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政
明朝洪武年間,刑部侍郎茹太素給太祖皇帝上了一份奏章,洋洋灑灑一萬多字。朱元璋“批閱”得眼睛發(fā)花,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讓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讀到一大半,盡是空話,不知所云,朱元璋氣不打一處來,傳令茹太素立即進宮,給予嚴厲訓斥,并命人打了他二十大板。
文章或講話,又臭又長,世人皆嫌。古往今來,有識之士無不提倡寫短文、講真話,以文風會風凈化政風。而當前一些機關單位卻不同程度受到文山會海之苦,亟待轉變文風會風。對此,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少些冗長的大話?,F(xiàn)在不少會議都是長篇大論,這固然對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推動工作起了一定作用,但話太長,特別是有不少可講可不講的大話,既浪費了時間,也導致會議效果不佳,甚至出現(xiàn)“臺上滔滔不絕,臺下昏昏欲睡”的情況。
少些無用的客套話。一些會議主持人或主講人為了顧全參會的方方面面,對上大講親切關懷、堅強領導;對下大講熱心支持、全力貫徹;橫向大講密切協(xié)作、團結互助。一言以蔽之,就是全面贊揚、皆大歡喜??墒?,這些贊美之詞與會議主題關系不大。適當?shù)母兄x話、希望話、請求話是必要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但過度的客套話則會適得其反。
少些空泛的指示話。一些領導往往在會議結束時作指示,這是必要的。正確的指示對于人們明確重點、攻克難點、鼓舞士氣、振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具有推動性和鼓動性,但那種為指示而指示、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指示,失去了指示的本來意義,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改進文風會風,就要講真話、講實話、講新話,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力,言簡而意賅,文短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