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
李大勇:農藝師,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zhèn)農技站
辣椒綿腐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生。苗期發(fā)作,會產生水浸病斑,逐漸擴大,幼苗基部腐爛,在高濕時患病部位會產生白色霉層,導致植株死亡。成株期發(fā)作,主要對果實有害,在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澇漬斑駁,隨著病害的加重,會迅速擴大成棕色浸水的大病斑,患病部分迅速軟化,整個果實腐爛,在病害后期,一半甚至全部的果實都有較大的浸水病變,當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時,患病部位會產生一層密實的白色霉層,往往包裹住整個椒果,最后果實就會腐爛。
辣椒綿腐病病菌很容易在積水中滋生,潮濕的空氣加速了疾病的傳播,所以在雨季更常見。
辣椒綿腐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同時,多年生連作容易導致土壤酸化,而該病菌喜歡在酸性土壤中生存,因此多年生連作會大大增加辣椒病害發(fā)生的風險。
引發(fā)辣椒綿腐病的是由一種水霉菌,這種霉菌在靜水和池塘的植物殘骸上生長得很好,因此,如果灌溉水中含有這種細菌,在田塊澆水時,很容易傳染導致辣椒綿腐病。
綿腐病病原菌容易隨雨水飛濺和氣流傳播從辣椒果實傷口中侵入,因此辣椒患了日灼病或者臍腐病后,如果再遇上連續(xù)的多雨天氣,有傷口的果實就很容易被綿腐病病原菌感染。
低溫、高濕、通風不暢、光照不足及施用未腐熟的糞肥,容易誘發(fā)辣椒綿腐病。土壤重、地下水位高、冠層封閉的地塊更可能引起辣椒綿腐病。
辣椒綿腐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與病殘體一起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在土壤中存活較長時間。當條件適宜時,卵芽萌發(fā),產生芽管,直接侵入,或芽管尖端增大形成孢子囊,由游動孢子通過雨水或灌水傳播,從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潛育期為1~2天。濕度高時,病苗產生的孢子囊和游動孢子被重新侵染。
辣椒綿腐病是一種真菌病,病原菌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廣,在10℃~30℃可生長發(fā)育和為害,在30℃以上受抑制,低溫高濕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病害主要發(fā)生在1~2真葉的苗期,3真葉后發(fā)病率較低。辣椒生長時,花果期如果連續(xù)陰雨天氣,低溫寡照,然后又遭遇雨水和高濕度,果實因水分積聚和水分滯留易致病。
因地制宜地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是辣椒生產中減少病害、提高品質和產量的關鍵,要選用抗病、高產、耐澇的優(yōu)質品種。播種前用50℃溫水浸泡10小時,對種子進行消毒,去除附著在種子上的細菌。然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清洗,晾干后再播種。或用2%武夷菌素水劑浸種,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拌種,加入量為種子重量的0.4%。也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50%富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加入量為種子重量的0.3%,用該混合劑拌種處理后再萌發(fā)播種。
前茬作物如果栽培的是番茄、茄子和辣椒,則不宜再種植辣椒,可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種植前要把田園徹底清理干凈,并把土壤進行翻曬。及時將田間患病病殘體帶出田間深埋或焚燒,防止感染蔓延。在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時,應立即拔出,撒上少量藥土消毒。在辣椒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剪枝、分枝、扎藤,適度去除辣椒下部的老葉和病果,取出田間掩埋或焚燒。收獲后,及時清理農田,精耕整地,對土壤進行暴曬。
辣椒不耐旱澇,在雨季一定要做好排水措施,要在田間周圍挖排水溝,溝里的雜草要清理干凈。土壤干燥時及時澆水,澆水時應少水勤澆,如溝灌應緊急灌排,保證土壤見濕見干。在辣椒幼苗生長初期,需要適量的磷肥和氮肥來滿足根系和植株的生長發(fā)育?;ㄆ诶苯窇刂频适┯昧?,防止植株過度生長。在辣椒果實膨大期,要補充三元復合肥,并噴施磷酸二氫鉀,以滿足辣椒果實膨大的需要。
種植辣椒時宜選用地勢較高、排水灌溉方便、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種植。在移栽之前,要仔細地整理土壤,溝渠要通暢。做到深開溝、高培土、降低土壤含水量。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時,要避免病原菌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反濺到植株下部葉片或果實上。栽培密度不宜過大,及時整枝打杈,去除植株底部的老葉、枯葉、黃葉,讓田間通風透光,促進果實發(fā)育。當空氣相對濕度大于95%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可通過修剪、通風、撒草木灰等方式降低濕度,抑制病菌的繁殖。除草時不要傷到根,靠近根系處宜淺,遠離根系處可稍深,減少病害從受傷的辣椒根部侵入。果實成熟時及時收獲,特別是近地果實應較早收獲。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500倍液,或52.5%惡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600倍液,或60%防霉寶可溶性水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以上藥劑對水均勻噴霧,視病情5~7天1次,連續(xù)噴2~3次可有效防治辣椒綿腐病。為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藥劑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