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石曼卿書法作品存世石刻考

        2022-08-25 05:32:44鄧志強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刻石石刻

        鄧志強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晉以幽州遺契丹,其祖舉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為人跌宕任氣節(jié),讀書通大略,為文勁健,于詩最工而善書。

        關(guān)于其書法成就,后世文獻記載評價者頗多,略舉其中一二:《宣和書譜》評石曼卿:其在寶元、康定間,文辭筆墨映照流輩,得之者不異南金大貝,以為珍藏。其正書入妙品。異時范仲淹作文誄之云:“延年之筆,顏筋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睔W陽修亦作詩美之曰:“延年醉題紅粉壁,壁粉已剝昏煙煤。河傾昆侖勢曲折,雪壓太華高崔嵬?!逼錇槊魍圃S如此。朱長文《墨池編》中續(xù)書斷一卷評書法妙品十六人,唐太宗 虞世南 歐陽詢 歐陽通 褚遂良 陸柬之 徐嶠之 徐浩 釋懷素 柳公權(quán) 沈傳師 韓擇木 徐騎省 石曼卿 蘇子美 蔡君謨。石曼卿位列妙品十六人之中,與褚遂良、柳公權(quán)等并稱于世。蘇東坡評石曼卿大字:曼卿大字,愈大愈奇。

        其書,世以為久佚,如楊再春編著《中國書法工具手冊》認為石曼卿書跡未見。①趙輝志、張文剛、李雪蓮:《石延年摩崖大字三佛榜考略》,《碑林集刊》第十一輯,2005年,第96-98頁。

        曹寶麟著《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據(jù)古時匾額不同今制,是直接寫上而不經(jīng)鐫刻,題壁易于剝落從而推論石曼卿書法至今不存。②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頁。

        本人搜集石曼卿書法以及石刻有關(guān)資料,現(xiàn)就所搜集文獻及各地石曼卿書法石刻作品考據(jù),現(xiàn)今存世法帖中所載石曼卿書法作品應不下6件,各地散存石曼卿書法石刻作品應不下兩件。

        一、石曼卿書法存世法貼本

        石曼卿的書法曾經(jīng)刻石多次。最為集中的兩次當屬南宋權(quán)臣韓侂胄自鐫其家藏墨跡《閱古堂帖》與聶子述宋寶慶三年徙知贛州府重建郁孤臺后,于次年匯刻《郁孤臺法帖》。兩部法帖均收錄了石曼卿書法作品并以之刻石。宋曾宏父《石刻補敘》記載云:《群玉堂帖》十卷,本平章韓侂胄自鐫其家藏墨跡,《閱古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書,二卷則晉隋名賢帖,三則唐名賢帖,四則懷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本朝名賢帖,七卷全刊山谷書,八卷全刊米元章書,末卷則蔡忠惠、石曼卿帖。開禧末,韓以罪死籍,嘉定改元,被旨擬入秘省,乃易今名。①(宋)曾宏父:《石刻補敘》,見《歷代石經(jīng)研究資料輯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第323頁。遺憾的是此帖石刻早佚,《群玉堂帖》十卷亦不全,現(xiàn)僅存數(shù)冊分別收藏于故宮博物院與吉林省博物院?!度河裉锰返诎司硎珍浭鋾鳌痘I筆驛詩》。

        《郁孤臺法帖》石刻今已無存,《宋拓郁孤臺法帖》是一部傳世七百年的孤本,原有多少卷,今無考,現(xiàn)唯存上海圖書館藏殘帙二帖?!队艄屡_法帖》上冊卷第六收錄石曼卿書《杜牧題木蘭廟詩》《杜牧入商山詩》《杜牧寄遠詩》《“挹神移”等殘九字》。

        郁孤臺原刻有石曼卿墨跡者在《隱居通議》中亦有佐證:字如掌大亦甚端重 然帶俗態(tài)欠清媚遒勁之氣 旴江聶善之侍郎守贛州日摹其真跡刻石郁孤臺 未知今尚存否 偶觀墨本恐失去謹錄于此。②(元)劉壎:《隱居通議》見《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96頁。

        二、石曼卿書法存世石刻

        石曼卿現(xiàn)今存世書法作品石刻歷史脈絡較為清楚者應至少有二處:廣西桂林龍隱巖《朱晞顏跋刻石曼卿等十五人餞葉道卿題名》、重慶合川區(qū)釣魚城石曼卿題《三佛榜》?,F(xiàn)存而真實性存疑者一處:洛陽龍門石窟陳摶《十字卷碑》石曼卿題跋。可能存世待實地考察者一處:湖南衡山南臺寺石曼卿題《釋迦文佛》,此外,湖南永州浯溪碑林石曼卿等題名經(jīng)本人現(xiàn)場尋訪未見石刻。

        1.《朱晞顏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餞葉清臣題名》石刻

        石刻位于桂林月牙山龍隱巖,高111厘米,寬150厘米,正文真書13厘米,款真書4厘米。朱晞顏跋真書2厘米。碑文內(nèi)容:

        長城葆光,高平希文、師古,潁川天經(jīng),太原子融、子野,陳留商叟,天水元甫、子淵,滎陽天休,清河子思,昌黎稚圭,廣平子京,河東伯垂,餞南陽道卿出守嘉興于巨鹿介之北軒。明道二年六月十七日曼卿書。

        紹熙二年,余將漕廣右兼攝帥事,貳卿雒陽趙公實為代。又三年二月,余復自京西解節(jié)來代趙公。是歲十月,趙公以書來曰:“石曼卿題名墨跡,其間廣平子京者,景文宋公者也。天水子淵,我高祖也。本故縑素藏宋公家,宋公之孫頃嘗遺余,余甚愛而不欲受,命善書者以楮摹寫而歸之。今還吳而訪宋氏,則縑亡矣。因念物之傳遠,縑壽于楮。宋之縑不可保,則吾之楮安能必其久而無恙也?先賢奇事,儻遂湮沒,殊不可惜?環(huán)桂府多石崖,子能俾是書托以不朽,則惟子之惠。”余謂曼卿詞墨妙一世,片語只字,流落人間者,率寶藏過珠璧。此題筆法勁古,又所列皆名輩,尤士大夫所愿見。與世為公是余心也。因報曰,諾。遂刻于龍隱洞之石室。時慶元改元正月吉日,新安朱希顏書。

        大致內(nèi)容為葉道卿出守嘉興,石曼卿與范仲淹、宋祁等十五人在魏介之之北軒為之餞行之題名,由石曼卿手書。關(guān)于此件石刻,較早所見收錄文獻者有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二云此刻當在汴都,久已不傳。慶元初,新安朱希顏轉(zhuǎn)運廣西,重刻于龍隱巖洞之石。清謝啟坤嘉慶六年撰《粵西金石略》卷十與其所修《廣西通志》,以朱希顏跋語大半無文字并以題名內(nèi)容及跋語中數(shù)言亦推斷此刻為重刻。其他如瞿中溶《古泉山館金石文殘編稿》、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陸耀遹《金石續(xù)編》多著錄此石刻為重刻。然則1978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此件石刻作品進行清理之后,朱希顏之跋語重見天日,推翻了此前文獻對于該石刻為重刻之說:朱希顏之跋語則清楚的記載了此件書作刻石過程,此件題名墨跡一直藏于宋祁府中,宋祁之孫欲將其送與趙思,趙思甚愛之而不忍受,命善書者摹寫后,后因宋祁府中所藏此件題名不保,趙思恐摹本亦失,故將摹本委托朱希顏刻石于龍隱巖。文中趙公,根據(jù)清金鉷修《廣西通志》中職官表記載,應為趙思,紹熙二年至四年間官廣西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據(jù)明王鏊撰《姑蘇志》其先祖為洛陽人,建炎年間遷居常熟。

        葉昌熾《語石》卷七著錄:石曼卿書臨桂有摩崖詩刻,軒軒霞舉,自是君身有仙骨,但未見豐碑耳。自題曰葆光子,其別號也。①清葉昌熾撰,韓銳校注:《語石校注》,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年,第702頁。其著錄本刻為詩刻,據(jù)筆者推論,應來源于李光映《觀妙齋藏金石文考略》卷十三中所載:石曼卿大字。明道二年書。韋蘇州詩,高于王維、孟浩然諸人,以其無聲色臭味也。因舉石曼卿詩,極有好處如仁者,雖無敵王師,固有征無私,乃時雨不殺,是天聲長篇。某舊于某人處見曼卿親書此詩,大字,氣象方嚴遒勁,極可寶愛,真所謂顏筋柳骨。今人喜蘇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美遠不及矣。某嘗勸其人刻之,不知今安在。②(清)李光映:《觀妙齋藏金石文考略》,清雍正七年觀妙齋刻,清道光十七年刊本,第29頁。桂林石刻中,明代以后粵西金石著作中未見有摩崖詩刻,而近年歷次石刻調(diào)查中,桂林迄今發(fā)現(xiàn)石曼卿存世書法作品石刻僅此一件,李光映所載石曼卿大字與桂林此刻雖同書于明道二年,但應是兩件不同作品,《語石》中著錄摩崖詩刻應系誤錄。

        2.重慶合川區(qū)釣魚城石曼卿題《三佛榜》石刻

        石刻位于重慶合川釣魚城護國寺前方釣魚臺下側(cè)離地表約2米處崖壁上,高3.4米,寬2.6米,楷書,字徑0.7米。據(jù)1995年《合川縣志》所載為石曼卿手書,原刻在龜山寺,南宋干道元年,合州知州丁覺以墨本出示石照縣尉文燾,遂刻于釣魚山上。③趙輝志、張文剛、李雪蓮:《石延年摩崖大字三佛榜考略》,《碑林集刊》第十一輯,2005年,第96-98頁?!度鸢瘛反丝虨槭鋾ㄖ碜髦?,文獻記載頗多。略舉其中一二:

        《宣和書譜》載:初沿汴而東,系舟泗水龜山下,佛祠釋子以題殿榜為請,乃為劇飲,卷氈濡墨作方丈字,一揮而成,人以為絕筆。④(宋)佚名:《宣和書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3頁。

        宋董更撰《書錄》載:王直方詩話云,以書名世,大字愈妙,龜山寺三佛名榜最為雄偉,張文潛有詩云,煌煌三佛榜,鐵柱貫金紐。能道其妙處。①(宋)董更:《書錄》見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之子部八“藝術(shù)類一.書畫之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6年,第827冊第292頁。

        此石刻中書法筆力遒勁,大氣豪放,筆畫起筆與收筆之間的提按比較明顯,與柳體的“墊肩”式的筆畫有其神似之處,轉(zhuǎn)折處的筆畫渾圓飽滿,與范仲淹對石曼卿之評價其大字顏筋柳骨相互印證,并且與前文圖2《宋拓郁孤臺法帖》中“挹神移”等殘九字頗有神似之處,據(jù)文獻所考的流傳脈絡清晰,當為石曼卿作品無疑。

        3.洛陽龍門石窟陳摶《十字卷碑》石曼卿題跋。

        然據(jù)張永祥《“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十字卷碑小考》一文中推論,此碑可能為明代好事者所刻:陳摶書此聯(lián)語實無可能,聯(lián)語本身亦非陳摶所撰。筆者推測,原卷恐是明季好事者據(jù)石延年“希夷先生人中龍”一句加以推演,復集《石門銘》中字而成,故所見明以前題跋僅此一詩而已,實則此詩正啟人疑竇,亦無怪乎清前流傳狀況語焉不詳。晚明士風浮夸好古,偽物迭出,有此手筆,并非怪事。②張永祥:《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十字卷碑小考》,《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從此刻書法與石曼卿存世碑帖以及流傳脈絡較為清晰的石刻對比來看,石曼卿所書皆排列整齊有序、法度森嚴,此刻書法雖有曼卿書法稍有相似之處,然其排列隨性散亂,法度全無,與曼卿其他存世書法作品風格差異十分明顯。從本人研究桂林石刻的角度來推測,桂林宋代石刻,尤其是北宋石刻,受唐代書法石刻影響較深,同時追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書法風格相對統(tǒng)一。桂林北宋石刻多取法唐代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書家的風格,厚重沉著之余又不乏生動活潑之意,縱橫排列規(guī)整、結(jié)體規(guī)范嚴謹,章法上來看整體平穩(wěn)和諧。而此刻與桂林現(xiàn)存明代石刻風格比較類似,筆者亦推測當為明代偽作。

        圖一 石刻《朱晞顏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餞葉清臣題名》

        圖二 石曼卿題《三佛榜》石刻

        圖三 洛陽龍門石窟陳摶《十字卷碑》拓片

        圖四 洛陽龍門石窟陳摶《十字卷碑》拓片中石曼卿題跋部分

        此外,南宋隆興元年(1163)道士陳田夫撰《南岳總勝集》南臺禪寺有曼卿大字的記載:石曼卿書釋迦文佛四字在寺前石崖上。①(宋)陳田夫:《南岳總勝集》,光緒丙午長沙葉氏校勘,卷中南臺禪寺部分。且衡山導游詞亦有云石曼卿石刻尚存,實存與否,有待實地考察及后續(xù)文章考證。李花蕾《唐宋永州摩崖石刻編年》中有熙寧元年曼卿等浯溪題名的摩崖石刻記載,②李花蕾:《唐宋永州摩崖石刻編年》,《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第10期。本人現(xiàn)場考證未尋得其石刻。真實存世與否,亦有待浯溪碑林官方拓片及后續(xù)文章考證。

        三、文獻中所見石曼卿書法石刻

        石曼卿書法作品曾經(jīng)刻石而今不可見者,據(jù)文獻所載應至少曾有以下數(shù)件:

        1.《籌筆驛詩》

        《籌筆驛詩》石曼卿所書不止一次,僅文獻可見就有兩次以上:

        一次是為歐陽修所書:歐陽修《六一詩話》有載:“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又工于書,筆畫遒勁,體兼顏、柳,為世所珍。余家嘗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紙,曼卿為余以此紙書其《籌筆驛詩》。詩,曼卿平生所自愛者,至今藏之,號為三絕,真余家寶也”。③(宋)歐陽修、姜夔、王若虛:《六一詩話·白石詩說·滹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第14頁。

        另一次北宋劉攽所撰《中山詩話》及后世許多文獻均有載:石曼卿獨行京師,一豪士揖之而語曰:“公幸過我家?!笔S之,同入委巷,抵大第,藻飾宏麗,錦繡珠翠,殆非人間所擬。歌舞歡醉,丐書,為揮籌筆驛詩數(shù)篇。以金帛數(shù)百千贈之,復使騶從送還,恍然不知其誰。翼日,殆無復省所居矣。他日,遇諸涂,以遺以白金數(shù)兩,謂曰:“詩中‘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最為佳句。”④(宋)劉攽:《中山詩話》,見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95頁。

        關(guān)于《籌筆驛詩》石刻 宋人劉昌詩《蘆浦筆記》中有載:右驛在蜀中綿州,石曼卿為諸葛武侯賦也。寶元二年,大書以遺朱復之。后二年,朱為四明節(jié)度推官,遂刻石于廳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間,凡百余年。劉偉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間,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紹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補之,且舉范文正公《誄石學士書》于后,云:“曼卿之詩,氣雄而奇,大愛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筆,顏筋柳骨,散落人間,實為神物?!苯裼^此詩此字,則所謂實為神物非虛語也。青萍劍名,杜詩《秦州見敕目除薛畢》,有“誰定握青萍”之句。

        《寶慶四明志》郡志卷第三也有記載:“節(jié)度推官,聽事舊在子城之西門外,隆興初制閫再建奪為干辦公事廳。遂徙于奉國門之東。宣詔亭之后故戎官之廬也,舊廳有石曼卿籌筆驛詩。寶元二年書贈朱復之,康定二年復之官于此刻之石。嘉衤右四年胡宗愈作亭貯之中,更兵火亭壞碑仆。紹興十一年,劉偉建南堂函置仆碑壁閑且以籌筆名堂聽事,既移碑亦隨之”。①(宋)羅濬:《寶慶四明志》見《中國方志從書》,臺北:臺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5199頁。

        此版《籌筆驛詩》石刻原墨出自何處則不得而知。

        2.《古松詩》

        根據(jù)記載,《古松詩》石刻與《籌筆驛詩》石刻同在寧波,原在一處,先有朱復之刻《籌筆驛詩》石刻,后又有《古松詩》石刻。宋樓鑰撰《攻媿集》有載:“吾鄉(xiāng)郡從事官舍中先有籌筆驛石刻久矣,今趙君致遠又欲刻此是為二妙也”。②(宋)樓鑰:《攻媿集》見《叢書集成初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967頁。

        樓鑰為浙江寧波人,由此段可知,《籌筆驛詩》石刻原在郡從事官舍中,后趙致遠欲將古松詩一并刻石以為二妙。而古松詩最終刻石與否,在元至正《四明續(xù)志》卷第十一中有載:“石延年古松詩石刻舊淪沒于平準庫荒棘中,后紀至元閑府判齊謙移置府治之廳側(cè)。其詞曰: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干。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雨寒。蒼蘚靜緣離石上,絲蘿高附入云端。報言帝室掄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尚書樓鑰有跋語云:“吾鄉(xiāng)郡從事官舍先有籌筆驛石刻,慶元己未節(jié)推古汴趙師夏字致道又刻此以配之”。③(元)王元恭:《至正四明續(xù)志》見《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6578頁。

        關(guān)于此《古松詩》與《籌筆驛詩》二件石刻留存狀況,在明代朱存理《鐵網(wǎng)珊瑚》中僅有《古松詩》而無《籌筆驛詩》的記載:節(jié)推趙公得真跡于袁正肅之仲弟木叔,而刻之石。二百年來陵移谷遷,何物不為塵土之歸。而此刻至今存焉,半云翁亦在篋藏故物之列。家既拆異又幸心可得而寶之,造物者若有私焉。嗚呼,故家遺物歴年之久,而卒獲所歸有如此帖者乎,敬書此以識余感。歲在黓敦牂五月望北山老樵黃摻書。④(明)朱存理:《鐵網(wǎng)珊瑚》,臺北圖書館,1970年,第196頁??赡堋痘I筆驛詩》明朝時期已經(jīng)遺失不見。

        而關(guān)于《古松詩》石刻的記載,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卷四載:“曼卿詩句字畫名賢品贊蔑以加矣,豈容言下著語此詠古松墨跡。余獲拜觀不覺神爽飛越,自慶為平生之幸。弘治乙丑冬十一月十日,吳郡黃云題于華氏之尚古樓”。⑤(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見《風雨樓叢書》,1911年,卷四。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九有后續(xù)記載:“吳郡黃云題于華氏之尚古樓,嘉靖卅五年墨林子裝襲原值十五金”。⑥(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見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之子部八“藝術(shù)類一.書畫之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6年,第827冊卷九第407頁。

        此《古松詩》與《籌筆驛詩》二件石刻不見于此后各種石刻著作記載,現(xiàn)存與否,殊不可知。

        3.《題張氏園亭詩》

        宋晁補之《雞肋集》載:曼卿以天圣四年來令金山,故詩為此邑人作者多劉君一也。如《題張氏園亭詩》云“樂意相關(guān)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尤為佳句。其地在邑東郭,近秦城古寺,蓋太宗時御史張公穆之別業(yè)園,諸子之所營也。逮補之寓此,蓋七十年。而荒墟廢址,狐鼠之所跳嗥,獨兩大檜蒼然猶在。其枝半死半生,蟠驚奇怪,想見山陰品匯之盛,微詠奇句,為之大息歸。御史曾孫大方曰:嘗試復之,崎立兩亭,當為子名之,以其語一曰“樂意。”一曰“空香?!币杂浡鋰L醉此,亦知子先世與曼卿厚,今不可得也。大方曰:唯歲再春,大方率清曉出郭門,或問之曰:東園壅培事,恐后會大方,猶子芻與同里郭方,又以曼卿此詩刻石,欲補之書數(shù)字石上,乃摭文忠公詩文,并附題園亭詩事。其末為夫后來益遠,前輩奇?zhèn)ビ腥缡敛恢涿种拘?,終始何如人,故詳出之。大方字廷賢,芻字堯詢,方字進道,皆里良士,而堯詢自云藏曼卿書詩猶十數(shù)。大觀二年三月己己。潁川晁補之無咎題。①(宋)晁補之:《雞肋集》見《四部叢刊初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22年。

        金山位于今鎮(zhèn)江,因缺乏后續(xù)相關(guān)文獻記載,未知此刻尚存否。

        4.《三世佛》石刻

        宋談鑰纂修《嘉泰吳興志》中德清縣壽圣寺部分有記載:“壽圣寺在縣東三十六里韶村,寺記云基四百畝溪水環(huán)繞梁。天監(jiān)五年,青州節(jié)度使沈子真居宅,一夕鐘磬自鳴,堂前井中放出毫光,俄有龍騰空而去,子真遂舍為寺武帝賜今名。統(tǒng)記云會昌六年置先建大殿宏壯高峻,皆香栟木,殿有三世佛佛碑石曼卿所書在彌勒像前”。②(宋)《嘉泰吳興志》,見《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4731頁。

        5.西河師中刻石曼卿書作石刻

        宋董逌《廣川書跋》有載:“石曼卿書,世以曼卿跅弛不羈,故其乘一時豪氣所感,豈提鈆懐槧者所能模放耶。觀其論天下事無不公,當后數(shù)十年其言益信可用精思者不能過也。潞子城有曼卿所書,蓋寶元七月,是時朝廷始以曼卿所上民兵為可行,故得與吳遵路同籍河東兵至此迄今六十五年。本道再置使按民兵其說正當時所議而,西河師中適為上黨尉,初得其書摹石此豈亦有數(shù)耶”。③(宋)董逌:《廣川書跋》,見劉晚榮輯:《藏修堂叢書》,1890年,卷十。

        四、石曼卿曾手書匾額或大字題壁等可能刻石者

        1.石曼卿《繁臺寺題名》

        丁傅靖《宋人軼事匯編》卷十一載:曼卿語演曰:“繁臺寺閣虛爽可愛,久不一登?!逼渖唬骸皩W士與大師果欲登閣,當具酒蔌迎候?!甭湟蛟S之。一日休沐,約演同登。演預戒生陳具閣下,器皿肴核,冠于都下。石、演高歌褫帶,飲至落景。曼卿醉,喜曰:“此游可記?!蹦艘耘铦n墨濡巨筆題曰:“石延年曼卿同空門詩友老演登此?!鄙葸翟唬骸皦m賤之人,幸獲陪侍,乞掛一名,以光賤跡?!甭浯笞?,握筆沈慮,目演揚聲諷曰:“大武生捧研用事可也?!毖菀詾檠浴>诡}曰:“牛某捧硯?!庇朗搴髴蛞栽娫唬骸芭醭幍媒鹋??!雹芏「稻福骸端稳溯W事匯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第474頁。

        2.上虞縣石曼卿《寄題蘇簿凝虛館詩》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卷四十四載:石曼卿《寄題蘇簿凝虛館詩》:越基擅巖壑,虛館宅其尤。丹甍熠孤飛,靈景邀四周。山高晴若陰,洞寒夏如幽。幄檻庭花發(fā),玉環(huán)渠水流。閑臥真吏隱,乍登仍仙游。居之宜民思,無為茲宇羞。①(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250頁。

        3.大雄寺石曼卿書扁

        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載:“大雄寺,長興縣志舊在縣治西北一里,陳天嘉元年建,號報德寺。唐會昌間,寺廢。大中元年,縣令喻鳧奉敕重建。宋治平中,改今額石曼卿書扁?!琳隁АC鞒踉獛浌⒈闹?,寺基開為城壕。洪武二年遷入城縣治東南隅”。②(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6392頁。

        4.宋晁說之撰《景迂生集》卷十八載《石曼卿送周卿游邊》

        《題石曼卿送周卿游邊》:“觀曼卿書,想見其談兵雖范文正公不能折也。要在尹師魯頓挫耳。清明后一日,箕山晁說之題”。③(宋)晁說之:《景迂生集》,見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之集部三“別集類二·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6年,第357頁。

        5.石曼卿書“敕建州學”及“經(jīng)史閣”

        宋談鑰《嘉泰吳興志》載:石曼卿“經(jīng)史閣”三字在州學。

        石曼卿“敕建州學”四字在州學④(宋)談鑰:《嘉泰吳興志》卷11,見《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4731頁。

        6.《次韻王子飛跋石曼卿洛中題壁》

        宋張綱《華陽集》卷三十四有《次韻王子飛跋石曼卿洛中題壁》:“酒狂玩世芙蓉仙,胸中落落太古全。浮云富貴不著眼,肯復騰上夸鳶肩。應怪元龍負豪氣,獻書天子言十事。騎驢一去不可追,風月凄涼壁間字”。⑤(宋)張綱:《華陽集》清抄本,見《宋集珍本叢刊》第38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第593頁。

        7.范希文石曼卿書《伯夷頌》

        明王鏊撰《姑蘇志》卷二十三載:“尉廳,祥符圖經(jīng)云在縣南七里盤門外,盧氏云按尉司舊在教場西北隅,紹興十四年趙伯建移今所。慶元三年趙希實重修,有范希文石曼卿所書韓文公伯夷頌”。⑥(明)王鏊:《姑蘇志》卷23,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第299頁。

        石曼卿書法曾經(jīng)刻石或可能有刻石者記載繁多,法帖本存世寥寥,極為珍貴,目前石刻有實證且脈絡清晰者唯桂林龍隱巖《朱晞顏跋刻石延年等十五人餞葉清臣題名》及重慶合川區(qū)釣魚城石曼卿題《三佛榜》,皆為摹本所刻。其余或已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中,或有其他遺珍,皆有待發(fā)現(xiàn)與考證。

        猜你喜歡
        刻石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狹頌摩崖石刻
        嘉那嘛呢石刻工藝演變調(diào)查
        談秦七刻石
        醒獅國學(2019年11期)2019-02-24 06:54:37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8
        絕句《題〈清廉〉石刻》獲獎感言
        中華詩詞(2017年9期)2017-11-25 08:11:32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秦始皇刻石還剩多少
        文史博覽(2017年10期)2017-11-06 10:06:17
        元氏所出十六國后趙時期界封刻石小考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42
        瀘縣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大眾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06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夜夜|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国产色a在线观看| 福利网在线| 女同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日本久久大片中文字幕| 护士的小嫩嫩好紧好爽|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最黄性生活又爽又黄特级片| 欧美拍拍视频免费大全|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尿失禁| 中文字幕avdvd| 按摩少妇高潮在线一区|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免费国精产品自偷自偷免费看|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一区尤物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免费成人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调教| 午夜被窝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乱人伦|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观看| 色老板美国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av区乱码色片|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