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娟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臨床最顯著特點為靜止性震顫,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強直、肢體功能障礙癥狀,因此又稱震顫麻痹綜合征[1]。帕金森還有運動遲緩、姿勢不穩(wěn)等其他典型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惡化,較多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同退變程度的認知、抑郁、焦慮等癥狀[2-3]。患者身心方面的生活生存質量都會明顯下降,給照顧者的經濟、心理壓力帶來沉重的負擔?,F(xiàn)代治療帕金森病成功的理念為“改善病人自身癥狀的同時,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盡量延長病人的生命”[4]。Orem理論認為患者為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可以把內外部的資源充分加以利用,用來提高自己的自我護理能力[5]。本文就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性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以及對HAMA、HAMD評分產生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2018年9月-2020年1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100例帕金森患者,隨機分為例數(shù)相同的兩組,對照組50例,其余50例為觀察組。
對照組患者的信息:男性患者有29例,其余21例為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齡為59歲,最大患者的年齡為83歲,平均年齡為(73.59±2.73)歲;病程4~18年,平均病程為(7.86±3.74)年;
觀察組患者的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其他26例女性患者例;患者最小年齡為56歲,最大患者的年齡為85歲,平均年齡為(75.18±3.24)歲;病程6~21年,平均病程為(8.12±3.49)年。
兩組患者的上述信息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會對本次研究結果造成影響。
1.2方法
住院期間對兩組患者都采取相同的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護理以及帕金森相關疾病知識、醫(yī)學常識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出院后,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飲食指導及作息指導等出院后的康復護理建議。
出院后,給予觀察組采取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性護理方案。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tài)、自我護理方面的特點及缺陷,將患者的護理需求及自理能力等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大致分為完全補償型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缺失)、部分補償型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缺失嚴重)以及支持教育型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較強),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制定個性化的延續(xù)性護理方案:①給予全補償型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家屬及護理人員作為護理工作的主體,要增加心理護理的疏導溝通,積極引導患者參與、配合疾病的康復:患者肌強直,護理工作人員做專業(yè)的肢體按摩及放松肌肉的手法示范,患者家屬在旁邊掌握學習,以加強之后的日常康復護理效果,進行站立、走路、吃飯、穿衣及個人清潔衛(wèi)生等方面的鍛煉,循序漸進地加大鍛煉量、鍛煉內容,對患者科普自我護理的優(yōu)點;②給予部分補償型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根據患者日常飲食起居等方面的動作習慣,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及姿勢,同時解釋保持正確習慣及姿勢的好處;無法自主流暢完成的肢體動作,鼓勵、陪同患者一起訓練。表揚、鼓勵患者的進步之處,患者如在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負面情緒,及時溝通疏導;③給予支持教育型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宣傳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講述疾病的特點及對患者日常自我護理能力的不良影響,給患者灌輸危機、自我保護及自我護理意識。給患者制定每日的任務量,包括針對帕金森病的肢體功能康復體操、慢走、太極拳、廣場舞等活動。上述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媒介、電話及上門隨訪等途徑以確保患者享受到出院后延續(xù)性的護理干預服務,患者及其家屬也可以通過錄制視頻,通過微信等聯(lián)系方式發(fā)給護理人員來落實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的措施。帕金森病情變化無常,三種患者的類型也有可能發(fā)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動態(tài)檢測患者的自我護理缺陷,以便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
1.3.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我院運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的穿衣、洗澡、上廁所、控制大小便、平地行走及上下樓梯的能力進行客觀評分。Barthel指數(shù):100分為滿分;Barthel指數(shù)≥60分,患者在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此為良好;60分 1.3.2測評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在治療兩個月后,采用投票方式進行護理滿意度測評,護理滿意度為單項選擇,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患者例數(shù)+滿意患者例數(shù))/對應組患者例數(shù)×100%。 1.3.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運動能力情況。①運用改良過的Ashworth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肌張力水平:分值為0~4分,0分代表患者肌張力部位正?;顒訜o障礙,4分代表患者肌張力部位運動時僵硬,得分越高代表肌張力部位越僵硬;②運用平衡及步態(tài)評價量表(FGA)中的FGA1-10項內容評估患者功能性步態(tài)情況,每項評分0~3分評分,滿分30分,得分越高代表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 1.3.4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①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況:嚴重抑郁>35分;35分≤中度抑郁<21分;20分≤臨界抑郁<8分;無抑郁≤8分;②根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情況:嚴重焦慮≥29分;28分≤明顯焦慮≤21分;20分≤部分焦慮≤14分;13分≤可能有焦慮≤7分;無焦慮<7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統(tǒng)計學24.0軟件作為數(shù)據處理和分析的工具,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數(shù)據類型有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n(%)]和(均數(shù)±標準)的形式表示,驗算方式分別為卡方檢驗和t檢驗,并以p<0.05為數(shù)據間差異顯著的標準。 2.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在Barthel指數(shù)評分上,護理后的觀察組比對照組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分, 2.2測評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測評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例,%) 2.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運動能力情況:在運動能力方面,護理后觀察組的肌張力水平比對照組較好;護理后觀察組的平衡及步行能力比對照組較好(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運動能力情況(分, 2.4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護理后的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好(p<0.05)。詳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分, 帕金森病作為較為一種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年齡的增加,帕金森病相關并發(fā)癥會越來越多,患者生活上的自我護理能力也會逐步喪失,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全面下降,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目前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高效的護理服務和康復訓練是控制帕金森病病情惡化的唯一途徑。 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性護理核心在于讓患者在有自我護理能力的情況下,學習和培養(yǎng)自我護理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發(fā)揮患者自身的潛能,激發(fā)患者自我護理及積極防治帕金森病的主動性,挺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最大程度減少帕金森病的致殘、致死率[6]。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護理模式同時也強調了對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一般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因為自身運動功能障礙性缺陷產生自卑、抑郁、焦慮乃至極端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及家屬應該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及其心理特點,給予積極地鼓勵、疏導其心理消極、負面的癥結所在[7]。 本次研究中,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性護理根據不同帕金森患者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自我護理能力缺失的完全補償型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升;對自我護理能力缺失嚴重的部分補償型患者通過日常飲食、起居上的被動型的訓練,提高了患者的運動能力;以及對自我護理能力較強的支持教育型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開展積極向上的知識宣教,讓患者認識到自我護理及運動鍛煉的重要性,患者的HAMD、HAMA水平大幅度下降,因此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 綜上所述,基于Orem理論的延續(xù)性護理可以有效緩解了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發(fā)展速度,提升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大幅度降低了帕金森給患者帶來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可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具有較強的臨床學習及借鑒意義。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