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媛麗,李 芬,扶 周,黃守正
(1.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影像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2.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卵巢交界性腫瘤(BOT)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女性惡性腫瘤,相關調查研究顯示,10%~20%的卵巢上皮性腫瘤為BOT,腫瘤上皮復雜性增生以及細胞及其結構的輕度或中度的非典型性增生(在腫瘤中該結構占10%或以上)是該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1]。而Ⅰ期上皮性卵巢癌(EOC)也是一種常見的浸潤性卵巢惡性腫瘤,研究發(fā)現(xiàn)EOC的臨床癥狀類似于BOT,但是兩種疾病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學行為,并且預后也存在較大差異[2]。因此,對于以上兩種疾病需要進行準確、有效的診斷,從而為臨床上采取針對性的手術方案及相應的輔助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和借鑒,這對充分保障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手段對EOC、BOT進行檢查診斷,同時有研究指出在影像學檢查診斷基礎上通過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可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3]。本文對卵巢交界性腫瘤和I期上皮性卵巢癌鑒別診斷中應用MRI、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1.1一般資料:回顧性研究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BOT及EOC患者,其中BOT患者共45例為BOT組,年齡18~65歲,平均(37.68±7.26)歲;Ⅰ期40例(88.89%),Ⅱ期3例(6.67%),Ⅲ期2例(4.44%)。EOC患者共45例為EOC組,年齡20~74歲,平均(47.69±6.61)歲;ⅠA期15例(33.33%),ⅠB期1例(2.22%),ⅠC期29例(64.44%)。BOT組與EOC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423,P=0.001)。
納入標準:①經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為BOT或EOC;②患者年齡、疾病類型及治療方法等基本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腎、肝等重要組織器官嚴重疾病者;②二次手術者;③復發(fā)患者。
1.2方法:①MRI檢查: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MRI(型號:SKYRA3.0)進行檢查,參數(shù)設置:橫斷面T1WI及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T2WI的TR/TE分別為530/14 ms、3 500/80 ms;以橫斷面T1WI抑脂序列增強掃描作為增強序列,使用Gd-DTPA對比劑,0.2 ml/kg;層厚及層間距分別為5 mm、1 mm;矩陣260×200。相關醫(yī)務人員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后開始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對腫瘤部位、形態(tài)、大小、實質成分、分隔數(shù)及分隔厚度進行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②腫瘤標志物檢測:術前常規(guī)方法檢測所有患者CA125、CA199及人附睪蛋白(HE)4水平。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t或χ2檢驗,診斷價值及效度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分析。
2.1MRI檢查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發(fā)病部位、分隔數(shù)、腫瘤直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OT組相比,EOC組患者實質部分直徑明顯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OT組相比,EOC組患者分隔厚度明顯增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OT組相比,EOC組患者分隔厚度≥5 mm明顯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MRI檢查結果對比
2.2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兩組CA125、CA199水平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OT組相比,EOC組HE4水平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2.3MRI聯(lián)合血清腫瘤標志物HE4檢測的作用及價值:Logistic回歸分析兩組分隔厚度、腫瘤實質直徑及HE4水平,可得以下回歸方程:(0.181×分隔厚度)+(0.004×腫瘤實質直徑)+(0.013×HE4水平)-2.590。同時進行ROC曲線分析得最佳臨界值分隔厚度為3.4 mm,腫瘤實質直徑為48.6 mm,HE4水平為98.01 pmol/L,以上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19,敏感性為73.04%,特異度為81.08%。
卵巢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且發(fā)病后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前期一般無特異性癥狀,同時該疾病發(fā)展較快,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惡化為中晚期,在婦科惡性腫瘤中致死率長期位居首位[4-6]。因此,對于該疾病患者需要盡早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檢查診斷,這對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BOT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卵巢腫瘤,其病理性質介于良性與惡性之間,在卵巢上皮性腫瘤中比較常見,多發(fā)于20~40歲育齡期女性。但是,由于BOT臨床癥狀與Ⅰ期EOC非常相似,因此臨床上在診斷BOT與EOC時時常發(fā)生誤診,對后期臨床治療產生了不良影響[7-8]。本研究結果顯示,BOT組患者平均年齡更小,提示BOT與EOC發(fā)病人群年齡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中,MRI檢查結果顯示BOT患者腫瘤直徑多超過10 mm,且多有大小均勻的乳頭狀結節(jié)出現(xiàn)在囊腔內,同時多有強化病灶,多房分隔現(xiàn)象較多[9-10],以上特征非常類似于Ⅰ期EOC,若僅依靠MRI信號特征很難對兩種疾病進行有效鑒別。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患者發(fā)病部位、分隔數(shù)、腫瘤直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對于BOT與Ⅰ期EOC僅依據(jù)腫瘤部位及直徑無法進行有效鑒別。但本研究提示Ⅰ期EOC厚分隔出現(xiàn)率更高,腫瘤實質部分更大,分隔厚度更厚??紤]腫瘤惡性程度可能與腫瘤實質直徑、分隔厚度及分隔厚度為正相關關系。另外,本研究結果分隔厚度為提示在臨床檢查診斷中應高度警惕腫瘤實質直徑超過48.6 mm及分隔厚度超過3.4 mm的患者,這類患者有可能已經出現(xiàn)卵巢癌。
CA125是一種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在卵巢癌診斷中應用廣泛。通過檢測CA125水平可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還能夠對卵巢癌復發(fā)進行監(jiān)測。CA125也可用于檢測BOT,特別是在卵巢交界性漿液性腫瘤的檢測中準確性較高,而CA199則多用于檢測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腫瘤,效果顯著。HE4是一種乳清酸性蛋白物質,有調查研究指出[11-12]相比于CA125、CA199,HE4能夠更加準確、有效的診斷BOT。本研究與已有研究結論相符合,提示當HE4水平超過98.01 pmol/L時,患者有可能處于卵巢癌早期。
雖然通過檢測HE4水平能夠較為準確地鑒別BOT與Ⅰ期EOC,但是對于腫瘤大小等直觀特征無法進行反映,因此在應用HE4檢測的同時聯(lián)合MRI檢查有利于更加準確、有效、直觀地鑒別BOT與Ⅰ期EOC。
總為言之,雖然BOT臨床癥狀類似于Ⅰ期EOC,但發(fā)病年齡較輕,且借助分隔厚度、腫瘤實質直徑及HE4水平能夠有效鑒別BOT與Ⅰ期E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