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樓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中心
作者:鐘增良,郵箱:181301478@qq.com
2015 年4 月福州市政府決定對教育學院附中校門提升改造,距校門20 m 是1 座面積70 m2的大鳳垃圾轉運站,采用老式吊裝工藝,敞開作業(yè),存在人力板車破損垃圾滴灑漏、人力垃圾板車進站排隊影響學生出行等問題,要求拆除該轉運站??紤]到拆除后周邊居民垃圾轉運問題,按照福州市環(huán)境衛(wèi)生設施拆遷政策,遵循“誰拆誰建、先建后拆、拆一建一、拆小建大”原則,面對垃圾轉運站重新選址困難問題,通過多次科學的規(guī)劃論證后,最終決定將大鳳垃圾轉運站往東遷移100 m 至鼓樓區(qū)烏山西路與西二環(huán)路交叉路口西南側,于2015 年12 月起建設,2018 年4 月完工,用地面積2 851.2 m2,設計日轉運垃圾100 t,服務于周邊約3.1 萬戶居民,成為一座兼顧城市管理功能的城市管理綜合體(圖1)。該項目是福建省第1 座花園式全地下垃圾轉運站,并被福建省城市建設協(xié)會評為2017—2018 年度福建省“最美轉運站”。
圖1 福州市烏山西路城市綜合體Figure 1 Urban management complex in Wushan West Road of Fuzhou
小型收集車進小區(qū)收集垃圾后在綜合體負一層卸料,同時啟動場地植物液空間霧化噴淋、負壓抽風除臭、離子送風設備確??諝膺_標排放;垃圾經負二層機械壓縮、提升、裝箱后轉運至場地無害化處理;設備配置及轉運能力達標,其垃圾轉運作業(yè)工藝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垃圾轉運作業(yè)工藝流程Figure 2 Waste transfer process
(1)充分利用街角綠地地下空間,將垃圾轉運設施和環(huán)保設施設置于地下,地上部分仍保持為城市綠地,建設城市公園,綠化率達67%,配設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城市管理服務驛站及工人休息室,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保持較好的環(huán)境視覺效果,實現見不到場所、看不見垃圾、聽不到噪聲。
(2)該綜合體處于城市中心區(qū)域,二環(huán)路交叉口,就近居民區(qū)車輛調度靈活,改變原來路面收集的方式,減少路面垃圾收運點位數量及垃圾滯留時間,快速轉運可避免發(fā)生居民生活垃圾積壓、發(fā)霉、發(fā)臭現象。
(3)垃圾轉運全自動化控制,壓縮、轉運、調度全部在控制室完成,設備及工藝先進合理、環(huán)保高效,進出口配封閉卷簾門和風幕機,無臭氣散溢,滲濾液集中處置,實現聞不到異味。同時,車輛安裝視頻攝像頭、疲勞儀可視化作業(yè),站內安裝易燃易爆、臭氣監(jiān)測、滲濾液位等自動控制系統(tǒng),實現城市管理智慧作業(yè)與監(jiān)管。
(4)福建省第1 座地下垃圾轉運站,嚴格遵循了“誰拆誰建、先建后拆、拆一建一、拆小建大”原則,建成后的效果理想。同年,福州市決定城區(qū)現有58 座小型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同步規(guī)劃建設13座大中型地下垃圾轉運站,覆蓋整個主城區(qū),在福建省起到示范作用。
(1)地下轉運站建設及設備選型安裝按照政府投資建設,建成后,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招標引進市場化企業(yè)負責垃圾收集、運輸以及轉運站運行維護。政府方負責日??己吮O(jiān)管,企業(yè)方負責規(guī)范作業(yè),理順管理體制。
(2)技術指標方面,做到垃圾桶滯留路面15 min 以內,車輛密閉運輸,無垃圾拋撒和污水滴漏;壓縮設備壓實密度不小于0.65 t/m3,轉運規(guī)模達到100 t/d,垃圾日產日清,不得在站內停留24 h;作業(yè)時風幕、噴淋、負壓除臭、新風系統(tǒng)良好運行,臭氣濃度的界值小于20。
(1)經濟效益:項目總投資約5 625 萬元,其中,土建1 880 萬元及一次性設備投資965 萬元由政府出資,市場服務經費(運行費用)556 萬元/a(152.32 元/t),服務期限5 a。扣除工程建設及一次性投資以外,與原轉運站相比,該項目運行費用降低了31.87%(表1)。
表1 運行費用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ng expenses
(2)環(huán)境效益:該項目全地下式建筑結構對周邊環(huán)境“零負面影響”,地面綠化率67%,周邊無噪聲;垃圾滲濾液集中收集處置,垃圾日產日清;配置負壓抽風、離子新風、空間霧化噴淋、快速卷簾門等綜合除臭措施防止臭氣外溢,粉塵、H2S 和NH3濃度值達到惡臭排放標準。
(3)社會效益:運行4 a 來,該項目幾乎零投訴,實現周邊居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緩解中心城區(qū)垃圾轉運壓力;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其他城市建設地下轉運站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