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東,徐名遙,李 鳴,羅 超
(1. 重慶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重慶 400047; 2. 中交路橋南方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49)
隨著我國橋梁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橋梁跨徑日益增長,承臺尺寸日漸增大,大體積混凝土承臺水化熱開裂問題受到工程界普遍關(guān)注。為避免大體積混凝土水化開裂問題,工程實踐中一般采用水管冷卻,降低混凝土核心溫度。
對冷卻水管的準確模擬,是開展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方案設(shè)計的基礎(chǔ)。朱伯芳提出了等效算法,將水管考慮成負熱源,建立對應(yīng)的熱傳導方程[1],在有限元模擬中,冷卻水管的參數(shù)施加在冷卻水管位置處的混凝土節(jié)點上,將混凝土與水管的強制對流作為荷載來考慮,以此來考慮兩者間的傳熱[2]。這種方法很難考慮水管沿程的溫度變化,也難以準確模擬混凝土溫度場在空間上的分布[3-4]。
對含有冷卻水管的承臺建立水管單元,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進行模擬,不僅可獲得水管周邊的溫度梯度,還能獲得水管水溫的沿程變化及混凝土溫度場的空間分布[5]。段寅等[6]采用管單元節(jié)點與混凝土實體單元節(jié)點耦合的熱流耦合算法,模擬混凝土與冷卻水對流熱交換,對混凝土壩進行仿真計算,總結(jié)了溫度場和應(yīng)力場的分布規(guī)律,認為精細算法能準確模擬水管周圍混凝土的早期易開裂現(xiàn)象;李梁等[7]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研究了溫度場及應(yīng)力場與時間的關(guān)系,得出水管周圍混凝土應(yīng)力的規(guī)律,給出了混凝土壩通水溫度與通水時間的建議值;徐準等[8]對水管各參數(shù)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探究了流量、管徑、管長等參數(shù)對降溫效果的影響;強晟等[9]采用了將混凝土分區(qū)并設(shè)置不同溫度梯度公式的復合單元算法,利用簡單的立方體混凝土通水模型進行計算,將結(jié)果與傳統(tǒng)有限元法進行比較,得出了復合單元算法合理可行且計算速度更快;金鑫鑫等[10]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與遺傳算法,建立了大體積混凝土智能通水優(yōu)化模型。
現(xiàn)有研究對象大多為混凝土壩,缺少對橋梁承臺建立熱流管單元的研究,混凝土壩升溫一般為15~25 ℃,橋梁承臺內(nèi)部混凝土升溫一般在20~40 ℃,有時甚至更高;同時目前對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的大體積混凝土多研究單因素影響,未考慮多因素組合影響。
綜上,筆者借助ANSYS有限元程序,為解決橋梁承臺冷卻水管溫度沿程變化的問題,采用建立熱流管單元的有限元方法,重點強化流體部分的建模,實現(xiàn)了水管溫度的沿程變化,實現(xiàn)了對橋梁承臺的自動化建模,進而討論不同算法、管內(nèi)流速、水管材料、管徑與管間距組合對混凝土承臺內(nèi)部溫度場的影響。
根據(jù)傳熱學中的熱傳導理論,瞬態(tài)溫度場T(x,y,z,τ)應(yīng)滿足下列偏微分方程:
(1)
式中:a為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θ為材料的絕熱溫升;T為管內(nèi)流體溫度;x、y、z為坐標;τ為時間。
考慮冷卻水管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產(chǎn)生內(nèi)熱,通過熱對流方式將熱量傳遞到冷卻水管上帶走,這個過程是一個溫度與流體耦合問題,如圖1,其中箭頭方向表示熱量的傳導方向。
圖1 水管冷卻熱量交換機制Fig. 1 Water pipe cooling heat exchange mechanism
假設(shè)冷卻水管內(nèi)流體為一維定常流,管內(nèi)流體的溫度為T=T(s,t),則混凝土體內(nèi)一維流體與混凝土間熱交換的傳熱微分方程為:
(2)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混凝土與水之間對流系數(shù)hf通常采用Dittus-Boelter公式確定。但是ANSYS軟件的Dittus-Boelter公式在計算中不能直接考慮水管材料的熱阻作用,同時還存在溫差與長徑比等的使用限制。而采用Gnielinski公式計算對流系數(shù)hf,不僅能獲得更高的計算精度,而且Gnielinski公式已經(jīng)考慮了Dittus-Boelter公式中的溫差與長徑比的限制,表達式如下:
(3)
式中:hs為不考慮水管時混凝土與水之間的對流系數(shù);Nu為努塞爾特數(shù);λw為水的熱傳導系數(shù);d為管徑;l為管長;Re為雷諾數(shù);Pr為普蘭特數(shù);;ct為以液體溫度、壁面溫度作為定性溫度的普蘭特數(shù)的比值;uw為冷卻水流速;μw為冷卻水粘度;fp為管內(nèi)湍流流動的Darcy阻力系數(shù);其適用范圍為Re=2 300~106;Pr=0.6~105。
冷卻水管本身具有一定熱阻,使冷卻效果略有降低,對流系數(shù)中必須考慮水管材質(zhì)影響,由式(3)計算出hs后,再由式(4)等效對流系數(shù)hf:
hf=1/(1/hs+δ/λp)
(4)
式中:δ為水管厚度;λp為水管導熱系數(shù)。
在有限元模擬中,混凝土采用實體單元soild70進行離散,冷卻水管采用熱流管單元fluid116進行離散。
熱流管單元主節(jié)點I與J模擬管內(nèi)的水流,額外的附加節(jié)點K與L為混凝土節(jié)點,模擬混凝土與水管之間的對流換熱,如圖2。在實際建模時,應(yīng)使混凝土在水管處的節(jié)點與水管單元節(jié)點位置重合,即節(jié)點與K位置重合,J與L位置重合。
圖2 熱流管單元模擬實際傳熱Fig. 2 Heat flow tube unit simulating actual heat transfer
根據(jù)能量守恒原理,熱流管單元的控制方程為:
(5)
(6)
式中:ρw為水密度,Cw為水比熱,L為單元長度。
(7)
式中:B1=Aλw/l;B2=hfAI;B3=hfAJ;
其中:A為水管橫截面積,如果冷卻水管橫截面積不沿程變化,AI=AJ=πdl/2,w為水流量。
B2、B3定義了考慮流管內(nèi)的水與混凝土之間的熱對流過程,B4、B5定義了計算水管沿程的能量的變化, 從而考慮水溫沿程上升的過程。
為了能夠適應(yīng)絕大多數(shù)矩形承臺的水化熱分析,采用參數(shù)化的建模方式編寫了一套有限元程序并開發(fā)了用戶使用界面,建模思路如圖3。
圖3 有限元實現(xiàn)流程Fig. 3 Finite elem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根據(jù)設(shè)計圖紙可確定水管的具體位置,并通過有限元軟件建立相應(yīng)的水管節(jié)點。在建立單元的時,須考慮單層多根水管及水流方向兩個因素。
承臺體積較大的情況下,每層的水管一般會有多個出、入水口,將一層水管分成多根獨立的水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獨立水管的長度一般是不同的。工程上一般采用如下思路布置:首先確定單層水管的獨立水管根數(shù)及水管間距,然后將獨立水管按相同長度布置,如果發(fā)現(xiàn)不能按長度相同布置,則應(yīng)該增加或減小某一根水管長度,如圖4。
圖4 冷卻水管布置原則Fig. 4 Layout principles of cooling water pipe
這一水管布置規(guī)律也可以采用命令流的形式讓軟件自動完成,命令流為:
!lx_con:承臺長度
!lx_con:承臺寬度
!lx_pipe:水管離外表面距離
!d_pipe:水管間距
!n_pipe:水管根數(shù)
!蛇形水管循環(huán)總數(shù)為
num_pipe=(lx_con-2*(lx_pipe))/d_pipe+1
!取余得到需要增長的長度
mod_pipe=mod(num_pipe,n_pipe)*ly_con
!類型1蛇形水管長度為
d_type1 =(num_pipe-mod_pipe)/n_pipe*ly_con
!類型2蛇形水管長度為
d_type2 =((num_pipe-mod_pipe)/n_pipe+1)*ly_con
!類型1水管的根數(shù)為
n_type1=n_pipe-mod_pipe/ly_con
!類型2水管的根數(shù)為
n_type2=mod_pipe
fluid116單元具有方向性,方向由I節(jié)點指向J節(jié)點,在施加水流量荷載時,ANSYS默認的流向為I到J,如果水流方向與單元方向相同,水流量荷載為正,否則為負。在建立水管單元的過程中,按水流方向確定水管單元方向,水管創(chuàng)建的部分命令為:
*do,i1,1,num_pipe,1
*if,i1,eq,num_pipe,and,mod(num_pipe,2),eq,1,then
*do,i2,1,1+21*(ly_con-2*ly_pipe-1),21
*get,em,elem,,num,maxd
ii=(num_pipe-1)*21*
(ly_con-2*ly_pipe+1)+i2+9000000
ij=(num_pipe-1)*21*
(ly_con-2*ly_pipe+1)+i2+21+9000000
ik=(num_pipe-1)*21*
(ly_con-2*ly_pipe+1)+i2
il=(num_pipe-1)*21*
(ly_con-2*ly_pipe+1)+i2+21
en,em+1,ii,ij,ik,il !建立水管單元
*enddo
*elseif……
…
*endif
*enddo
為夠精確模擬混凝土周邊的溫度梯度,同時減少計算成本,在建模時只對水管周圍混凝土進行網(wǎng)格加密。如果水管周圍混凝土網(wǎng)格較粗,計算得到的水管徑向溫度梯度小,沿程水溫升溫幅度小,出水口溫度偏低,導致“假冷”現(xiàn)象[11]。文獻[11]認為沿水管0.5 m范圍內(nèi)應(yīng)布置最少4層單元,才能保證良好的計算精度,故本程序在水管0.5 m范圍內(nèi)布置5層加密單元。
采用先建立幾何模型再劃分有限元單元的方式建模,很難控制局部加密網(wǎng)格的形狀,即很難得到所需的加密網(wǎng)格形式,同時也很難在一個幾何體中施加熱流管單元,故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時,首先建立節(jié)點,其次在節(jié)點上建立單元,不再建立幾何模型。這樣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建立所需要的加密單元,同時由于不需要首先建立幾何模型,使得在建立不同形式的矩形承臺以及水管布置形式時,參數(shù)化建模更加容易實現(xiàn),程序代碼也更加精煉緊湊。
混凝土單層加密單元部分命令流為:
*do,i1,1,num_pipe,1
*do,i2,1,1+21*(ly_con-2*ly_pipe-1),21
*get,em,elem,,num,maxd !單元最大編號em
!左邊5層加密單元
ii=(i1-1)*21*(ly_con-2*ly_pipe+1)+i2
ij=(i1-1)*21*(ly_con-2*ly_pipe+1)+i2+1
ik=(i1-1)*21*(ly_con-2*ly_pipe+1)+i2+2
il=(i1-1)*21*(ly_con-2*ly_pipe+1)+i2+21
im=(i1-1)*21*(ly_con-2*ly_pipe+1)+i2+22
in=(i1-1)*21*(ly_con-2*ly_pipe+1)+i2+23
en,em+1,ii,ij,ik,il,im,in
en,em+2,…
en,em+3,…
en,em+4,…
en,em+5,…
!上部5層加密單元
…
!右邊5層加密單元
…
!下部5層加密單元
…
*enddo
*enddo
單層水管加密單元建立完成后,使用ngen與egen命令復制建立其他加密層模型。復制過程中,每一層的的節(jié)點必須有關(guān)聯(lián)(如節(jié)點號同時增加10 000),這是為了讓整個模型的所有節(jié)點都關(guān)聯(lián)。同時一定要預留節(jié)點號的編號,否則在建立不同承臺模型時,可能會出現(xiàn)復制層的節(jié)點號覆蓋原有的節(jié)點號,導致建模失敗。要指出的是,當建立節(jié)點的節(jié)點編號超過100 000 000時,軟件運行速度明顯變慢,所以在保證運算速度的前提下,預留節(jié)點編號不應(yīng)該過大,滿足新建節(jié)點不覆蓋原有節(jié)點即可,在第一次復制時,預留100 000個節(jié)點編號即可滿足絕大多數(shù)矩形橋梁承臺的建模。
按上述同原理可建立非加密層混凝土單元以及地基單元。建立完所有的單元與節(jié)點后,要對重復的節(jié)點采用“nummrg”命令進行合并(耦合),否則最終算出的溫度場在重復節(jié)點處是不連續(xù)的。
結(jié)構(gòu)熱分析時,對承臺的頂面及側(cè)面采用“sf”命令施加對流邊界,采用“bf”施加熱生成率荷載,水管的對流邊界通過材料屬性“hf”命令施加,水流量通過“sfe”命令施加在水管單元上。除此之外的,還需要對入水口位置施加水流初始溫度,水管入水口的位置根據(jù)2.1節(jié)水管布置規(guī)律確定
某橋承臺尺寸為40 m×26 m×6 m,承臺采用C40混凝土,水管采用Q235鋼材,管壁厚1.5 mm。承臺分兩層澆筑,每層混凝土澆筑高度為3 m,每層等間距設(shè)置3層冷卻水管,每層水管豎向間距為0.75 m,水平間距為1.2 m,具體布置如圖5。
圖5 冷卻水管平面布置(單位:cm)Fig. 5 Layout of cooling water pipe
承臺混凝土四周采用鋼模板,頂部鋪設(shè)一層保溫材料,內(nèi)設(shè)冷卻水管。參考GB 50496—2018《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計算確定模型中相關(guān)參數(shù),如表1。
表1 部分參數(shù)取值表Table 1 Partial parameter value table
在混凝土水化熱發(fā)展過程中,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等參數(shù)隨時間變化,在ANSYS中采用瞬態(tài)熱分析。根據(jù)溫度場計算原理同時結(jié)合實際工程,建立橋梁承臺整體模型,原來的樁基礎(chǔ)采用等效地基處理。環(huán)境與水管初始溫度均為25 ℃,承臺頂部與四周設(shè)置對流邊界條件,整體模型如圖6,水管單元如圖7,加密網(wǎng)格如圖8。
圖6 整體模型Fig. 6 Overall model
圖7 水管單元Fig. 7 Pipe units
圖8 水管單元附近混凝土網(wǎng)格局部加密Fig. 8 Local compaction of the concrete mesh near the waterpipe unit
為研究某一時刻混凝土-水管溫度分布特征,選取水管平面(x-y平面)中心一條直線AB,如圖9,其上的溫度曲線稱之為混凝土-水管溫度特征曲線。
圖9 混凝土-水管溫度特征曲線示意Fig. 9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crete-water pipe temperaturecharacteristic curve
提取計算結(jié)果可得水管附近得混凝土溫度分布,如圖10。
由圖10可知:越靠近水管入水口溫度越低,越靠近水管出水口溫度越高;以2、10 m位置處為例,水管與混凝土最高溫度分別在39.3、56.0 ℃左右,最低溫度分別在28.0、51.2 ℃左右。0、40 m附近2 m范圍內(nèi)溫度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靠近混凝土邊界,受外部對流影響,混凝土溫度降低。
圖10 溫度特征曲線Fig. 10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curve
由3.2節(jié)分析可以得到,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進行計算,可得到水管水溫沿程變化,還可得到水管沿程附近混凝土的溫度變化。
采用等效算法進行計算時,除對冷卻水管模擬方式不同外,其余均與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相同。在等效算法中,冷卻水管參數(shù)均施加在冷卻水管位置處的混凝土節(jié)點上。
通過等效算法計算所得結(jié)果與ANSYS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計算結(jié)果進行對比,比較兩者在溫度場分布的異同。
分別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與等效算法計算混凝土溫度場,提取混凝土溫度較高的時間段(齡期3 d)第二層冷卻水管平面混凝土的溫度場如圖11,混凝土-水管溫度特征曲線如圖12。
圖11 兩種算法溫度場Fig. 11 Temperature field of two algorithms
圖12 兩種算法溫度特征曲線Fig. 12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two algorithms
由圖11~12可知:
1)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計算得到的水管層最高溫度在56.0 ℃左右,等效算法計算得到的最高溫度在51.0 ℃左右,兩者相差5.0 ℃。
2)等效算法計算得到的內(nèi)部溫度場分布均勻;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計算得到的內(nèi)部溫度場分布在入水口附近混凝土溫度低(51.0 ℃左右),這與等效算法結(jié)果相差不大,但是隨著水流的前進,越靠近出水口位置的混凝土溫度越高(56.0 ℃左右)。
分別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與等效算法計算混凝土溫度場,提取澆筑0~10 d內(nèi),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如圖13。
由圖13可知:
圖13 兩種算法混凝土最高溫度時程曲線Fig. 13 Time-history curve of maximum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withtwo algorithms
1)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在考慮水管溫度的沿程變化后,混凝土內(nèi)部的最高溫度更高,兩者在2、3、4、5 d分別相差1.7、5.3、8.3、9.8 ℃。
2)等效算法溫度峰值在2 d出現(xiàn),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溫度峰值在3 d出現(xiàn)。
3)等效算法承臺降溫速率快,后期溫度更低,兩者最大溫差相差10.3 ℃。
不難看出,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在考慮了冷卻水管溫度沿程分布后,承臺混凝土溫度場分析結(jié)果更加符合常理,等效算法明顯高估了冷卻水管的作用,計算的溫度偏低。
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中,混凝土被水管帶走的熱量與水流流速有關(guān),流速以熱流的方式在軟件中施加,在熱傳導矩陣K考慮其影響。研究在水管直徑為0.05 m時,水流流速分別為0.2、0.4、0.6、0.8、1.0 m/s下混凝土澆筑0~10 d內(nèi),承臺內(nèi)部最高溫度與水流流速關(guān)系,溫度時程曲線如圖14。
圖14 不同流速下混凝土最高溫度時程曲線Fig. 14 Time-history curves of maximum temperature of concreteat different flow rates
由圖14可知:冷卻水管內(nèi)水流流速對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有明顯影響,流速從0.2 m/s變化為0.4 m/s時,混凝土溫度峰值下降了3.8 ℃;但隨著流速的增加,流速的降溫作用越來越小,水流流速超過0.8 m/s后對降溫作用不明顯,從0.8 m/s變化為1.0 m/s時,溫度峰值只下降了0.5 ℃。
水管長度影響了混凝土與冷卻水之間的換熱時間,最終影響承臺的溫度分布。本算例的水管長度最長為260 m(4根水管),其第3 d的溫度場已經(jīng)在3.2、3.3節(jié)中討論過。下面研究在路徑AB內(nèi),當水管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將單根水管長度增加到520 m(2根水管)時,水管長度對溫度場的影響,如圖15。
圖15 兩種水管溫度特征曲線Fig. 15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two kinds of water pipes
由圖15可知: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單根水管越長,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越高,在混凝土澆筑第3 d,采用2根冷卻水管計算所得的最高溫度為61.2 ℃,而采用4根水管的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為56.0 ℃,相差了5.2 ℃。在實際工程中,水管長度必須引起重視,水管長度在300 m左右為宜。
取圖15(b)中21~28 m范圍內(nèi)溫度特征曲線,如圖16。分別將曲線上、下沿點相連后,可以得到混凝土、水管沿AB路徑的溫度趨勢曲線T混凝土、T水管。隨著水流的前進,一方面混凝土將熱量不斷傳遞給水管,水管沿程溫度逐漸升高;另一方面,隨著水管溫度的不斷升高,水管的冷卻效果減弱,使得混凝土沿程溫度逐漸升高。從趨勢線看出,如果將水管長度增加到一定值時,混凝土與水管的溫度都將不再升高,冷卻水管將徹底失去作用。
圖16 混凝土與水管沿路徑AB的溫度趨勢線Fig. 16 Temperature trend line of concrete and water pipe alongpath AB
混凝土承臺的冷卻水管一般采用普通鋼管或者塑料水管,材料計算參數(shù)對比如表2。按式(4)可計算出兩者的等效對流系數(shù)hf。分別采用普通鋼管與塑料水管進行有限元模擬,得到混凝土承臺內(nèi)部最高溫度時程曲線如圖17。
表2 水管材料參數(shù)對比表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of water pipe material parameters
圖17 不同管材下混凝土最高溫度時程曲線Fig. 17 Time-history curve of maximum temperature of concretewith different pipes
由圖17可知:相比于普通鋼管,塑料水管的保溫性能更強。在3 d時,采用塑料水管承臺內(nèi)部溫度為58.0 ℃,普通鋼管為56.0 ℃,采用塑料水管的溫度峰值高2.0 ℃;在10 d時,采用塑料水管承臺內(nèi)部溫度為40.1 ℃,普通鋼管為37.0 ℃,溫度相差3.1 ℃,塑料水管的降溫速率為1.8 ℃/d,鋼管的降溫速率為1.9 ℃/d,鋼管的降溫速率更大。
為研究水管各個參數(shù)對混凝土溫度的綜合影響,同時確定管徑與管間距間的最優(yōu)布置形式,在鋼管材料用量(鋼管參數(shù)如表2)與總體水流量不變前提下,利用參數(shù)化建模的優(yōu)勢,快速自動建立各種管徑與管間距之間的組合模型,比較各組合對混凝土最高溫度的影響,具體組合如表3,結(jié)果如圖18。
表3 水管布置組合表Table 3 Pipe arrangement combination table
圖18 各組合混凝土最高溫度曲線Fig. 18 Maximum temperature curve of each concrete combination
由圖18可知:在用鋼量與水流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管徑與管間距越小,混凝土最高溫度越低。組合1~組合4最高溫度分別為53.6、54.8、57.3、59.2 ℃。組合2到3最高溫度上升最大,為2.5 ℃,溫度變化最明顯。考慮到管徑越小,管內(nèi)流速越大,越有可能發(fā)生水管破裂漏水以及水管堵塞問題,對結(jié)構(gòu)整體強度不利。綜合考慮,本算例中組合2方案為最優(yōu)方案。
采用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詳細介紹了參數(shù)化模型的建立過程,研究了冷卻水管溫度沿程變化,分析了不同算法、水管內(nèi)水流速、水管材料與水管長度對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場的影響,討論了管徑與管間距的最優(yōu)組合方式,得出以下結(jié)論:
1)熱流管單元精細算法計算得到的內(nèi)部溫度場分布在入水口處與等效算法相同,在2、3、4、5 d內(nèi)出水口位置的混凝土溫度比等效算法分別高1.7、5.3、8.3、9.8 ℃。
2)混凝土溫度峰值隨著冷卻水流速的增大而降低。水管流速從0.2 m/s變化為0.4 m/s時,混凝土溫度峰值有明顯下降(3.8 ℃);但流速超過0.8 m/s后,對承臺降溫效果提升效果不明顯。
3)單根水管長度越長,降溫效果越差。水管長度從260 m增加到520 m時,承臺混凝土最高溫度增大了5.2 ℃,增大了混凝土水化開裂風險。
4)冷卻水管材料對混凝土承臺降溫有一定影響。相比于普通鋼管,塑料水管的保溫性能更強,溫度峰值高2.0 ℃、降溫速率小0.1 ℃/d。
5) 在用鋼量與水流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管徑、管間距越小,降溫效果越好。但冷管布置過密,可能對結(jié)構(gòu)整體強度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