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榮
(湖北省鄂州市優(yōu)撫醫(yī)院 中醫(yī)皮膚科,湖北 鄂州 436000)
絲狀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黏膜所致的良性贅生物,民間稱之為線瘊,發(fā)病部位常見于頸部、面部、口周和眼瞼,其形態(tài)多為絲狀突起,無痛癢感,但數量較多,影響美觀。為探究鴉膽子浸出液外搽治療絲狀疣的臨床效果,找尋絲狀疣的經濟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收集我科2019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絲狀疣患者展開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絲狀疣患者52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26例。對照組中,男8例,女18例;年齡在17歲~68歲之間,平均(31.84±4.23)歲;病灶部位位于頸部14例,面部8例,口周3例,眼瞼部1例。觀察組中,男7例,女19例;年齡在20歲~69歲之間,平均(32.01±4.77)歲;病灶部位位于頸部17例,面部4例,口周4例,眼瞼部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直接用醫(yī)用棉簽蘸取噴昔洛韋乳膏涂于疣體表面,用消毒紗布塊敷蓋固定。每次30 min,每天2次~3次,療程為2周。
外搽鴉膽子浸出液。鴉膽子浸出液制備方法:取干燥后的鴉膽子50 g粉碎成粗顆粒,加75 %醫(yī)用乙醇100 mL,放入玻璃容器密封儲存1周備用。用醫(yī)用棉簽蘸取鴉膽子浸出液涂于疣體表面,涂抹過程中盡量避免藥液流至正常皮膚,每次30 min,每天2次~3次,療程為2周。
顯效:疣體數目或面積減少70 %以上;有效:疣體數目或面積減少30 %~70 %;無效:疣體數目或面積減少<30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復發(fā)率。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3.2 兩組不良反應率與復發(fā)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率與復發(fā)率情況比較 例
戴×,女,55歲,因“頸部皮膚贅生物2 a余”來我科就診。查看皮損:頸部見密集分布細小絲狀突起,頂端輕度角質化。診斷:絲狀疣。囑患者用鴉膽子浸出液外涂,過程中避免液體流至正常皮膚。1周后來診,見多數疣體顏色變深,少許皮膚發(fā)紅,考慮藥液刺激所致,但不影響繼續(xù)用藥,2周后復診見絕大多數疣體已壞死脫落。
絲狀疣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無特定發(fā)病群體但嬰幼兒少見,發(fā)病率與年齡增長有關,青壯年時期最高。絲狀疣形態(tài)為膚色或灰棕色的單個細軟絲狀凸起,頂端粗糙、質地較硬,患者多無自覺癥狀。
隋·《諸病源候論·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里,粗強于肉,謂之疣目。”明代薛己《外科樞要》則指出:“疣屬肝膽少陽經,風熱血燥,或怒動肝火,或肝客淫氣所發(fā)。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闭J為本病病在少陽,其病機以虛證為本,本虛標實。對于絲狀疣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有灸治、藥物外敷、鹽敷、線扎等,現代醫(yī)學對于本病的治療通常采用手術切除或冷凍治療,但對于皮膚顏色較深的患者,可能導致創(chuàng)面增大、色素沉著等并發(fā)癥[1],若絲狀疣數量較多,且皮損細小,多次局部麻醉可能致使局部皮膚腫脹。
目前,我國對絲狀疣的治療主要采用離子外科、微波、液氮冷凍、電凝、光動力、二氧化碳激光等方法,此類方法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成本高,推廣難度大[2~3]。在國外,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局部應用咪喹莫特、激光聯合抗病毒藥物甚至化療(如阿糖胞苷)等,但在國內應用較少[4]。
鴉膽子為苦木科植物的成熟果實,含有水溶性成分及植物油兩部分,鴉膽子苦寒有毒,功能燥濕、解毒、殺蟲[5]。近年來,隨著對鴉膽子的進一步開發(fā),發(fā)現鴉膽子浸出液成分含生物堿、糖甙、酚性成分和鴉膽子酸,能夠很大程度上保留鴉膽子的有效成分,對疣體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可用于治療痢疾、瘧疾、扁平疣等,可以用于尖銳濕疣和肝癌[6]。鴉膽子仁是一種毒性物質,能引起組織細胞的變性和壞死,其作用機制為:①抑制病毒的氧吸收,導致病毒因缺氧而死亡。②改變病毒的膜通透性,增加對藥物的通透性,增加細胞內抗病毒藥物的濃度,產生殺滅或抑制病毒的作用。③通過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可以殺滅或抑制病毒,從而破壞疣體,最終壞死脫落。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表明,鴉膽子浸出液滲透性較強,藥液中的微分子能迅速通過表皮細胞間隙到達基底層,但不會進入真皮層,不會損傷真皮層和皮下組織,亦不會造成皮膚疤痕。鴉膽子浸出液滲入疣表面和皮下,加速表皮細胞代謝,促進疣體及周圍潛伏病毒區(qū)表皮細胞的脫落和萎縮[7]。另一方面可以調節(jié)機體局部免疫活性,抑制人乳頭瘤病毒的復制和增殖,減少疣的復發(f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由于鴉膽子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用藥前應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在治療過程中做好皮損預處理和周圍皮膚黏膜的保護,避免藥物對周邊皮膚的損傷,涂藥后可使用沙棘油修復,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減少用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并做到定時的隨訪指導,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和復發(fā)概率,進而取得滿意的效果[8~9]。
綜上所述,絲狀疣患者采用鴉膽子浸出液外搽的治療方法,制備方法簡單易學,治療效果良好,安全性和清除率高,可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