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林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三醫(y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上腹不適、肝區(qū)痛、食欲減退等,少數(shù)患者有黃疸、發(fā)熱征象。乙型肝炎發(fā)病后,會造成肝功能異常,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流行病學顯示,乙型肝炎患者中,約有25%最終進展為肝硬化[1]。臨床治療時,抗病毒是關鍵,旨在抑制HBV 病毒復制,預防或延緩肝硬化。其中,恩替卡韋的使用比較普遍,但實踐表明單一用藥的效果不佳,無法改善遠期預后。而胸腺肽屬于免疫調節(jié)劑,可增強機體的抗病毒能力,修復受損的免疫功能[2]。本研究選取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三醫(yī)院在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6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恩替卡韋和胸腺肽聯(lián)合用藥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依據(jù),資料報告如下。
從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醫(yī)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選取76 例,按照不同用藥方案劃分為對照組、試驗組2 個組別,均為38 例。對照組中,有20 例是男性,有18 例是女性,構成比為52.63%、47.37%;最小的患者有34 歲、最大的患者有68 歲,計算平均值為(55.47±9.16)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6±1.75)年。試驗組中,有21 例是男性,有17 例是女性,構成比為55.26%、44.74%;最小的患者有33 歲、最大的患者有70 歲,計算平均值為(54.83±9.46)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12±1.68)年。2 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1)診斷標準:依據(j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經(jīng)超聲、病原學和肝功能檢查確診;(2)納入要求:資料真實完整,對本研究有正確認識,并在同意書上簽字;(3)排除患者:有明確精神病史,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合并惡性腫瘤等。
患者入院后,均靜脈輸液支持,使用保肝藥物,補充維生素和消化酶等,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共《局委煏r,對照組單用恩替卡韋片(由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052237),口服用藥,1 次/d,每次0.5 mg,治療時間6 個月。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用胸腺肽腸溶片(由西安迪賽生物藥業(yè)生產(chǎn),批號H19991176),口服用藥,3 次/d,每次20 mg,治療時間6 個月。
(1)觀察臨床療效,顯效的標準是: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DNA 定量(HBVDNA)均轉陰,肝功能恢復正常;好轉的標準是:血清HBeAg 和HBV-DNA 均轉陰,肝功能明顯改善;無效的標準是:血清HBeAg 和HBV-DNA 呈陽性,肝功能指標異常[4]??傆行适秋@效率和好轉率之和。
(2)治療前后,檢查肝纖維化指標,包括透明質酸酶(HA)、層粘連蛋白(LN)、IV 型膠原(IV-C),Ⅲ型前膠原(PCⅢ),正常參考值:HA<120 ng/mL,LN為50~180 ng/mL,IV-C 為30~140 ng/mL,PCⅢ<18 ng/mL[5]。
(3)治療前后,監(jiān)測肝功能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正常參考值:ALT<40 U/L,AST 為<40 U/L,TBIL 為1.71~17.1 μmol/L[6]。
(4)統(tǒng)計不良反應情況,常見如惡心、頭暈、過敏等。
利用Excel 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計算采用SPSS 25.0 軟件。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表示形式是(例數(shù),百分率),肝纖維化和肝功能指標的表示形式是(均數(shù)±標準差),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 檢驗。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中有36 例治療后達到有效標準。對照組中有30 例達到有效標準,可見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數(shù)據(jù)顯示,2 組治療前的HA、LN、IV-C、PCⅢ指標相近(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ng/mL,)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ng/mL,)
注: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數(shù)據(jù)顯示,2 組治療前的ALT、AST、TBIL 指標相近(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注: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中有3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中有5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可見試驗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例,%)
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HBV 病毒可經(jīng)血液、母嬰、性接觸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能力[7]。該類患者發(fā)病早期癥狀較輕,以頭暈、乏力、食欲減退為主;隨著病程延長,會出現(xiàn)肝掌、肝脾腫大等癥狀;進一步發(fā)展至失代償期,就會造成嚴重的肝功能損害。乙肝肝硬化的病理特征是肝纖維化,原因是HBV 病毒不斷復制,會激活炎癥反應,促使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最終引發(fā)肝纖維化。臨床治療時,抗病毒是關鍵,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免疫功能低下和HBV 病毒不斷復制密切相關,因此免疫調節(jié)劑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更加重要[8]。
趙亞玲[9]的研究中,對92 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進行分組比較,其中A 組46 例使用恩替卡韋治療,B 組46 例加用胸腺肽。結果顯示:B 組治療后的ALT、AST、TBIL 水平低于A 組,HBV-DNA 轉陰率高于A 組(95.65%vs82.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以76 例患者為對象,其中:①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更高,治療后的ALT、AST、TBIL 指標更低,和趙亞玲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聯(lián)合用藥能修復受損的肝功能;②試驗組治療后的HA、LN、IV-C、PCⅢ指標低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具有較強的抗纖維化效果,有利于遏制乙型肝炎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
從作用機制來看,恩替卡韋是抗HBV 病毒的一線藥物,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颊哂盟幒螅?jīng)磷酸化代謝形成三磷酸鹽,能促使HBV 病毒逆轉錄酶失活,從而抑制病毒復制,實現(xiàn)治療目標。但是,單一用藥易產(chǎn)生耐藥性,而且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減退,影響抗感染能力。胸腺肽能促使T 細胞成熟,增加淋巴因子受體的水平,從而調節(jié)、增強人體免疫功能[10]。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發(fā)揮出互補作用,進一步改善療效。文中研究顯示,2 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無顯著差異,說明聯(lián)合用藥不會增加副作用,患者可安全用藥。綜上,恩替卡韋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確切,可顯著緩解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指標,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