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洲,宋金禮,殷 鵬
(1.神華國能哈密電廠,新疆 哈密 839000;2.遼寧東科電力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79;3.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
燃煤電站排放的NOx約占煤燃燒排放NOx的40%以上[1],是造成霧霾、酸雨、臭氧層破壞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tǒng)(SCR)以其技術成熟、脫硝效率高、運行可靠以及二次污染較低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國內外燃煤電廠應用最廣泛的煙氣脫硝技術[2]。但在電廠實際運行時,由于受到超低排放的影響,運行人員盲目噴氨,導致SCR出口氨逃逸率增大,從而導致NOx排放不達標以及SCR設備腐蝕、空預器堵塞等問題[3]。董陳等[4]對某600 MW機組SCR進行模擬,結果表明,在煙道擴口段和轉向段加裝導流板葉片,催化劑入口截面處的煙氣速度分布及NH3質量濃度相對標準偏差都得到明顯改善。李壯揚等[5]通過在SCR入口煙道漸擴段增設導流板、在原有導流板組的基礎上優(yōu)化導流板數和形狀,使得首層催化劑前截面的速度分布和NH3體積分數分布相對標準偏差系數都降低,發(fā)現均流裝置部件對速度分布矯正效果明顯,對NH3體積分數分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沈丹等[6]以600 MW燃煤機組的SCR反應器為對象,對脫硝反應器內3種導流板的流場分布狀況進行數值模擬,并分析了不同導流板下的流速變化和不均勻程度,獲得了較為理想的導流板形狀和流場分布。汪洋等[7]對脫硝反應器煙氣整流格柵流場進行數值模擬,并分析了導流板間距、長度及板夾角等結構參數對反應器流場分布的影響,確定了獲得反應器最佳流場的結構參數。
本文對660 MW塔式鍋爐SCR反應器中的煙氣流動情況進行數值模擬,以SCR煙道煙氣速度場分布情況為依據對導流板進行設計,進行流場優(yōu)化,改善SCR出口氨逃逸率大、流場分布不均的情況。
某電廠660 MW機組鍋爐為上海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超臨界壓力、單爐膛塔式布置、四角切向燃燒、擺動噴嘴調溫、一次再熱、平衡通風、全鋼架懸吊結構、緊身封閉布置鍋爐。以鍋爐SCR脫硝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煙氣由省煤器出口后經過一個拐彎進入水平煙道,又經過一直角彎通過整流格柵,最后進入催化劑層。
改造前脫硝入口煙氣流場不均,催化劑出現大面積破損情況,堵灰嚴重,氨逃逸超標,造成下游空氣預熱器蓄熱元件冷端產生結晶及低溫腐蝕,單臺機組脫硝單耗高。
按照現場實際情況,采用1∶1對SCR系統(tǒng)進行建模,整流格柵位置按照支撐梁的分塊對其36個區(qū)域的支撐梁和擋板進行建模。SCR脫硝系統(tǒng)三維尺寸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SCR脫硝裝置幾何模型
本次模擬采用k-ε湍流模型,模型入口采用速度入口,出口采用壓力出口邊界條件,導流板及壁面均設定為壁面條件。
計算過程做如下假設:不考慮飛灰對流場的影響,視煙氣為單相不可壓縮流體,連續(xù)介質,且定常流動;不考慮NOx與還原劑的催化氧化反應、溫度場等,僅對煙氣流場進行數值模擬。
原煙道流場分布如圖2—圖4所示。根據模擬結果,省煤器出口轉向處流場分布不均勻,煙氣偏向后墻,前墻煙氣存在低速區(qū),并且在轉向處存在死區(qū)。反應器前煙氣流場同樣不均勻,煙道中間區(qū)域流場存在低速區(qū),整流格柵區(qū)域受到支撐梁的影響,流場分布存在大量低速區(qū)。
圖2 優(yōu)化前整體流線
圖3 優(yōu)化前噴氨格柵前流場矢量圖
圖4 優(yōu)化前反應器前流場矢量圖
由于流場分布的差異大,導致進入SCR的煙氣分布不均勻,勢必會降低SCR的性能,使脫硝效率降低,氨逃逸率增大。
通過對整流格柵上游流速進行預測,有些區(qū)域必然會存在大量積灰情況,如圖5所示,機組檢修期間對現場實際積灰情況進行檢查,與預測結果有較好的吻合性。
圖5 整流格柵上游積灰分布預測
由于煙氣流場的不均勻分布,現場噴氨格柵采用不均勻噴射。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對催化劑上游氨氮比分布進行模擬,可見氨氮比分布不均勻,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優(yōu)化前催化劑上游氨氮比分布云圖
針對上述問題,對SCR入口轉向處煙道添加弧形導流板,消除因直角轉向造成的低速區(qū)。
優(yōu)化后煙道流場分布如圖7—圖9所示。轉向處煙氣死區(qū)基本消除,轉向后前、后墻的低速區(qū)與高速區(qū)同樣消除,反應器前煙氣更加均勻,整個煙道內煙氣分布趨于均勻。
圖7 優(yōu)化后整體流線
圖8 優(yōu)化后噴氨格柵前流場矢量圖
圖9 優(yōu)化后反應器前流場矢量圖
催化劑上游氨氮比分布較優(yōu)化前明顯更均勻,氨氮比由優(yōu)化前的0.8~1.2變?yōu)?.9~1.1。
煙氣流場與氨氮比分布均勻,可有效提高SCR脫硝效率,降低氨逃逸率,預防空預器堵塞,結果如圖10所示。
圖10 優(yōu)化后催化劑上游氨氮比分布云圖
為檢驗優(yōu)化后實際運行效果,機組在660 MW負荷下對脫硝入口NOx質量濃度、煙氣流速、煙氣溫度以及氨逃逸率進行實際測量,試驗結果如圖11—圖14所示。
圖11 脫硝入口NOx質量濃度測試結果
圖12 脫硝入口煙氣流速測試結果
圖13 脫硝入口煙氣溫度測試結果
圖14 脫硝出口氨逃逸測試結果
SCR反應器入口NOx質量濃度均值為104 mg/Nm3,不均勻度為4.73%;SCR反應器入口煙氣流速均值為13.58 m/s,不均勻度為12.76%;SCR反應器入口煙氣溫度均值為349.1 ℃,不均勻度為0.22%;SCR反應器出口氨逃逸分布不均,氨逃逸平均值為3.61 mg/Nm3,測孔位置氨逃逸超標嚴重,高達7 mg/Nm3。
本文以660 MW塔式鍋爐為研究背景,基于SCR系統(tǒng)存在流場不均及氨逃逸率大等問題,對SCR入口煙氣流場進行模擬優(yōu)化。本次優(yōu)化改造后,脫硝入口NOx質量濃度分布的相對偏差、入口煙溫及煙氣流速分布偏差都得到明顯改善,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