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青 許亞杰 方 明
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均屬于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類型,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咳嗽、發(fā)熱、痰鳴音、肺啰音等,多見于嬰幼兒及老年人。該類疾病具有病情兇險、進展迅速、并發(fā)癥風險高等特點,如果未能及時開展治療,極易引發(fā)心腦系統(tǒng)炎癥,進而危及患者生命。故對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臨床應及早開展治療,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癥狀,消除炎癥反應,從而提高患者預后[1]。以往臨床以抗生素類藥物抗感染治療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癥狀,但長期應用耐藥性問題較為突出,進而影響患者預后。本次研究取100例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作為樣本對象,對肺力咳合劑+左氧氟沙星片的臨床價值展開評估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2組。對照組(50例):男女分別27例、23例,年齡線低至42歲,高至80歲,均齡(56.15±14.48)歲。研究組(50例):男女分別28例、22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8歲,均齡(55.69±13.29)歲。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參考《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納入樣本對象均符合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的診斷標準;②急性發(fā)病,發(fā)病至入院時間低于5 d;③有咳嗽、發(fā)熱、痰鳴音等伴隨癥狀,且肺部不固定濕啰音或干啰音,經(jīng)影像檢查證實;④事先知情研究內容、風險,具有良好配合性;⑤研究已獲取醫(yī)院相關部分審批。排除標準:①并發(fā)嚴重臟器功能損傷;②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③對本次研究選擇用藥有禁忌;④妊娠哺乳特殊期女性;⑤患者存在認知缺陷、精神障礙問題;⑥呼吸衰竭;⑦病例資料不真實不可靠,中途缺失或脫離者。
1.3 方法2組患者均實施止咳、平喘、退熱、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補液、氧氣支持等常對癥治療措施。上述基礎上對照組應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療,口服用藥,每日1次,劑量為500 mg。持續(xù)用藥7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用肺力咳合劑,口服用藥,每日3次,每日劑量為10 ml。持續(xù)用藥7 d。
1.4 觀察指標用藥總療效:較治療前,臨床癥狀體征(咳嗽、發(fā)熱、肺啰音)完全消失,血常規(guī)檢查正常,X線發(fā)現(xiàn)炎癥完全吸收則判定為顯效;較治療前,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血常規(guī)及X線發(fā)現(xiàn)炎癥部分吸收則判定為有效;與上述標準均不相符則判定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病例數(shù)×100%。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止咳時間、啰音消失時間、胸片吸收時間、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以及患者住院時間對比。肺功能指標:利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患者1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值流速(PEF)。炎癥因子指標:在治療前后,取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操作后,采納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IL-8)。血氣指標:采集患者動脈血1 ml,利用血氣分析儀,測定治療前后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保護度(SaO2)。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用藥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研究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止咳、啰音消失、胸片吸收、白細胞復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短(P<0.05)。見表2。
表2 2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3 肺功能指標2組治療前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FEV1、FVC、PEF較對照組均更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例,
2.4 炎癥因子水平2組治療前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IL-8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5 血氣指標治療前,2組血氣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較對照組PaO2、SaO2更高,PaCO2更低(P<0.05)。見表5。
表5 2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例,
肺炎是因肺部受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感染而造成,為嬰幼兒及老年人高發(fā)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支氣管肺炎致病菌包含肺炎球菌、流感桿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退行性病變,體質弱,極易造成誤吸,引起大量細菌繁殖在氣管內引發(fā)疾病,可歸納為內源性感染疾病。該病病理基礎為氣管黏膜炎癥,疾病早期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xiàn),同時存在通氣或換氣障礙,導致二氧化碳潴留,而機體受到病菌感染后會釋放大量炎癥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如果未能及時開展治療,可能會累及患者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從而引起腹瀉、嘔吐、精神萎靡、乏力等癥狀[3]。
左氧氟沙星作為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一種,具有廣譜抗菌性,可以強效抗革蘭陰性、陽性桿菌等,可將細菌DNA轉錄、合成阻斷,使DNA旋轉酶活性降低,進而死亡,同時左氧氟沙星對多種致病菌都有良好作用[4-6]。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可歸屬中醫(yī)學“咳嗽”范疇,病機為外邪入侵,體質虛弱,導致肺氣不宣、肺失宣降,故中醫(yī)治療可從疏風散熱、宣肺止咳等方面入手。本次研究應用肺力咳合劑,其中藥成分包含前胡、紅花、黃芩、百部、白花蛇舌草、梧桐根等,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還可對機體病菌蛋白質合成發(fā)揮抑制作用,起到抗病毒、抗菌效果[6-8]。肺力咳合劑中藥成分黃芪可起到燥濕、清熱解毒的作用;前胡可疏風散熱、化痰降氣;百部可起到止咳祛痰的作用;紅花可涼血清熱、解毒利濕;梧桐根具有止咳平喘、除濕散熱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可清熱解毒,以上藥物聯(lián)用,從而發(fā)揮止咳祛痰、清熱解毒等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研究組用藥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止咳、啰音消失、胸片吸收、白細胞復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短(P<0.05);2組治療前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TNF-α、IL-6、IL-8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2組治療前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FEV1、FVC、PEF較對照組均更高(P<0.05);治療前,2組血氣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較對照組PaO2、SaO2更高,PaCO2更低(P<0.05)。從中證實,聯(lián)用左氧氟沙星片與肺力咳合劑,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不僅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肺部通氣功能,且有效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消除炎性因子,以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實現(xiàn)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對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治療中聯(lián)用左氧氟沙星片與肺力咳合劑,有助于降低機體炎癥反應,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加快患者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