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燕,武瑾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慢阻肺是臨床發(fā)生風險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且難以治愈[1],患者在出院后仍易反復發(fā)作,生活質(zhì)量嚴重降低[2]。研究證實,機體的迷走神經(jīng)是掌控肺黏膜黏液分泌的關(guān)鍵,也是造成支氣管平滑肌張力提升的主要原因[3]。臨床上常用糖皮質(zhì)激素(布地奈德等)霧化吸入的方案開展治療[4],該方案能夠發(fā)揮良好抗炎作用,有效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顯著改善患者癥狀[5]。但因激素類藥物應用過程中存在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輔以科學、有效護理干預手段對提升安全性至關(guān)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討預見性護理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患者過程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zhí)行,選擇2019 年8 月—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jīng)我院肺功能、血氣指標檢查確診為慢阻肺;②既往病歷資料完整;③入組時患者病情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且無生命危險。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損傷;②凝血功能障礙;③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虎艽嬖诰裾系K類疾??;⑤需要長時間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進行治療的患者;⑥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剔除標準:①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②主動要求退出本研究的患者;③未遵循本研究要求的患者;④不能進行隨訪或失訪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研究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0~66 歲,平均年齡(58.75±2.27)歲;病程6~10 年,平均病程(7.44±1.14)年;研究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3~69 歲,平均年齡(58.85±2.14)歲;病程5~11 年,平均病程(7.35±1.1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依照既定護理流程開展相關(guān)護理操作,即行入院護理(體征檢查、病情監(jiān)測等)、霧化吸入護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霧化吸入溶液配制等)、健康教育(宣講慢阻肺及霧化吸入基礎(chǔ)知識)及出院后指導(遵醫(yī)用藥、按期隨訪等)內(nèi)容。研究組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步驟如下(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1 名呼吸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1 名護士長及若干護理人員組成,在研究開始前針對既往慢阻肺患者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后不良反應、意外事件以及恢復不佳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整理,結(jié)合科室內(nèi)患者現(xiàn)狀,就可預見事件討論并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2)可預見事件及針對性干預措施:①入院時病房環(huán)境不適感:保持干凈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勤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暢通,按期進行消毒;②疾病認知不全:健康宣教,講解有關(guān)慢阻肺疾病、治療、護理等內(nèi)容,并向患者及其家屬發(fā)放日常護理注意手冊,以保證出院后仍可進行規(guī)范、有效的日常護理;③負性情緒滋生:給予心理干預,耐心解釋疾病出現(xiàn)原因、癥狀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引導患者傾訴自身疑慮,及時解答,積極與患者建立聯(lián)系以便實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況,針對負性情緒采取有效手段進行疏導,以保持患者積極正向心態(tài);④糖皮質(zhì)激素霧化吸入治療認識不足: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霧化吸入操作流程、作用及注意事項,此外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征,協(xié)助進行吸痰、吸氧、翻身、拍背等措施,嚴格控制飲食,以低鹽、低脂、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切忌攝入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⑤體位所致呼吸壓力:因慢阻肺人群均為中老年人群(≥50 歲),自身呼吸功能欠佳,部分患者病情嚴重無法坐臥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而采取仰臥位時可一定程度加重患者呼吸壓力,若伴有呼吸無力,意識模糊者,還應給予面罩吸入,并將床頭適當抬高30°;待霧化吸入后,可依據(jù)患者病情適當進行腹式呼吸或有氧運動等康復訓練方法;⑥糖皮質(zhì)激素霧化吸入所致不良反應:予以針對性用藥指導,告知藥物適應人群、超敏反應、使用頻次及劑量、聯(lián)合藥物使用、準備使用及預充等方面內(nèi)容,面對異常情況及時處理,譬如霧化吸入時未見霧液噴出或少量,應檢查是否存在藥物堵塞,可予以清潔消毒或作更換處理,且依據(jù)患者病情酌情增加藥物劑量時,護理人員要在旁看護;此外,若發(fā)生惡心、嘔吐或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應作對癥處理,若嚴重時應告知醫(yī)師作急救處置,另做好霧化吸入器具的清潔消毒工作,以防范交叉感染;⑦出院后盲目性開展護理:護理人員應做好出院隨訪,提示患者復查時間,并叮囑患者出院后仍需進行康復鍛煉,以月為單位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以評估患者的恢復進度,并解決患者疑問。
①癥狀消失時間:包含咳嗽啰音以及喘憋癥狀消失所用時間。②血氣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5 個月分別抽取5 ml 動脈血,以全自動血氣分析儀(雷度米特醫(yī)療設(shè)備,ABL90)對兩組患者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pH 進行檢測。③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由本院自擬調(diào)查問卷評估健康知識掌握度,總分100分,80~100 分計完全掌握,60~80 分計基本掌握,<60 分計未掌握;依據(jù)服藥依從性量表(Morisky)評估患者依從性,總分8 分,評分越高,依從性越好。④不良反應:包括胸痛、惡心、心率加快、嘔吐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比較[(±s),分]
表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健康知識掌握度 依從性研究組 40 86.35±8.23 7.13±0.52對照組 40 63.08±6.02 5.87±0.61 t 值 13.110 9.030 P 值 0.000 0.000
研究組咳嗽消失、啰音消失以及喘憋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咳嗽消失 啰音消失 喘憋消失研究組 40 5.11±1.42 4.89±1.35 3.48±0.87對照組 40 6.98±1.64 6.88±1.44 4.99±1.14 t 值 5.452 6.376 6.660 P 值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護理后PaO2、pH 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PaO2(mmHg) PaCO2(mmHg) pH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0 52.48±1.24 62.98±1.06 67.09±0.11 57.84±0.34 7.23±0.08 7.41±0.06對照組 40 52.45±1.32 58.15±1.88 67.08±0.16 61.48±0.26 7.22±0.09 7.30±0.05 t 值 0.105 14.154 0.326 53.786 0.525 8.908 P 值 0.917 0.000 0.745 0.000 0.601 0.000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預見性護理可提升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的慢阻肺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及依從性,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慢阻肺患者對自身疾病及霧化吸入治療基礎(chǔ)知識缺乏認識,通過慢阻肺疾病、治療、護理等內(nèi)容宣教及霧化吸入操作流程、作用及注意事項講解,可增強患者疾病重視度,提升治療依從性;②因患者病情差異,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體位選擇有所差異,應及時告知不同體位注意事項、配合要點,且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能伴發(fā)相關(guān)不良反應,應于治療前后宣講藥物適應人群、超敏反應、使用頻次及劑量、聯(lián)合藥物使用、準備使用及預充等方面內(nèi)容,在整個治療過程全方位加強疾病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識掌握度,建立疾病治愈信心,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咳嗽消失、啰音消失以及喘憋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可提升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的慢阻肺患者癥狀緩解效果。具體分析[6]:作為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的布地奈德具有較高親脂性,經(jīng)霧化吸入后可于呼吸道黏膜迅速沉積,由此血管通透性降低,局部高血藥濃度得以保持,進而發(fā)揮良好抗炎作用,由此可有效減輕黏膜水腫、減少黏液分泌并改善支氣管痙攣,進而恢復通氣功能以緩解咳嗽及喘憋等癥狀。而于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預見性護理,針對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認識不足由護理人員詳細講解相關(guān)操作流程、作用及注意事項,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征,及時給予吸痰、吸氧、翻身、拍背等措施,有利于癥狀進一步緩解,且于圍護理期間對病房環(huán)境、健康宣教、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進行加強,可使患者處于舒適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飲食行為及積極正向心態(tài),并適度運動,可提升機體整體免疫力,促進癥狀緩解。
研究組護理后PaO2、pH 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預見性護理可改善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的慢阻肺患者血氣指標。究其原因[7]:因本研究納入慢阻肺患者均為中老年人群,普遍通氣功能不佳,且部分患者因病情嚴重者,只能行仰臥位下霧化吸入,針對呼吸無力,意識模糊者,還需給予面罩吸入,并將床頭適當抬高30°。此時,規(guī)范指導進行用口吸氣/用鼻呼氣,可保證藥液充分沉降作用于氣道,可使患者呼吸平穩(wěn);面罩吸入有助于藥效發(fā)揮,床頭適當提高可幫助胸腔擴充;待霧化吸入后,依據(jù)患者病情適當進行腹式呼吸或有氧運動等康復訓練方法可增強肺功能,恢復肺部正常通氣,進而達到血氣指標。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預見性護理可降低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的慢阻肺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布地奈德以霧化吸入方式可在局部產(chǎn)生較高血藥濃度,不易入血產(chǎn)生全身性反應,并以原形或結(jié)合方式經(jīng)腎排泄,便于清除。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呼吸加快等不良反應[8]。而預見性護理可及時對霧化吸入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嚴格規(guī)范清潔消毒工作,譬如霧化吸入前30 min 提醒患者切勿進食,霧化吸入時控制氧流量使藥液充分抵達支氣管,霧化吸入完畢后及時用毛巾將口、鼻及面部霧液擦干,避免霧液刺激皮膚,以上措施可一定程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干預用于布地奈德治療的慢阻肺患者,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率,對促進患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