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根
(江西省黎川縣中醫(yī)院,江西 黎川 344600)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并發(fā)癥,臨床多表現(xiàn)出貧血面容、畏寒乏力等癥狀,甚至會誘發(fā)心血管?。?]。臨床多用重組人促紅素、鐵劑治療腎性貧血,其中重組人促紅素可促進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糾正貧血狀態(tài)[2]。但對嚴重缺鐵的腎性貧血療效較差。腎性貧血屬中醫(yī)“虛癆”、“腎癆”范疇。病機為腎精虧虛、脾腎衰憊、濁邪內(nèi)停、淤血阻絡(luò)、氣血雙虛,治療需以健脾養(yǎng)胃、補血寧心為主[3]。健脾生血片具有健脾和胃、養(yǎng)血安神之效[4]。本研究用健脾生血片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治療腎性貧血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患者,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5~76歲,平均(70.21±1.62)歲;腎性貧血病程5~8個月,平均(6.65±0.35)個月;慢性腎炎17例,糖尿病腎病12例,高血壓腎病6例;腎小球濾過率平均為(25.32±2.18)mL/min。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64~76歲,平均(70.13±1.22)歲;腎性貧血病程4~10個月,平均(6.59±0.43)個月;慢性腎炎15例,糖尿病腎病13例,高血壓腎病7例;入院時腎小球濾過率平均為(24.97±2.23)mL/min。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腎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修訂版)》[5]腎性貧血診斷標準,且經(jīng)體格、影響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證實;②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脾腎氣陰兩虛證的診斷標準,主癥為倦怠無力、腰酸膝軟、口干咽燥、五心煩熱,次癥為夜尿清長,舌脈為舌淡有齒痕、脈沉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每周維持血液透析2~3次,病情穩(wěn)定至少1個月;③治療前1個月內(nèi)無鐵劑應用史;④可耐受研究藥物;⑤患者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②嚴重肝功能不全;③急慢性失血;④骨髓造血功能障礙;⑤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紅蛋白病、多發(fā)性骨髓瘤。
兩組均實施對癥綜合治療。將蔗糖鐵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17,規(guī)格5mL:100mg(以鐵計)]加入到0.9%生理鹽水200mL中稀釋,靜脈滴注30min,1次1支,1周2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根據(jù)具體病癥及時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同時注重調(diào)節(jié)患者飲食結(jié)構(gòu)。靜脈注射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33011,10000IU:1mL/支),起始劑量每周150IU/kg,每周分3次給藥,若紅細胞壓積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15~30IU/kg增加劑量,但最高增加劑量不可超過30IU/kg/周。如果紅細胞壓積達到30~33vol%,將劑量調(diào)整至治療劑量的2/3并2周檢查1次紅細胞壓積以調(diào)整劑量。連續(xù)治療2個月。
觀察組加服健脾生血片[健民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66,(含鐵元素20mg)]1.8g,日3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
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估中醫(yī)證候積分,將癥狀按無、輕、中、重分級,主癥分別計0、2、4、6分,次癥計0、1、2、3分,舌脈分為正常0分、非正常1分,總分為28分,得分與病情程度呈正比。
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血紅蛋白(hemoglobin,Hb)、紅細胞比容(hematocrit,HT)水平。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型號AU680)檢測Scr水平,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上海童鑫科技有限公司,型號BKI2200)檢測血清SF水平。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疼、乏力、低熱、關(guān)節(jié)痛、肌痛等。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2個月 t P觀察組 35 21.95±2.21 6.96±0.63 76.451 <0.001對照組 35 21.58±2.16 12.39±1.36 31.418 <0.001 t 0.708 21.433 P 0.48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及SF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及SF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及SF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Hb(g·L-1) HT(%) SF(μg·L-1)治療前 觀察組 35 92.25±8.38 20.58±2.35 146.27±28.36對照組 35 92.48±8.45 20.45±2.24 152.32±26.23 t 0.114 0.237 0.927 P 0.909 0.814 0.357治療2個月觀察組 35 115.46±11.28*36.58±3.36*212.75±35.13*對照組 35 99.36±11.21*31.67±3.45*182.46±32.28*t 5.989 6.032 3.756 P<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鐵蛋白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鐵蛋白水平比較 (μmol·L-1,±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鐵蛋白水平比較 (μmol·L-1,±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2個月 t P觀察組 35 472.32±45.23 229.75±25.22 43.899 <0.001對照組 35 468.27±47.19 250.46±32.31 41.194 <0.001 t 0.367 2.989 P 0.715 0.004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中醫(yī)認為,腎性貧血多與腎虛髓虧、脾虛氣血生化無源、濁瘀互結(jié)有關(guān)。清代費伯雄在《醫(yī)醇剩義·虛勞最重脾腎論》言:“虛勞內(nèi)傷不出氣血兩途,治氣血者莫重于脾腎……”可見治療腎性貧血治當以健脾養(yǎng)胃、補血寧心為主[7]。
健脾生血片中黃芪、黨參、白術(shù)益氣補脾,茯苓、山藥健脾養(yǎng)胃,大棗養(yǎng)血安神,雞內(nèi)金健脾和胃,麥冬養(yǎng)陰,五味子生津益氣、安心補腎,龍骨、龜甲、牡蠣平肝安神,硫酸亞鐵補鐵。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養(yǎng)血安神之功[8]。
健脾生血片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可改善血常規(guī)指標及SF水平,減輕貧血癥狀,促進腎功能恢復。健脾生血片中黃芪可加快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并向紅系細胞分化,促進外周血中各類血細胞的生成、發(fā)育、成熟,利于改善Hb、HT水平,從而促進腎功能恢復,改善Scr濃度;黨參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增加紅細胞數(shù)及Hb含量;硫酸亞鐵可補充流失的鐵元素,改善SF水平,糾正貧血[9]。重組人促紅素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并補充機體流失的鐵、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腎功能恢復[10]。因此,二者聯(lián)用效果較好。
健脾生血片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治療腎性貧血效果較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