的劇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被譽為后現(xiàn)代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品,也被認為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在首次演出近40 年后,《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經(jīng)由導演重新編排,于2012 年春天在蒙彼利埃開拍,2015 年秋天在韓國落幕,并進行了國際巡回演出。從演出的結果來看,這部作品的制作是成功的。
羅伯特·威爾遜曾經(jīng)說過:“燈光在我的作品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認為,戲劇最重要的元素是燈光——這個元素幫助我們觀看和傾聽。戲劇是‘空間和燈光的建筑……’,無燈光則無空間。沒有空間,時間就無法存在。”受此啟發(fā),本文將通過分析羅伯特·威爾遜的經(jīng)典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來探索燈光在劇場藝術中的重要性,以及燈光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獨立性。
對于“光”,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可以將光分為自然光和人造光。在古希臘時期,人們便開始將“燈光”的概念運用于劇場。那個時期的劇場大多數(shù)是露天或半露天的,主要由樂池、景屋以及觀眾席這三個部分構成。借助于劇場的建筑結構,人們開始探索自然光在表演中的運用。希臘戲劇是從白天開始表演的,戲劇表演經(jīng)常利用太陽的位置來設計光在劇場表演中的運用,將自然光融入表演,提升表演的時間及空間層次感。到了17 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燈具、蠟燭和手電筒被廣泛應用于劇場藝術中。同一時期,尼古拉·薩巴蒂尼(Nicola Sabbatini)和萊昂·德索米(Leon de’ Sommi)發(fā)展了舞臺照明技術,開始使用聚光機制和調光機制。此外,他們還開發(fā)了使用彩色燈光的技術,為之后燈光在劇場的應用與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 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到來,燈光設計者們開始注重利用燈光營造氛圍,他們開始嘗試黑暗與燈光的強烈對比。到了19 世紀,燈光的使用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1817 年,煤氣燈開始運用于劇場,亨利·歐文爵士(Sir Henry Living)開始嘗試使禮堂全部變暗,然后調節(jié)煤氣燈的亮度和色彩來調節(jié)劇場燈光。同年8 月6 日,英國蘭心劇場第一個開始以瓦斯照明舞臺,這標志著舞臺燈光的嶄新時代。1879 年,愛迪生發(fā)明了白熾燈泡,把舞臺燈光的應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20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各類舞臺燈光設備層出不窮,使燈光不再只是一個輔助劇場表演的設備,而成為一個單獨的藝術承載體??偟膩碚f,燈光的多樣性促進了燈光的獨立性,現(xiàn)如今,燈光已成為一種具有獨立表達能力的藝術裝置。
燈光的第一大重要作用是可以重新塑造和定義舞臺上的空間,并使表演空間多樣化。通過分析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我們可以看到羅伯特·威爾遜是如何通過燈光來定義舞臺空間的。第一,羅伯特·威爾遜喜歡用燈光肢解身體。比方說,在全暗的劇場中,用聚光燈定格在演員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從空間角度分析,這樣的行為起到了放大空間和縮小空間的作用,使觀眾可以充分沉浸于導演所設置的劇本內(nèi)。如果說,第一點是圍繞著演員身體所制造的小空間,即縮小燈光范圍,擴大人物行為,那么,第二點便是將演員置于大的燈光空間內(nèi),即“光影的幾何學”。在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中,我們常??梢钥吹健伴L方形”“菱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幾何形狀,這些形狀都是通過燈光投射出來的。它們被投射于背景板上,有時,它們代表著“日出”“日落”“月光”,有時,它們是切分舞臺的“溝渠”,用來向觀眾詮釋兩個不同的世界,可能是平行世界,也可能是有前因后果的事件;它們被投射到舞臺地板上,像是在強調某一具體空間,亦是在限制演員的活動空間;有時候,多種燈光被同時設置,同一時間或先后出現(xiàn)在舞臺上,舞臺被燈光分解為多個大大小小的空間。如果觀察得再仔細些,我們會發(fā)現(xiàn),羅伯特·威爾遜為每一位出現(xiàn)在舞臺上的演員,無論是有生命的演員還是無生命的演員,都設置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定點光,即他們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舞臺“燈光空間”。無數(shù)的小空間匯集在一個大的空間內(nèi)進行藝術的傳達,這是通過視覺來講故事的關鍵一步。
燈光除了可以定義舞臺空間,還可以傳達情感,這個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彩燈的使用上?;蛟S是受他學習繪畫的經(jīng)歷的影響,當觀眾欣賞羅伯特·威爾遜的每一部作品時,總感覺是在看一幅幅動態(tài)的畫,每一幀、每一秒都可以拿畫框單獨框起來。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像極了繪畫的過程,而燈光就是他的顏料盤。他疊加使用多個不同色彩的燈光,以達到作品所需要的意境和畫面感。他的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使用了大量的深藍色的光和黃光作為主要背景色,火車上的兇殺案的故事基調色彩是深藍色的,它代表著神秘的氛圍,并表達了一種緊張的情緒,而接近結尾的那一大片黃光,由多個不停閃爍的黃色小燈泡組成,它像是海邊由一粒粒黃色細沙組成的沙灘,也像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暴亂,預示著下一場謀殺或是光明即將來臨??傮w而言,光可以決定我們?nèi)绾慰创粡埬槨梢詡鬟f性格或情感。
耿一偉在《光的無限力量--Robert wilsom》一書中反復強調:“光是羅伯特·威爾遜劇場美學的關鍵詞。”在Robert 的作品里,“光”也是演員,和表演者一樣重要,受此啟發(fā),本段主要從“光”的角度出發(fā),以及光與暗的對比,賞析Robert 的經(jīng)典之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在劇場里,有暗的對比才會顯示出光的存在,光和暗從來不是各自單獨存在的元素。在舞臺上,通過光與暗的對比,可以增強視覺效果,并達到用視覺講述故事情節(jié)的作用,也就是燈光的“戲劇性”。從圖一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畫面里,導演使用了大量的燈光設備。從視覺角度出發(fā),這些光大概有幾十種。有投射的光,也有設備自帶的光,這些光的落腳點不是在人的身上就是在道具上。通過這些光亮的部分,我們可以清楚分辨得知導演想要強調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群體。而那些黑暗的空間,正是“人群”與“人群”的分界線。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觀眾快速地從二十幾個演員中清晰分辨他們所屬的群體和人物特性。如果將演員作為整個劇本的主導性群體,那么,圖一的主角是“光”,而圖二的主角則是“暗”。
說到舞臺上的“黑暗”,觀眾似乎更容易記住“光明”的部分。在對光的追求上,羅伯特·威爾遜緊跟阿道夫·阿皮亞(Adolphe Appia)的步伐,整個作品的燈光都從三維角度出發(fā),而不是把舞臺僅僅當成一個二維平面。在他們的藝術思維中,“黑暗”與光明同等重要?;仡^看圖2,圖片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變“黑”了,只有4個人可見。在這張圖片中,“光”成為背景,“光明”和“黑暗”之間的對比使它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廣泛的“光線”有助于推進故事情節(jié),并為作品營造氛圍。大尺度的“光”起到了推進故事情節(jié)和夸大作品氣氛的作用。在圖2中,導演使用了大面積的黃光,一群穿著愛因斯坦服裝站在黃光下的人,仿佛在提醒觀眾,黃光是海灘,而愛因斯坦就在海灘上。這種手法不僅闡明了主題,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情感,渲染了作品的氛圍。這主要體現(xiàn)在黃光中,就像一群“日出”的人站在日出的背景中,是一種“希望”情感的傳遞。另一方面,“黑暗”用于表達故事的背景并描述故事情節(jié)。在圖2中,暗部是人,人是整個故事的領導者,這些人在整個場景中都是黑色的,與明亮的部分相對比,他們就像皮影戲,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畫框里,拼接成一幅大圖,仿佛在向觀眾解釋愛因斯坦人生的不同階段,也就是描述故事的背景。
通過上述文章對燈光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燈光的三大特性,即“輔助性”“獨立性”以及“戲劇性”。外界賦予舞臺燈光的定義有很多,但大多數(shù)都是在描述燈光的“輔助性”。其“輔助性”在于燈光的運用可以提升作品的質感與表達。像Robert一樣在創(chuàng)作中優(yōu)先考慮燈光,然后再進行其他部分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少之又少。在Robert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燈光的“獨立性”,并且,通過分析Robert的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中的燈光運用,我們也可以了解Robert使用燈光的一些特殊手法。比如,Robert會用燈光肢解身體塑造劇場小空間,或者用“光影幾何學”分解舞臺空間,增加整體空間的層次感。其種種手法和跡象都在向外界揭示,燈光在劇場表演藝術中不僅僅是輔助那么簡單。在Robert的劇場中,燈光還具備“戲劇性”,其“戲劇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光”與“暗”的對比中。
①Adolphe Appia(1862—1928),瑞士建筑師、舞臺照明和裝飾理論家。
②Nicola Sabbatini(1574—1654),巴洛克風格的意大利建筑師。
③Leon de’Sommi(約1525年),意大利劇作家、導演、演員、詩人、翻譯家、戲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