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玲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黃家駟人民醫(yī)院·玉山縣人民醫(yī)院 (江西玉山 334700)
盆腔臟器脫垂根據發(fā)生部位可分為陰道前壁膨出、子宮脫垂、陰道頂脫垂等,患者可因盆底支持組織過于薄弱或出現(xiàn)嚴重損傷,導致盆腔臟器下降移位,進而出現(xiàn)功能異常。導致盆腔臟器脫垂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及陰道分娩,故產后是該病的高發(fā)期[1]。盆底臟器脫垂發(fā)生后,患者需盡早進行康復訓練,但常規(guī)康復訓練存在耗時長、方法重復、患者難以長時間堅持等弊端,需要醫(yī)護人員在滿足患者健康照護、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開展訓練,以提升患者盆底肌自主性收縮能力,增強尿道阻力,加強控尿能力[2]。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主要包括生物反饋及電刺激兩部分功能,可根據產婦具體狀況進行適宜的盆底肌收縮與舒張干預,還可檢測患者的陰道收縮壓,從而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明確患者的特定肌群,有效促進其盆底肌張力恢復,進而達到修復受損盆底肌的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在盆腔臟器脫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臟器脫垂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28例)與觀察組(32例)。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30.23±8.14)歲;產次1~3次,平均(1.84±0.58)次。觀察組年齡20~41歲,平均(31.51±8.21)歲;產次1~3次,平均(1.75±0.67)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
納入標準:經置入單葉陰道窺器檢查陰道各腔室缺陷情況,判斷屬于盆腔臟器脫垂。排除標準:盆腔局部皮膚黏膜完整;生殖系統(tǒng)炎癥;出現(xiàn)異常血性分泌物。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1)制定訓練方案:護理人員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有效的盆底訓練方案。(2)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保持放松,雙手平放在腹部,深吸氣,使腹部上隆并保持2 s,再進行呼氣,保證腹部肌肉有效收縮,5 min/次,5次/d。(3)排尿訓練:指導患者保持記錄排尿時間和量的習慣,根據患者排尿規(guī)律制定如廁時間(正常飲水情況下,按照日間每3小時1次、夜間睡覺期間每4小時1次進行排尿;若患者身體狀況不佳或飲水量出現(xiàn)變化時,可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4)臀部肌肉訓練:指導患者緩慢抬起臀部,吸氣時收縮臀部肌肉,吸氣至不能再吸時維持收縮狀態(tài)2 s,呼氣時放松臀部肌肉,頻率為2 min/次,10次/d。(5)肛門收縮訓練:指導患者站立或靠墻站,按照護理人員指令收縮肛門,持續(xù)5 s 后放松,循環(huán)15 min,3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干預:儀器選擇大悅創(chuàng)新(蘇州)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型號:P12),使用前,檢查患者身體狀況,判斷盆底臟器脫垂程度;若臟器已脫出陰道,需先將臟器回納,確定患者身體狀況能承受治療儀后再繼續(xù)操作;操作前,先將儀器調至盆底肌修復模式,用清水洗凈儀器探頭,再用75%乙醇消毒探頭;之后將探頭置入患者陰道內4 cm 處,調整探頭頂端與宮頸外口處于水平,啟動治療儀,并調整參數,同時詢問患者感受;將治療儀參數逐步調整至患者感覺舒適的范圍內;將治療儀配套的電極片貼在患者兩側髂前上棘與下腹部,開啟治療儀的臟器脫垂功能,30 min/次,5次/周;需要注意的是,干預前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并清理干凈惡露,干預時按從輕至重的順序緩慢調整頻率。
(1)盆腔臟器脫垂程度:干預前及干預30 d 后,分別采用盆腔臟器脫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4]評估兩組盆腔臟器脫垂程度,分為0~4級,分別計0~4分[0分(即0級),表示盆腔臟器無脫垂;1分(即1級),表示盆腔臟器最遠端距處女膜緣1 cm 以上;2分(即2級),表示盆腔臟器最遠端位于處女膜緣下1 cm內;3分(即3級),表示盆腔臟器最遠端距處女膜緣1 cm 以下,但在陰道內;4分(即4級),表示盆腔臟器從陰道內完全脫出]。(2)盆底肌肌力:干預前及干預30 d 后,分別采用盆底肌電探頭檢測兩組盆底肌肌力[5],依據患者盆底肌肉收縮時間將盆底肌肌力分為0~Ⅴ級(0級,持續(xù)收縮0 s;Ⅰ級,持續(xù)收縮1 s;Ⅱ級,持續(xù)收縮2 s;Ⅲ級,持續(xù)收縮3 s;Ⅳ級,持續(xù)收縮4 s;Ⅴ級,持續(xù)收縮5 s;級別越高表示患者盆底肌肌力越強)。
干預前,兩組POP-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 后,兩組POP-Q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OP-Q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POP-Q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POP-Q 為盆腔臟器脫垂定量分期法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30 d 后觀察組 32 2.07±1.01 0.34±0.16a對照組 28 2.24±0.87 0.74±0.22a t 0.23 3.38 P>0.05 <0.05
干預前,兩組盆底肌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 后,兩組盆底肌肌力均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肌肌力比較(例)
盆腔臟器脫垂是由于盆底支持力量減弱導致的盆腔臟器移位及功能異常,主要表現(xiàn)外陰部塊物脫出,伴或不伴有排尿、排便異常,外陰部出血等[6]。臨床主要采用運動及康復訓練等方法改善盆底臟器脫垂患者的盆底功能,但單純進行康復訓練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無法直觀感受和評估訓練效果,臨床應用效果不佳。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借助生物反饋模式,可將患者盆底肌收縮壓力以波形信號的方式經計算機視覺信號傳遞給護理人員,直觀反映訓練效果,進而可指導患者按照反饋信號進行收縮訓練,利于養(yǎng)成正確的肌肉收縮習慣[7]。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POP-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 后,兩組POP-Q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可顯著減輕盆腔臟器脫垂患者的盆腔臟器脫垂程度。分析其原因為,單純進行盆底肌訓練雖可促使患者自主地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與肛門括約肌,但無法對Ⅰ類、Ⅱ類盆底肌纖維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而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通過在患者陰道內放置探頭,給予不同的電刺激,可促使盆底肌肉被動進行收縮與放松,從而可喚醒肌肉本體的感受臟器,有效改變脫垂臟器的狀況,顯著增強盆底臟器功能[8-9];此外,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可采用多種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有效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使神經肌肉興奮,改善其盆腔內環(huán)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盆底肌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0 d 后,兩組盆底肌肌力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盆底肌肌力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可明顯增強盆腔臟器脫垂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分析其原因為,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借助電刺激產生的磁場深入盆底組織神經脈沖部位,可促使盆底神經肌肉被動收縮,并可通過誘發(fā)肌肉被動性收縮激活部分活性分子,進而刺激肌肉組織生長,促進盆底肌肉群自主性地收縮,從而可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該治療儀還能以信號的形式直觀反饋患者盆底肌的活動情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盆底肌主動訓練[10];此外,該治療儀產生的電刺激可促進患者盆底肌肉群被動收縮,增強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肉組織彈性,從而可促使盆底肌肌力良好恢復[11]。
綜上所述,盆底康復訓練理療儀在盆腔臟器脫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顯著改善其盆腔臟器脫垂程度,增強其盆底肌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