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萍,黃韻堅,黃漳州,陳勝佳,鐘巧鳳,曾洪福,莊武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福建省腫瘤醫(yī)院胸部腫瘤內(nèi)科,福建 福州 350014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療已成為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1],大部分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NSCLC患者可以從EGFR-TKI治療中獲益,然而仍有10%~30%的EGFR敏感突變的NSCLC患者在接受TKI靶向治療時出現(xiàn)原發(fā)性耐藥[2]。因此,研究EGFR-TKI的臨床療效,尋找其預(yù)后預(yù)測因子對于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一線??颂婺岚邢蛑委熁颊叩纳鏀?shù)據(jù),并探索其預(yù)后預(yù)測因子。
篩選2016年01月—2017年11月福建省腫瘤醫(yī)院胸部腫瘤內(nèi)科收治的258例既往未經(jīng)過系統(tǒng)治療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EGFR表達狀態(tài),采用突變擴增系統(tǒng)(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檢測腫瘤組織樣本,采用微滴式數(shù)字聚合酶鏈反應(yīng)(micro-drop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檢測配對的外周血循環(huán)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EGFR表達狀態(tài),共檢測到EGFR陽性患者121例,121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外周血檢測EGFR表達狀態(tài)為陽性,3例患者因早期失訪,不納入本研究。
118例患者均接受??颂婺釂嗡幇邢蛑委熥鳛橐痪€治療方案,埃克替尼125 mg口服,每天3次,空腹或與食物同服。如出現(xiàn)不能耐受的腹瀉或皮膚不良反應(yīng)時,可通過短期暫停治療(最多14 d)解決,隨后恢復(fù)125 mg每天3次的劑量。首次給藥后按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每2個月進行1次復(fù)查評價,直至出現(xiàn)客觀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死亡或其他原因服藥中斷(包括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yīng)或失訪)。治療過程中,若患者出現(xiàn)腫瘤癥狀明顯加重,按照臨床需要提前復(fù)查。患者PD后仍繼續(xù)每3個月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隨訪,獲取患者后線治療及生存情況。
以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為主要研究終點,以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為次要研究終點。PFS定義為從開始接受??颂婺岚邢蛑委熼_始至PD、死亡(任何原因)或末次隨訪的時間間隔;OS定義為從開始接受??颂婺岚邢蛑委熤敝了劳觯ㄈ魏卧颍┗蚰┐坞S訪的時間間隔;ORR定義為經(jīng)確認的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或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受試者比例;DCR定義為經(jīng)確認的CR、PR或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的受試者所占比例。采用χ2檢驗比較EGFR19DEL、L858R及少見突變3組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及最佳療效之間的差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患者的PFS和OS,應(yīng)用log-rank檢驗分析各種臨床病理學特征(分類型變量)與PFS和OS的相關(guān)性,應(yīng)用COX回歸模型分析各種臨床病理學特征(連續(xù)型變量)與PFS和OS的相關(guān)性。應(yīng)用COX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因本研究納入單因素分析的變量較多,而導致目前達到結(jié)局事件的個數(shù)不足,為避免COX回歸模型超載,進行COX回歸分析時先采用后退法,再次對單因素分析時P<0.1的變量構(gòu)建篩選,最終分別納入8和7個變量構(gòu)建模型分別進行PFS和OS的多因素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應(yīng)用SPSS 25.0軟件進行分析,所有檢驗均為雙側(cè)。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最終共納入118例患者,均至少接受1個周期的埃克替尼靶向治療,最長者已接受??颂婺岚邢蛑委?6.8個月。隨訪時間為1.0~68.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25.8個月。其中男性45例,女性73例。年齡26~83歲,中位年齡60歲,其中61例年齡≥60歲,占51.7%,57例<60歲,占48.3%。吸煙者17例,占14.4%,不吸煙者101例,占85.6%;腺癌99例,非腺癌19例。ⅢB~ⅢC期6例,ⅣA期42例,ⅣB期70例。術(shù)后復(fù)發(fā)14例,非術(shù)后復(fù)發(fā)104例。肺內(nèi)為最常見的轉(zhuǎn)移部位,占51.7%,其次為骨轉(zhuǎn)移,占42.4%,腦轉(zhuǎn)移,占40.7%。組織EGFR19DEL突變?yōu)?5例(46.6%),L858R突變?yōu)?9例(41.5%),G719X突變?yōu)?例(2.5%),L861Q突變?yōu)?例(1.7%),復(fù)合突變(復(fù)合突變包括ALK、ROS1及19DEL和L858R共突變)為9例(7.4%),本研究將EGFRG719X、L861Q及復(fù)合突變計入少見突變類型。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體力狀態(tài)評分0~2級。依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分期標準進行分期(表1)。
表1 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特征Tab.1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118例患者中,最佳療效:0例CR,74例(62.7%)PR,35例(29.7%)SD,9例(7.6%)PD。ORR為62.7%(95% CI:0.539~0.716),DCR為92.4%(95% CI:0.875~0.972)。截至末次隨訪時間,118例患者中,92例PD,中位PFS為11.3個月(95% CI:9.075~13.525個月),66例死亡,中位OS為32.0個月(95% CI:26.9~37.1個月)。
3組EGFR表達類型(EGFR19DEL,L858R和少見突變類型)患者的臨床病理學類型特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3組患者的最佳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0,表2)。
表2 不同EGFR類型臨床病理學特征及療效的比較Tab.2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EGFR mutations
單因素分析顯示,術(shù)后復(fù)發(fā)、原發(fā)腫瘤病灶T分期、胸腔積液、骨轉(zhuǎn)移、癌性淋巴管炎、最佳療效、基線LDH表達水平、原發(fā)病灶長徑、靶病灶長徑及靶病灶面積與患者的PFS具有相關(guān)性。其中組織EGFR類型在納入少見突變類型進行分析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剔除少見突變類型,僅納入EGFR19DEL和L858R兩組進行分析時,與患者的PFS具有相關(guān)性(表3、4)。19DEL突變組的中位PFS為11.5個月(95%CI:9.7~13.3個月),優(yōu)于L858突變組的8.6個月(95% CI:6.4~10.7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7)。基線LDH表達正常組的中位PFS為11.4個月(95% CI:8.4~14.3個月),優(yōu)于升高組的4.9個月(95% CI:3.7~6.0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然而外周血EGFR陽性組的中位PFS為11.4個月(95% CI:9.3~13.5個月),陰性組為10.2個月(95% CI:7.2~13.2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07,圖1)。
表4 連續(xù)變量單因素COX分析Tab.4 Univariate COX analysi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圖1 不同變量分組患者的PFS生存曲線圖Fig.1 PFS survival curve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variable groups
多因素分析顯示,基線LDH表達水平、EGFR類型、胸腔積液及最佳療效可能為PFS的獨立預(yù)測因子(表5)。
表5 多因素分析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與PFS的相關(guān)性Tab.5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FS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單因素分析顯示,T分期、N分期、骨轉(zhuǎn)移、EGFR表達類型、最佳療效、基線LDH表達水平、是否出現(xiàn)T790M突變、原發(fā)病灶長徑及PFS與患者的OS具有相關(guān)性。組織EGFR19DEL組的中位OS為35.1個月(95% CI:30.1~40.1個月),優(yōu)于L858R組的23.3個月(95% CI:13.5~33.1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圖2)。無骨轉(zhuǎn)移組的中位OS為35.1個月(95% CI:29.6~40.6個月),優(yōu)于有骨轉(zhuǎn)移組的13.7個月(95% CI:2.8~22.5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0,圖2)。而外周血EGFR陽性組的中位OS為35.1個月(95% CI:27.7~42.5個月),陰性組為29.4個月(95% CI:24.8~33.9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74,圖2)。
圖2 不同變量分組患者的OS生存曲線圖Fig.2 OS survival curve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variable groups
多因素分析顯示,患者的N分期、骨轉(zhuǎn)移、PFS時間及出現(xiàn)EGFRT790M突變可能為OS的獨立預(yù)測因子(表6)。
表6 多因素分析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與OS的相關(guān)性Tab.6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S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目前,肺癌是全世界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惡性腫瘤,具有極高的患病率和致死率,其中NSCLC是肺癌的主要類型,占80%~85%,超過65%的NSCLC在確診時已為晚期[3-4]。中國患者中EGFR突變率為35%~40%,女性不吸煙腺癌中突變率更是高達50%。EGFR-TKI治療在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中顯示出較好的反應(yīng)率,與化療相比可顯著改善PFS和ORR,是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5],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原發(fā)性耐藥,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可篩選出原發(fā)性耐藥的患者[2]。因此,對接受EGFR-TKI靶向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存預(yù)后進行分析,并尋找EGFR-TKI的預(yù)后預(yù)測因子對于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NSCLC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既往研究[6-8]顯示,一代EGFR-TKI的應(yīng)答率為50%~80%,中位PFS為8~12個月,中位OS為19~35個月。IPASS研究[7]是第一個在晚期NSCLC患者中頭對頭比較一線化療與EGFR-TKI臨床療效的研究,選擇EGFR-TKI優(yōu)勢人群(女性、不吸煙或少吸煙的腺癌患者),結(jié)果顯示,吉非替尼治療組的中位PFS為9.8個月,中位OS為18.8個月。CONVINCE研究[8]共納入296例EGFR突變陽性的晚期NSCLC腺癌患者,按1∶1隨機分組接受??颂婺峄蚺嗝狼?lián)合順鉑化療,結(jié)果顯示,接受??颂婺嶂委熃M的中位PFS為11.2個月,中位OS為30.5個月。本研究中患者一線接受埃克替尼治療的ORR為62.7%,DCR為92.4%,中位PFS為11.3個月,中位OS為32.0個月,與既往的臨床研究結(jié)果相似。目前國內(nèi)真實世界研究報道中,接受EGFR-TKI治療的效果分析有很多,但大多集中于ORR、DCR和PFS,而少有對OS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本研究對OS數(shù)據(jù)的研究報道,豐富了中國患者一線接受EGFR-TKI靶向治療的生存數(shù)據(jù),有利于與患者的交流及靶向藥物的選擇。
已有回顧性研究[9-10]顯示,外周血ctDNA中的EGFR突變情況對接受EGFR-TKI治療反應(yīng)具有預(yù)測價值。O’Kane等[9]對72例存在組織EGFR突變的Ⅳ期NSCLC患者抽血檢測外周血ctDNA中的EGFR突變情況,其中53例患者外周血檢測出EGFR陽性,外周血EGFR陰性和陽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別為10.0和2.1個月(HR=2.22,95%CI:0.89~5.54,P=0.08),提示外周血EGFR陽性可能與接受EGFR-TKI治療中較短的PFS相關(guān)。FLAURA研究[10]發(fā)現(xiàn),與外周血EGFR陽性患者相比,外周血EGFR陰性與延長PFS相關(guān),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與外周血EGFR陰性患者的腫瘤負荷較低有關(guān)。Tran等[11]對GEMINI數(shù)據(jù)庫中的1971例晚期NSCLC患者的2224份血液樣本進行ctDNA二代測序,27%患者至少檢測出1種突變,其中73%為EGFR突變,進一步分析顯示,接受一線EGFR-TKI治療的患者外周血EGFR陽性和陰性患者的PFS分別為352和379 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1)。本研究中,外周血EGFR陽性組的中位PFS為11.4個月,陰性組為10.2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07),EGFR陽性組的中位OS為35.1個月,陰性組為29.4個月,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74)。因此,外周血EGFR陽性可否作為EGFR-TKI靶向治療的療效預(yù)測因子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大樣本研究進行驗證。
本研究按照AJCC第8版肺癌分期對患者重新進行TNM分期,并進一步分析T分期、N分期及M分期與患者PFS和OS的相關(guān)性。單因素分析顯示,T分期與患者PFS具有相關(guān)性,但多因素分析T分期與PFS的相關(guān)性未獲得陽性結(jié)果。而無論單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顯示,T分期、N分期與患者的OS具有相關(guān)性,可以作為患者OS的獨立預(yù)測因子,這或許是因為T分期、N分期提示的是腫瘤負荷大小,反映的是肺癌本身的臨床預(yù)后特征,而不是肺癌對TKI的應(yīng)答程度。本研究中T4期患者的中位OS優(yōu)于T2、T3期患者,或許與肺內(nèi)為肺癌最常見轉(zhuǎn)移部位有關(guān),本研究中50.4%患者存在肺內(nèi)轉(zhuǎn)移,T4期患者多因為肺內(nèi)轉(zhuǎn)移而診斷為T4期,而非腫瘤原發(fā)病灶大于7 cm或侵犯周圍重要臟器而診斷T4期。
EGFR突變包含常見突變和少見突變,其中常見突變包含EGFR19DEL和L858R突變,兩者分別占44.8%和39.8%。法國的一項研究[12]納入17664例患者,共1837例EGFR突變患者,其中19DEL和L858突變分別為931例(51%)和702例(38%),其對應(yīng)的中位PFS分別為12.9和10.1個月(P<0.001),中位OS分別為22.6和16.2個月(P<0.001)。IPASS研究[7]中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療的19DEL和L858R突變組的中位PFS分別11.0和9.2個月。LUX-lung3研究[13]的亞組分析顯示,接受阿法替尼治療的EGFR突變NSCLC患者中,19DEL突變患者的PFS和OS與化療組相比顯著延長,在L858突變患者中顯示出延長的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中L858R和19DEL組的中位PFS分別為8.6和11.5個月,中位OS分別為23.3和35.1個月,與上述結(jié)果相似,但在納入少見突變的EGFR類型分類變量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與少見突變、復(fù)合物突變類型有關(guān)。
多項研究[14-15]顯示,與其他治療相比,EGFR-TKI治療可以提高骨轉(zhuǎn)移患者的臨床療效。但關(guān)于骨轉(zhuǎn)移是否為EGFR-TKI的療效預(yù)測因子的相關(guān)研究較少。2021年的一項研究[16]納入604例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與無骨轉(zhuǎn)移組相比,骨轉(zhuǎn)移組的臨床預(yù)后更差(中位PFS分別為11.7和14.0個月,P=0.0013;中位OS分別為32.8和46.1個月,P<0.001)。本研究結(jié)果亦顯示,骨轉(zhuǎn)移是EGFR突變晚期NSCLC接受??颂婺嵋痪€治療的生存預(yù)后的獨立預(yù)測因子。目前骨轉(zhuǎn)移對于肺癌預(yù)后的負性影響的原因仍不明確,有研究推測或許與骨轉(zhuǎn)移患者的腫瘤負荷突變多有關(guān),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納入的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不足,一些亞組分析尚未獲得中位OS,地域相對受限。
綜上所述,真實世界中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線??颂婺岚邢蛑委熗瑯泳哂辛己玫寞熜?,豐富了真實世界的生存數(shù)據(jù),有利于與患者交流及靶向藥物的選擇。外周血EGFR突變情況與患者的臨床療效不具有相關(guān)性。骨轉(zhuǎn)移與接受TKI靶向治療患者的不良預(yù)后具有相關(guān)性。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