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利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以及微厭氧的細菌,它對于生長條件十分苛刻,可以存在于人體的胃黏膜中,目前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潰瘍、胃腸道炎癥以及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密切相關[1]。當人體發(fā)生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癥狀。目前,幽門螺桿菌感染成為了我國的高發(fā)性疾病。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兒童時期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高達35%,同時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fā)病率也會隨之增長[2]。由于這種疾病會使得患兒出現(xiàn)胃黏膜出血及水腫現(xiàn)象,因此會影響患兒對于營養(yǎng)的吸收,再加上兒童時期正處于人體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因此這種疾病可能會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3]。為了觀察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對于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本文將78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將78 例身體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相關指標,現(xiàn)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20 年1~7 月收治的78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時期的78 例身體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40 例,女38 例;年齡3~9 歲,平均年齡(6.73±1.36)歲。對照組男39 例,女39 例;年齡4~8 歲,平均年齡(6.64±1.38)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兒均符合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年齡>2 歲并且在青春期之前的兒童。
1.2.2 排除標準 有遺傳疾病的兒童;有其他部分感染的兒童;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兒童;家長不同意研究的兒童;中途退出研究的兒童。
1.3 方法 觀察組患兒在確診后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給予患兒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甲硝唑以及克拉霉素顆??诜?。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山西津華暉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44),0.6~1.0 mg/(kg·次),2 次/d;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183],10~20 mg/(kg·次),2 次/d;甲硝唑(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964),20 mg/(kg·次),2 次/d;克拉霉素顆粒(江西鴻爍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9365),15~20 mg/(kg·次),2 次/d。在治療前對患兒進行一次隨訪,之后在治療期間每隔3 個月隨訪一次,收集兒童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及鐵等資料。
1.4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觀察組患兒治療1、2 年后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的體重(15.65±1.27)kg、身高(91.37±4.76)cm、血紅蛋 白(98.53±6.43)g/L、白蛋白(33.54±3.76)g/L、鋅(52.48±7.47)μmol/L、鐵(7.26±2.36)μ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0.53±2.64)kg、(117.54±8.47)cm、(118.95±9.76)g/L、(37.47±3.65)g/L、(69.64±8.48)μmol/L、(9.73±2.65)μmol/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表1 觀察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觀察組患兒治療1、2 年后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兒治療2 年后的體重(23.76±3.26)kg、身高(132.54±9.57)cm、血紅蛋白(125.36±9.54)g/L、白蛋白(41.26±6.46)g/L、鋅(72.67±7.48)μmol/L、鐵(9.93±2.37)μmol/L均高于治療1 年后的(19.53±3.15)kg、(107.34±8.47)cm、(120.46±9.26)g/L、(38.43±5.35)g/L、(63.76±6.58)μmol/L、(9.21±2.15)μmol/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兒治療1、2 年后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表2 觀察組患兒治療1、2 年后的體重、身高、血紅蛋白、白蛋白、鋅、鐵水平對比()
注:與治療1 年后對比,aP<0.05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一種能夠長期存在于人體胃黏膜的一種細菌,同時也是世界上分布較為廣泛的一種慢性致病菌。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會引起患者發(fā)生反酸、燒心、胃痛、口臭、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惡心、嘔吐、易反復發(fā)作及飽脹等相關臨床癥狀,常見的疾病有胃潰瘍、慢性胃炎及消化不良等疾病。其中幽門螺桿菌還可以通過口腔以及糞便進行傳播[4]。兒童時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峰期,同時感染的幾率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如果兒童在感染以后,沒有及時得到相應的治療,還會導致其出現(xiàn)胃黏膜水腫以及充血等現(xiàn)象,這會影響患兒對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最終會嚴重阻礙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5]。
通常情況下,導致兒童發(fā)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成年人的餐具、水杯等未與兒童分開使用及兒童有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等,例如在進餐前不洗手或有啃食玩具等習慣,都很有可能造成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6]。同時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其食用的食物種類在逐漸豐富,再加上與外界的接觸較多等,就會增加兒童患上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幾率。有大量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后,相比于身體健康的兒童來說,其身高、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及鋅指標等都會更低。有學者認為,對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兒童來說,這種細菌會對其體內的血清鐵蛋白濃度產生不利的影響,會使得兒童體內出現(xiàn)鐵元素缺乏的現(xiàn)象,最終導致患兒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等疾病,從而容易對其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7,8]。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會給兒童帶來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其中有部分兒童感染后,在日常飲食中會出現(xiàn)厭食現(xiàn)象,因此在進食時就會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在這個過程中會使得其胃部抗壞血酸分泌逐漸減少,沒有辦法對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進行有效的吸收,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除此之外,當兒童在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診斷與治療,就會使得患兒長時間處于感染狀態(tài),很有可能會引起患兒出現(xiàn)慢性胃炎,而這種疾病會促進其細胞因子的擴散,影響兒童的性腺分泌功能,最終也會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產生相應干擾。故相比于身體健康的兒童來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患兒身高、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及鋅等指標均要更低[9]。由于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發(fā)生自行退散的幾率極小,因此當發(fā)現(xiàn)兒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后,需要通過規(guī)范的方式進行治療,例如可以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甲硝唑以及克拉霉素顆粒等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兒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數(shù)量,緩解患兒的相關臨床癥狀,因此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0]。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患兒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在為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患兒的家庭成員進行相應的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患兒家屬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時,一定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這樣可以避免兒童再次感染[11]。同時醫(yī)生還需要對患兒家屬進行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知識的宣教,并且著重強調兒童的衛(wèi)生習慣,例如對于經常使用的餐具要定期進行消毒,同時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將每個人的餐具分開使用,以此來有效控制兒童身邊的感染源,能夠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兒童造成的不利影響,最終能夠有效保障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12]。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治療前的體重(15.65±1.27)kg、身高(91.37±4.76)cm、血紅蛋白(98.53±6.43)g/L、白蛋白(33.54±3.76)g/L、鋅(52.48±7.47)μmol/L、鐵(7.26±2.36)μ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0.53±2.64)kg、(117.54±8.47)cm、(118.95±9.76)g/L、(37.47±3.65)g/L、(69.64±8.48)μmol/L、(9.73±2.65)μmol/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2 年后的體重(23.76±3.26)kg、身 高(132.54±9.57)cm、血紅蛋白(125.36±9.54)g/L、白蛋白(41.26±6.46)g/L、鋅(72.67±7.48)μmol/L、鐵(9.93±2.37)μmol/L 均高于治療1 年后的(19.53±3.15)kg、(107.34±8.47)cm、(120.46±9.26)g/L、(38.43±5.35)g/L、(63.76±6.58)μmol/L、(9.21±2.15)μmol/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影響兒童對于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導致患兒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足的現(xiàn)象,最終會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其中通過為患兒實施抗幽門螺桿菌感染進行治療后,能夠有效減少幽門螺桿菌對患兒造成的影響,促使患兒維持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因此當發(fā)現(xiàn)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后,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治療,以免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