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春雷
說到狷急之人,我想到王藍田,王述。他吃雞蛋的搞怪故事,《世說新語》里描述得很生動,這里就不贅言了。其實王藍田是一個很正派的人,就是對提拔他的恩人宰相王導,也是有一說一,從不討好賣乖。有一次聚會,王導每說一句,下屬們都大聲叫好,這讓坐在末座的王藍田很不爽,他站起來說:“王丞相不是堯舜,哪能事事都做得對?”王藍田的話,雖然很煞風景,但卻得到王導的肯定??上У氖牵廊擞浀米〉?,好像并不是王述正派的優(yōu)點,而是他性急的缺點。
雖然古人強調(diào),“不以一眚掩大德”,但是,雍容大度,氣定神閑,是一種君子之風,一個人,一旦犯了性急的毛病,似乎就不能入君子的門墻,而須雜廁小人的行列。孔子及其弟子當年被匡人圍困,三日不火食,饑腸轆轆,弟子們都焦急萬分,但是孔子卻弦歌不輟,這的確顯示出一種大家風范。我們常常欣賞這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高貴氣度,所以王述的狷急,在君子看來,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幼稚得可笑。
蘇軾《陌上花》詩序中,記載了一個動人的傳說:“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眳峭跖瓮蹂鷼w來的心情,肯定是急切的,但他卻在書信中叮囑王妃“緩緩歸”,不要太急迫,這就顯示出一種動人的體貼情懷。吳王不是以“王”的身份居高臨下給王妃下命令,而是一種溫情的告白,“緩緩歸”三字,展現(xiàn)出吳王充滿人性的一面,給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王安石《北山》詩中有:“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蓖醢彩谒紊褡跁r候?qū)嵭懈镄拢且粋€雷厲風行的政治人物,但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是王安石的另一面。賦閑在家的王安石,也開始在大自然中消磨光陰,涵養(yǎng)性情。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人生并非總是戰(zhàn)場,戰(zhàn)斗間歇,也是需要喝喝茶,賞賞花的。從某種角度說,王安石像是一個在戰(zhàn)場上打了敗仗的人,但讀他這首詩,我們卻感受不到一個敗軍之將的懊喪頹廢之氣。且不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單是他在詩中表現(xiàn)出的那份淡泊坦蕩的情懷,就可見這個人的氣度不凡。
歷史上,謝安同樣是一個相當有氣度的宰相。淝水之戰(zhàn)戰(zhàn)況報來的時候,謝安正在同人下圍棋,聽說了捷報,卻不動聲色,只是淡淡說了句:“小兒輩大破賊!”絕沒有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表現(xiàn)。要知道,這一場戰(zhàn)役,對東晉來說,是生死戰(zhàn),敗了,東晉將再無立錐之地,只有逃到海上去了。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謝安的氣度,其實在年輕時,即慢慢養(yǎng)成。有一次謝安和王羲之、孫綽等一幫友人劃船到海上嬉戲,結(jié)果風濤大作,王羲之等人神色大變,紛紛要求調(diào)轉(zhuǎn)船頭返回,謝安卻氣定神閑,悠然吹著口哨,讓船夫繼續(xù)往海的深處進發(fā)。“緩”說到底就是一種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的人格風范,是一種舉重若輕、抓大放小的辦事藝術(shù)。
我家有個斗方,上書林語堂的四句話,其中一句是:“緩者有雅致。”我很欣賞這句話,也用它來自勉。一個人要成為一個“緩者”,是要有一番修煉的功夫的。這又讓我想到《菜根譚》中的名言:“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不然操持未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边@段話實在說得好。緩者的雅致,是要在“濃艷場中”“紛紜境上”經(jīng)歷一番磨折,才會有的。就像海上的風濤,砥礪出謝安不喜不懼的氣度,這才有淝水戰(zhàn)場,指揮若定。
王喆《恨歡遲》中言:“似菊花、如要清香吐,緩緩等濃霜。”人要成為一個緩者,也是急不得,要緩緩修煉才行。這恰如菊花,若要吐露清香,完美亮相,就得“緩緩等濃霜”,光是“浥露”還不夠。我們講“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緩”才是一個人慢慢走向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