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 婕
過去東南沿海宗族械斗成風(fēng),或爭水源,或爭田地,又或者只是某姓祠堂奠基過高引起另一姓的不滿。光緒二十九年,有場大規(guī)模的械斗,兩百多個村莊卷入其中,三百多人慘死。
近幾十年來,似乎好了很多,地方展開普法教育,落實了治安承包責(zé)任制。原本有世仇的村莊是不允許男女通婚的,現(xiàn)在年輕人已經(jīng)能夠自由地走到一起,有段時間還被大書特書。
不過這幾天,村子里又吵鬧起來,一副就要械斗的 架勢。
我家所在的上寮,跟隔壁賴厝產(chǎn)生了矛盾,其實放在村里,說不上什么大事,畢竟家家通了自來水,并且講究人都會買桶裝水,只有那么一部分人留著喝井水的習(xí)慣。上寮的井水渾濁,村里有些人會輪班跑去賴厝打水,沒想到有個到隔壁打水的上寮年輕人惹怒了賴厝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
起初是兩人在一同打水,年輕人一邊玩手機,腳也停不下來,把井邊的泥沙一個勁兒掃進井里,老人生氣地說:“為什么一天五次碰到這樣的人?想喝井水,又不在乎水質(zhì),這種情況真的很嚴(yán)重了,上寮為什么會讓這樣的人來專門打水?!?/p>
年輕人走后,老人仍舊念叨著,“我不知道上寮的專門打水人為什么會有賴厝村里特別分發(fā)的定制桶。我就說為什么沒人管管這小子,原來是用著這種定制桶?!?/p>
“打水人得護好井,我沒見過我們村用定制桶這樣打水的,但總有這樣拿著定制桶來打水的上寮人?!?/p>
年輕人再來打水,老人原想要避開,后來又想,自己去幫忙扶著井蓋,他總不會再把泥沙掃進去了吧。這次年輕人做得很好,兩人合力很快就把水打完了。
圍觀打水的上寮村民把這件事情傳回了上寮。村里本是有人負責(zé)管理打水事宜,他訓(xùn)了那個年輕人兩句,便沒有再說什么了。倒是他的親戚正好在旁聽說,開始有了別的心思,把老人的話添油加醋地傳了出去,變成了“上寮人都臟”,卻沒提老人后來做的事情。
上寮村里的宗祠已經(jīng)聚了不少人,個個義憤填膺的 樣子。
“不愧是賴厝人,真夠賴的。”
“雖然那個年輕人做得不對,但你怎么能攻擊我們整個村的人。你這樣德高望重的人應(yīng)該謹言慎行!”
“你以為你們賴厝就沒有這樣的人嗎?你自己的侄子不就是?!?/p>
“跟你侄子在一起的人也做過啊,當(dāng)時我們村那個誰也在場的。”
“你就是在侮辱上寮!”
有人擔(dān)心地問:“如果賴厝不讓我們再用他們的 井呢?”
“什么叫他們的井!沒有我們村馬哥給挖井人出錢,他們賴厝能有這口井!”
“賴厝用井水的人有多少??!沒有我們經(jīng)常去用,那口井的水怎么能是活的?”
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聽不清楚。
我也弱弱地問:“這不是在說那些用定制桶的打水 人嗎?”
“哎呀呀,你是跪久了嗎?”村里的人轉(zhuǎn)而罵起我來:“你這是背宗忘祖!你還是不是我們村的人了!”
其實我還有個問題,只能自己在心里想著,為什么上寮自己的井會是渾濁的呢?或許是跟附近的地質(zhì)有關(guān),工廠污水外排地表,使地下水水質(zhì)發(fā)生變化。村委會有時會管管,也就那么一兩天,之后工廠照樣排著,只把到隔壁打水作為解決辦法。
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地方公安志有這樣一則關(guān)于械斗的記載:民國三十八年九月,某縣某鄉(xiāng)某人因販毒被賴厝村民盤查,竟借此捐出械斗經(jīng)費,煽動族人與賴厝進行封建械斗。最終兩村村民皆有死傷,而煽動者以此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