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霞,張 悅,朱金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疾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達到了13.6%,死亡率達到了2.5%,致殘率高達12.5%~25%,對病人健康生活影響極大[1-3]。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可在COPD病人呼、吸氣末給予壓力支持,進而輔助呼吸肌做功,有助于改善病人呼吸癥狀,緩解呼吸肌疲勞,是緩解居家COPD病人呼吸困難的重要方法[4-6]。COPD病人呼吸困難等癥狀呈進行性加重,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加之部分病人出院后難以堅持康復訓練,且疾病認知、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低,對延續(xù)性護理需求較大[7-9]。當前文獻對COPD病人延續(xù)性護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途徑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護理方案,且缺乏對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病人需求的考慮,難以為護理提供依據。本研究基于德爾菲法構建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探究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0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100例,納入標準:符合COPD臨床診斷標準;經院內治療病人病情穩(wěn)定;購買家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呼吸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禁忌證;能正常認知、溝通;具備基礎自護能力;對本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加入。排除標準:存在肺間質損害癥狀;合并有惡性腫瘤或臟器功能異常;合并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伴有嚴重的自發(fā)性氣胸;有精神疾病史;因病情加重或死亡退出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58.43±2.15)歲;病程(3.14±1.02)年;COPDⅠ級23例,Ⅱ級27例;干預前自我管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分(118.32±8.38)分;干預前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82.34±5.48)分。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9.02±7.40)歲;病程(3.20±0.98)年;COPDⅠ級21例,Ⅱ級29例;干預前ESCA評分(119.03±7.80)分;干預前SGRQ評分(83.02±4.98)分。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COPD分級、干預前ESCA評分、干預前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延續(xù)護理,出院前3 d,面向病人開展常規(guī)教育,指導出院后服藥、用氧及呼吸訓練等,并在教育結束后進行考核,確保病人完全掌握了健康教育內容;出院后定期隨訪,詢問病人居家呼吸癥狀、收集相關測評量表、指導健康飲食與呼吸訓練,了解病人問題并給予解答,隨訪方式有電話或微信隨訪、家庭隨訪,電話或微信隨訪每周1次,出院后3個月內每月1次家庭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1.2.1 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的構建
1.2.1.1 文獻檢索循證支持 ①文獻檢索策略。中文檢索數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指南網、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衛(wèi)生健康委網站;英文檢索數據庫:美國指南網、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中文檢索關鍵詞: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家用呼吸機、COPD/穩(wěn)定期COPD、延續(xù)性護理/延續(xù)康復護理/居家護理;英文檢索關鍵詞:hom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home ventilator, COPD/Stable COPD,continuous nursing/continu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home nursing。②文獻篩選標準。納入標準:以居家COPD病人為研究對象;以延續(xù)性護理為研究主題;文獻發(fā)表時間為2018年1月至今;文獻語言為中英文;發(fā)表于省級及以上級別期刊。排除標準:內容相似或重復文獻;新聞報告、會議類或科技報告類論文;無明確結論或證據文獻;不支持全文閱讀或下載的文獻。③證據指標提取。研究人員通過對文獻標題、摘要、全文的閱讀,提取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指標,共得到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6個,三級指標62個。
1.2.1.2 德爾菲法函詢準備 ①篩選函詢專家。納入標準:工作年限超過10年;呼吸內科護理、老年護理、社區(qū)護理及護理管理相關領域工作;中級職稱及以上;有豐富的延續(xù)性護理經驗;有函詢經歷;對研究內容感興趣,自愿參與函詢。②形成首輪函詢問卷。在文獻檢索、小組討論基礎上編制首輪函詢問卷,分為4部分。卷首語:有感謝語、研究目的、研究內容介紹、問卷填寫要求、問卷回收時間。問卷正文:為指標重要性評價,指標評價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包括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對應分值1分、2分、3分、4分、5分,如專家判定指標存在描述、表達問題,則在指標“修訂意見欄”中補充修訂意見。專家基礎情況:調查項目有年齡、文化水平、職級、工作年限、職務、函詢經歷。專家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調查:專家熟悉程度包括非常不熟悉、不熟悉、一般熟悉、熟悉、非常熟悉5級;內容判斷依據有4個維度,分別為理論分析、直觀感受、實踐經驗、參考文獻,每維度對應大、中、小3級[10-12]。
1.2.1.3 開展德爾菲法函詢 ①函詢方式。以電子郵件為專家函詢方式。②函詢周期。每輪函詢周期為1周。③函詢開展。研究人員向函詢專家電子郵箱發(fā)送電子版函詢問卷,1周后通過電話或微信方式聯(lián)系詢問專家問卷填寫進展,提醒專家按時返回問卷至指定郵箱。首輪函詢結束后,研究人員統(tǒng)計函詢問卷中指標重要性評分、計算變異系數,剔除“重要性評分<3.5分,變異系數>0.25”的指標,梳理函詢專家意見,據此進一步修訂、完善指標,進而得到第2輪函詢問卷,重復以上步驟,如專家意見趨于一致,則結束函詢。
1.2.2 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的應用 根據德爾菲法構建的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方案指標設計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包括出院前建立健康檔案、延續(xù)康復護理需求評估、制訂延續(xù)康復護理計劃,根據指標“實施周期”“實施頻次”開展出院后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功能鍛煉、癥狀管理、家庭氧療指導、心理疏導、營養(yǎng)支持,并于每個月月末采用相關量表評估病人肺功能、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1.3 評價指標 ①自我管理能力。應用3個月后,借助ESCA評價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自護能力,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有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護技能,維度條目分別為10個、14個、9個、10個,條目評價有完全不像、有點不像、沒感覺、有點像、非常像,分值為0~4分,維度評分分為40分、56分、36分、40分,評分高低與自我管理能力高低一致[13-14]。②康復生活質量。應用3個月后,借助SGRQ評價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生活質量,該量表分為3個分問卷,有疾病影響、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共有50個問題,分值范圍0~100分,評分越高則病人生活受影響越大,生活質量越差[15-17]。
2.1 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構建結果
2.1.1 函詢專家情況 ①專家基礎情況。研究共選擇函詢專家15人,年齡(35.48±2.17)歲;工作年限(12.03±2.18)年;本科11人,本科以上4人;職級:中級12人,中級以上3人;職務:臨床護理10人,護理管理5人;函詢經歷:1次10人,≥2次5人。②專家積極系數。根據問卷回收率評估函詢專家積極系數,研究共進行了2輪函詢,第1輪發(fā)放問卷16份,回收有效問卷15份,回收率為93.75%,第2輪發(fā)放問卷15份,回收有效問卷15份,回收率為100.00%。③專家權威程度。專家權威程度反映了函詢專家在某一方向的權威力度,專家權威系數(Cr)對評價可靠性有顯著影響,專家權威程度受內容熟悉程度(Cs)、判斷依據(Ca)因素影響,Cr=(Ca+Cs)/2[18-19],第1輪Ca、Cs分別為0.878,0.902,計算得到Cr為0.890,第2輪Ca、Cs分別為0.880,0.904,計算得到Cr為0.892。
2.1.2 函詢協(xié)調程度 函詢協(xié)調程度反映了函詢專家對指標是否有分歧,評價指標有變異系數(CV)、肯德爾和諧系數(W)。①CV:研究篩選得到指標的CV為0.063~0.154,均小于0.25。②肯德爾和諧系數:第1輪函詢肯德爾系數為0.428(χ2=84.439,P=0.001)、第2輪函詢肯德爾和系數為0.431(χ2=95.284,P=0.001),經檢驗有顯著性(P<0.05)。
2.1.3 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形成結果 本研究共進行了2輪專家函詢,最終得到延續(xù)性護理,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5個,三級指標39個,指標內容及重要性評價,見表1。
表1 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方案指標及其重要性評分
2.2 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應用結果
2.2.1 兩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4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單位:分
2.2.2 兩組病人康復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病人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3個分問卷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康復生活質量比較 單位:分
3.1 德爾菲法構建的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有較強的科學性、可靠性 遴選研究所涉領域有權威性、積極性的專家為函詢對象,從函詢專家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結構進行分析,可知函詢專家具有代表性與權威性。研究共開展了2輪函詢,對應函詢問卷回收率分別為93.75%、100.00%,而一般認為問卷回收率超過70%代表應對率良好,由此可知,本研究中函詢專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兩輪函詢專家權威度分別為0.890,0.892,一般認為Cr大于0.80則具有較高權威性,提示本研究中函詢專家評價、意見均立足于實踐經驗、理論基礎,函詢結果可靠性強[20]。兩輪函詢協(xié)調程度肯德爾和諧系數分別為0.428,0.431,且第2輪協(xié)調系數大于第1輪,提示專家對指標認可度趨于一致,函詢結果可取。綜上所述,研究構建的延續(xù)性護理方案科學性、可靠性較強。
3.2 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可改善COPD病人自護能力與生活質量 研究在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中應用德爾菲法構建的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ESCA 4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人SGRQ 3個分問卷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出院后,COPD病人脫離了醫(yī)務人員的有效監(jiān)管,疾病管理力度下降,對自護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延續(xù)性護理的重點是指導、教育病人提升自護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充分發(fā)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促進病情恢復;本研究經德爾菲法構建的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通過手冊、微信電話、上門隨訪多途徑宣教、指導,細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項目及要求,“指導-監(jiān)督-反饋”聯(lián)合模式下促進病人掌握相關知識及自護技巧,進而提升病人自護能力。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居家COPD病人自我管理的重點及難點,研究構建的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將其作為重點,強化家庭氧療知識宣教、細化家庭氧療指導,明確了氧療規(guī)范、相關并發(fā)癥預防,并通過打卡監(jiān)督病人執(zhí)行氧療操作,能確保居家COPD病人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的正常開展,有效緩解呼吸癥狀,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質量[21]。通過病人主述、量表評價明確居家COPD病人癥狀表現,并從用藥、營養(yǎng)、肺功能鍛煉、氧療等角度入手實施干預,可實現對病情的有效管控,緩解呼吸困難,以提高生活質量。
3.3 研究局限性或潛在偏倚 ①循證依據不足。盡管有關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的文獻較多,但關于德爾菲法構建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的研究少,本研究可參考文獻少,導致循證依據不足。②函詢專家選取范圍受限。研究所選函詢專家均來自本院,難以代表全國范圍內COPD護理領域專家意見,所得結果的代表性難以得到充分保證,導致結果可能出現偏倚。后續(xù)研究應進一步擴大函詢專家選取范圍,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醫(yī)院選取函詢專家,進一步完善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指標。③檢驗樣本選取范圍受限??紤]研究時間、人力及經費等多方面因素,研究選擇本院病人為研究對象以檢驗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樣本選取范圍與樣本量均偏小,易造成應用結果偏倚,后續(xù)研究應擴大檢驗樣本選取范圍,明確護理方案應用效果,持續(xù)完善方案。
綜上所述,德爾菲法構建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延續(xù)康復護理方案科學性與可靠性強,其在居家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COPD病人中的應用,能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