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輝 林益斌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醫(yī)院兒科,福建漳州 363199
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LRTI)是臨床兒科的高發(fā)病,致病因素為維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是指1年內(nèi)重復性的下呼吸道感染癥狀,發(fā)病較急,進展較快[1]。RLRTI的臨床癥狀為腹瀉、鼻塞、嘔吐和流涕,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機體健康。其常用藥為抗生素,但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需要合理選擇藥物種類[2]。目前,臨床首選治療藥物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主要為阿奇霉素??赏ㄟ^松弛氣道平滑肌,緩解氣促、咳嗽等癥;同時抗炎促進炎癥吸收,結(jié)合細菌細胞亞基,干擾轉(zhuǎn)肽過程,阻斷蛋白質(zhì)合成[3-4]。但因抗生素的濫用,耐藥性嚴重,單用阿奇霉素治療,療效欠佳?;谝陨锨闆r,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二醫(yī)院(我院)兒科治療的80例RLRTI患兒,用于分析小劑量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同孟魯司特鈉的治療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兒科治療的80例RLRTI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研究組40例,男女患兒分別為22、18例;年齡5個月至12歲,平均(3.57±0.45)歲;病程6個月至2年,平均(1.02±0.24)年。對照組40例,男女患兒分別為23、17例;年齡4個月至13歲,平均(3.65±0.58)歲;病程7個月至2年,平均(1.08±0.26)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會議中的診斷標準[5]。納入標準: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較佳;患兒與家屬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或肝腎功能障礙;入院2周前曾接受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白三烯類抑制劑或免疫抑制劑治療;合并免疫缺陷病史或家族遺傳史。
兩組患兒均進行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采取小劑量AZI單純治療,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河北華威得菲爾藥業(yè),國藥準字 H20063830)的劑量為每次5 mg/kg,每日口服1次,每周用藥3 d為1個療程。研究組的AZI療法同對照組,加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山東魯南貝特制藥,國藥準字 H20083330)治療,于每晚睡前口服4 mg,1個療程為7 d。兩組均治療3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及納差、腹瀉、嘔吐、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療效:咳嗽、氣喘、身體發(fā)熱和喉中有痰等癥狀基本消失,肺啰音消失;初無效:咳嗽、氣喘等癥狀有改善,肺啰音基本消失;無效:咳嗽、氣喘等癥狀無變化,肺啰音無改善[6]。總有效率=顯著療效率+初見療效率。隨訪6個月,記錄0~2、3~4、5~6個月的復發(fā)率。治療前與隨訪6個月后,采集患兒的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N)、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總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實驗室指標。
數(shù)據(jù)處理經(jīng)由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n(%)]表示,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比較[n(%)]
研究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隨訪6個月,研究組患兒在不同時間段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復發(fā)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兒 N、WBC、PCT、hs-CRP、總IgE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訪6個月,兩組患兒N、WBC、PCT、hs-CRP、總 IgE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組患兒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兒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注 同組較治療前比較,aP < 0.05;N:中性粒細胞;WBC:白細胞計數(shù);PCT:降鈣素原;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gE:免疫球蛋白E
組別 n N(×109/L) WBC(×109/L) PCT(μg/ml) hs-CRP(ng/L) 總IgE(kU/L)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治療前 隨訪6個月研究組 4012.18±2.323.28±0.68a15.96±3.15 7.22±0.78a2.35±0.970.20±0.11a34.48±2.65 6.77±0.58a251.66±8.52240.24±7.32a對照組 4012.20±2.336.24±0.69a15.98±3.1910.74±0.95a2.38±0.940.59±0.13a34.50±2.6116.52±0.61a250.97±8.55246.15±7.24a t值 0.038 19.324 0.028 18.112 0.140 14.484 0.034 73.260 0.362 3.630 P值 0.969 0.000 0.978 0.000 0.889 0.000 0.973 0.000 0.719 0.001
家庭與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臨床兒科的疾病種類逐漸增多,其中以RLRTI較為頻發(fā)。該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下降、父母吸煙史、家庭教育背景因素、體質(zhì)較弱等。該病的病原體為病毒,且以巨細胞病毒感染為主。臨床多使用抗生素治療該病,可在指南指導下合理選擇抗生素種類,但現(xiàn)階段多存在抗生素濫用等情況,進而導致耐藥性,影響整體療效。此外,抗生素無法從源頭上治療該病,且濫用抗生素是患兒過敏的主要原因??侷gE水平是過敏反應的特異性評價指標,可以檢出RLRTI的特應性反應[7]?;純旱奶貞泽w質(zhì)也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原因是病原體有效黏附于呼吸道上皮,會使呼吸道黏膜通透性增強,進而增加病毒與細菌免疫反應,若未采取過敏因素的針對性療法,則患兒接觸到過敏原后便會出現(xiàn)流涕和咳嗽癥狀[8-9]。多數(shù)患兒家屬不了解過敏反應表現(xiàn),會反復就診于醫(yī)院,進而導致交叉感染,使患兒出現(xiàn)咳痰或發(fā)熱等呼吸道感染癥狀,進而采取抗生素治療。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80.00%);研究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7.50%)低于對照組(27.50%);隨訪0~2個月,研究組患兒的復發(fā)率(2.50%)低于對照組(15.00%),隨訪3~4個月,研究組患兒的復發(fā)率(5.00%)低于對照組(20.00%),隨訪5~6個月,研究組患兒的復發(fā)率(5.00%)低于對照組(22.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Cheng等[10]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對于AZI的使用劑量具有指導意義,可以保證用藥安全效益。隨訪6個月后,研究組患兒的N水平為(3.28±0.68)×109/L,WBC水 平 為(7.22±0.78)×109/L,PCT水 平 為(0.20±0.11)μg/ml,hs-CRP 水平為(6.77±0.58)ng/L,總IgE水平為(240.24±7.32)kU/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實驗室指標中,PCT可以鑒別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其診斷準確率為65%以上,聯(lián)合hs-CRP檢測可以評價患兒的疾病程度,確定病原體類型,進而保證抗生素的用藥合理性。細菌性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采取阿奇霉素治療可以發(fā)揮較高的抗菌能力,其抗菌譜廣泛,可以覆蓋肺炎鏈球菌,且能調(diào)節(jié)患兒的機體免疫力,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量,對趨化因子釋放同樣有調(diào)節(jié)作用[11]。AZI治療后可以促進腫瘤壞死因子凋亡,對于患兒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較佳。但需注意的是,阿奇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單純治療的效果有限[12]。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可以發(fā)揮藥物間協(xié)同作用,孟魯司特鈉是應用率較高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CysLT)具有抑制作用,其由肥大細胞有效合成,可以避免體內(nèi)生成嗜酸性粒細胞。CysLT的炎性遞質(zhì)作用較強效,由多種細胞進行釋放,其受體分布于氣道巨噬細胞與平滑肌細胞內(nèi),且CysLT與過敏反應和哮喘有關(guān)。哮喘發(fā)病過程中,白三烯介導的氣道反應,如黏液分泌、支氣管舒張和血管通透性會影響到嗜酸粒細胞的聚集過程[13-14]。在過敏反應中,暴露過敏原后會產(chǎn)生遲發(fā)相與速發(fā)相反應,進而加重過敏癥狀。口服用藥3 h后,孟魯司特鈉的血漿藥物濃度達峰值,生物利用度為65%,睡前用藥可保證藥效穩(wěn)定發(fā)揮,且血漿中并未檢出藥物代謝物,用藥安全性較高[15]。本研究中聯(lián)合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少,整體療效較佳,說明AZI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的療效較佳,且AZI的低濃度用藥和體內(nèi)產(chǎn)生的藥效呈劑量相關(guān)性,即用藥劑量越多,藥效越強,藥物的血藥濃度更高。本研究選擇的小劑量AZI,將藥物劑量縮減至正常劑量的50%,但療效并未受影響,證實小劑量用藥的效果也比較理想。但本研究的時限較短,未分析患兒的用藥依從性,可延長研究時限,綜合考慮患兒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等因素,深入開展本項研究。
綜上,小劑量AZI同孟魯司特鈉治療可以獲得較佳療效,減少復發(fā)和藥物不良反應,可廣泛性用于RLRTI患兒的疾病治療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