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ATM機數量下降的新聞,在北京做會計工作的筱雯愣了一下,自己已有8個多月沒有使用過ATM機。前些年,她幾乎每周都會使用。
伴隨移動支付的興起,ATM機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根據央行最新發(fā)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TM機共有93.67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1.11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數量降至6.63臺,環(huán)比下降1.17%。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業(yè)內外普遍認為,ATM機雖然高光不再,但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ATM機的業(yè)務主要是存取款,只要實物現金不退出歷史舞臺,ATM機便有用武之地,隨著產品升級換代,或許還能夠給行業(yè)帶來新生。”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說。
央視在網上做過一項主題為“你現在還經常使用ATM機嗎”的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4600名受訪者中有1512人選擇“好幾年沒用過了”選項,2547人選擇“偶爾用,一年能用個幾次”。
而在幾年前,完全是另外一種場景。無論是銀行網點、酒店、車站,還是商場、超市,甚至街道、小區(qū)里,隨處可見ATM機的身影。
1987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國內第一臺ATM機。不過,當時的ATM機主要是作為展示用途。
隨著國內銀行業(yè)的發(fā)展,銀行對ATM機的需求快速增長。曾被譽為銀行業(yè)“最有用的發(fā)明”,ATM機可實現24小時不打烊,隨時隨地辦理各種業(yè)務。
不過,ATM機漸漸退去了榮光。據統(tǒng)計,2018年至2021年,銀行ATM機呈現連續(xù)下降趨勢,數量由2018年末的111.08萬臺降至2021年末的94萬臺左右,降幅達15%。
除了機具數量,ATM機相關制造商的業(yè)績數據同樣能夠說明問題。
以國內ATM機生產商之一的御銀股份為例,其財報顯示,2017年,凈利潤為1377萬元,而到了2018年,凈利潤為虧損9482萬元。2019年,公司雖然凈利潤再次為正,但轉正的主要貢獻來自證券投資獲利9583萬元。
另一家ATM機生產商,恒銀科技也從2017年開始凈利潤走低,2019年虧損達到4054萬元。
日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上海多家銀行的ATM機被限制“存取款一體”功能,現金要么只能存入,要么只能取出。此外,還有部分ATM機維護不及時,影響用戶使用。因為影響部分老年人存取現金,該做法引發(fā)媒體關注。
在ATM機出現之前,人們到銀行存取現金一般都是用存折。ATM機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取現,節(jié)省了時間。對銀行來說也節(jié)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手段,慢慢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隨著移動支付和電子銀行的興起,現金交易量不斷下滑,ATM機的使用率正在逐漸降低。
ATM機數量下滑背后是非現金支付業(yè)務的穩(wěn)步增長。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yè)務967.3億筆,金額1149.8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7.91%。
除了移動支付的沖擊,ATM機自身轉型也未能與時俱進。
ATM機主要為客戶提供取款、轉賬、余額查詢和密碼修改等功能,服務的業(yè)務范圍基本停留在10年前。而在過去10年間,新科技、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已極大拓展了銀行的業(yè)務范圍。
此外,出于運營維護成本的考量,銀行對ATM機維護不及時,削減ATM機的數量。在此背景下,ATM機數量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ATM機會消失嗎?近年來,這個話題被頻頻提及。
盡管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首選支付方式,但不少人仍有使用現金支付的需求。如老年人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會堅持使用現金支付。
北京朝陽區(qū)大望路地鐵站出口處,一家銀行的ATM機被撤走,只剩下宣傳圖片。圖/鄭智維
除了不同年齡群體對ATM機有著不同需求外,地區(qū)之間對ATM機也有著不同需求。
“就ATM機布局而言,目前還不平衡,發(fā)達城市多,欠發(fā)達城市少。而對于ATM機的需求,則是發(fā)達城市居民移動支付意愿和能力較強,對于ATM機的需求不高,欠發(fā)達地區(qū)反而需求更高。”盤和林解釋說。
事實上,只要有現金業(yè)務,ATM機就還有其存在的價值。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fā)展,ATM機也在經歷變革。不再僅僅局限于存取款,ATM機未來或將能夠提供發(fā)卡、銷戶、掛失、存款證明開具等傳統(tǒng)銀行柜臺業(yè)務及其他金融服務。
此外,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和試點區(qū)域不斷擴容,逐步滲透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生活場景。
從傳統(tǒng)制造商的角度來看,盤和林認為,ATM機制造商應向著綜合化的智能金融終端制造商或是智能金融服務商過渡,幫助銀行實現無人化和少人化,從而減少網點占地面積,延伸銀行的業(yè)務觸點。
在盤和林看來,ATM機制造商要主動順應數字經濟發(fā)展的潮流,對業(yè)務流程及終端設備實施數字化轉型。“比如,數字人民幣ATM機,將數字人民幣和ATM機具融合,實現現金和數字人民幣之間的轉換。通過相應的升級,ATM機在這方面依然有著想象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