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評
刀光劍語(一百零二)
一張地毯足夠兩個蘇菲派信徒棲身,這個世界卻小得容不下兩位國王。
——塞利姆一世
塞利姆一世(1467—1520),奧斯曼帝國蘇丹,著名的軍事統(tǒng)帥,全名塞利姆·本·巴耶濟德·本·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是奧斯曼帝國第9任蘇丹,奧斯曼帝國第8任蘇丹巴耶濟德二世的幼子,在位期間因手段嚴厲殘酷被稱為“冷酷者”。
塞利姆一世在他那個時代之所以威震四方,讓對手不寒而栗,在于他一生東征西討、能征慣戰(zhàn),通過開疆拓土和武力征服,成就了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塞利姆一生發(fā)動過三次東征:第一次在1514年,目標波斯、阿塞拜疆地區(qū)的薩法維帝國,最終大敗薩法維帝國的伊斯瑪儀一世,把奧斯曼帝國的勢力拓展到安納托利亞的最東端;第二次是1515年,東征吞并了周邊兩個小國杜爾戈地爾、庫爾德斯坦,控制了從安納托利亞進入波斯的路線,切斷了西方到薩法維帝國的貿(mào)易;第三次是1516年,這次東征擊敗了馬穆魯克王朝,吞并了該王朝統(tǒng)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之后,塞利姆一世又派海軍入侵紅海沿岸,占領(lǐng)了蘇丹的薩瓦金、阿比西尼亞的馬薩瓦和達赫拉克群島。至此,塞利姆已成為“世界上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君主”,也令那時的周邊國家驚恐不已,他們給了塞利姆一個實至名歸的稱號——“征服者”。
塞利姆雖然是一個殺人如麻的軍事統(tǒng)帥和君主,但這并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個浪漫的詩人。他有用波斯語創(chuàng)作的詩集傳世,其作品1904年曾在德國出版?!耙粡埖靥鹤銐騼蓚€蘇菲派信徒棲身,這個世界卻小得容不下兩位國王”,就是塞利姆詩作中廣為人知的一句話。這句看似很有詩意的話,卻將人性的光輝與邪惡、人格的分裂與沖突,揭示得淋漓盡致。塞利姆身上就體現(xiàn)了這種矛盾性,作為一個詩人、作家,他可以出版厚厚的詩集,他可以和他賞識的哲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文人學(xué)士等棲身在一張地毯而毫不介意,甚至心有戚戚焉;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和帝國野心膨脹的國王,他又會毫不吝惜地砍下威脅他地位的人的頭顱,不管這個人是他的兄弟姐妹還是子女。塞利姆奪取王位后,隨即殺死了他的兩個哥哥,并把他們留在伊斯坦布爾的直系親屬全部殺掉。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保證他死后皇位能順利傳承,塞利姆在對20多位皇子進行考察并確定人選后,下令把除繼承人外的其他兒子全部處死。
/ 塞利姆一世。
塞利姆說“這個世界卻小得容不下兩位國王”,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山不容二虎”。縱觀中國的歷史長河,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記載的每個朝代幾乎都以極為血腥的方式上演過塞利姆的“詩話”。秦二世胡亥逼死了哥哥扶蘇,并將他的兄弟姐妹集體處死;漢朝呂后把劉邦的8個兒子殺掉6個;唐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做太子的哥哥和弟弟;明朝靖難之役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幾乎沒有人能安全地度過劫難,等等。這些人在面對君權(quán)誘惑時,多表現(xiàn)出或殘忍、或瘋狂、或孤注一擲的豪賭心態(tài)。
前些年,張藝謀拍過一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很形象地揭露了皇權(quán)下的悲哀與丑陋人性??梢哉f,數(shù)千年來,古今中外的帝王們在爭奪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斗爭中,都將人性的溫情摧殘殆盡。其實,何止是皇權(quán),但凡涉及到重大權(quán)力誘惑,又有幾個人能置身事外呢?
一方面,權(quán)力具有腐蝕性,自由主義預(yù)言家阿克頓說過:“權(quán)力導(dǎo)致腐敗,絕對的權(quán)力導(dǎo)致絕對腐敗?!边@也許是一個鐵律。另一方面,權(quán)力對人性的扭曲并非全由權(quán)力本身造成,也與人性的弱點有關(guān),比如人多喜歡操縱別人、喜歡吸引別人的關(guān)注,再比如貪婪、自私、野心、權(quán)力欲等往往是人性的一部分。當(dāng)權(quán)力與這些因素深度結(jié)合時,人性中的善良溫厚等美德自然也就蕩然無存了。難怪伯克說“權(quán)力會使人漸漸失去溫厚善良的美德”,真是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