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 龔嵐
單純性肥胖癥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以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增加致體脂占體質量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為特點[1]。此疾病病因包括遺傳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運動因素等?;颊叱R蚣膊‘a生情緒煩惱,形成自卑心理,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2-3]。臨床上治療此疾病包括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等方式,各有不同的療效。針刺療法是常用的治療方式,通過對具體穴位進行針刺,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脂肪消耗,從而達到治療效果[4-5]。整體經絡針刺法是一種以中醫(yī)整體觀念為指導,根據循經選穴原則確立的一種針刺治療方式,對治療單純性肥胖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诖?,文章隨機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間我市某醫(yī)院收治的單純性肥胖患者94例,對采用整體經絡針刺法治療單純性肥胖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隨機在本市某醫(yī)院治療的單純性肥胖患者中選取94例進行研究,時間區(qū)間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間。將94例單純性肥胖患者通過隨機信封分組法分成兩組,即參比組(n=47)和試驗組(n=47)。參比組單純性肥胖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4例。其中患者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最大為50歲,平均年齡(35.95±3.19)歲;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3例。其中患者年齡最小為19歲,年齡最大為51歲,平均年齡(36.02±3.08)歲。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之間進行比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具有良好可比性。
診斷標準:(1)遵循《單純性肥胖病的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6]中單純性肥胖病診斷標準。(2)經體格檢查和生化檢查剔除繼發(fā)性肥胖;(3)當體質指數≥26 kg/m2、體脂百分比≥30%中有兩項及兩項以上符合者即可確診為單純性肥胖患者。
納入標準:符合單純性肥胖臨床診斷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完整記錄患者;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協(xié)議患者。
排除標準:不符合單純性肥胖臨床診斷標準患者;患有嚴重臟器疾病患者;屬于繼發(fā)性肥胖患者;存在精神異常患者;治療前3個月未接受其他治療患者;不配合研究患者。
參比組單純性肥胖患者采用普通針刺方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選取天樞、曲池、豐隆、陰陵泉、中脘、內庭、上巨虛、支溝等多處穴位進行針刺。先對患者針刺部位進行消毒,之后根據穴位進行平刺或斜刺的方式進行針刺,每次留針30 min。針刺1次隔1天后再次針刺,以12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2次療程治療期間需間隔1個星期。
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采用整體經絡針刺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根據十二經脈的循行流注次序進行取穴,依次為手太陰肺經穴(尺澤等)、手陽明大腸經穴(曲池等)、足陽明胃經穴(足三里等)、足太陰脾經穴(三陰交等)、手少陰心經穴(少海等)、手太陽小腸經穴(小海等)、足太陽膀胱經穴(腎俞、胃俞等)、足少陰腎經穴(太溪等)、手厥陰心包經穴(天泉等)、手少陽三焦經穴(天井等)、足少陽膽經穴(陽陵泉等)、足厥陰肝經穴(太沖、期門等)。每次取一條經脈的穴位進行針刺。使用酒精或碘伏為針刺部位進行消毒,之后選取本院采購的環(huán)球牌毫針對具體穴位進行針刺,以平補平瀉法手法進行直刺或斜刺,每次留針30 min。針刺1次隔1天后再次針刺,以12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兩次療程治療期間需間隔1個星期。
對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肥胖指標、血脂情況、炎癥指標水平和治療總有效性進行統(tǒng)計。
(1)肥胖指標:包括體質量、腰圍、BMI、體脂百分比四項指標。
(2)血脂情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種情況。具體檢測方法:于清晨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本院采購的離心半徑為10 cm的離心機進行離心,將離心速度設定為3 000 r/min,將離心時間設定為10 min,離心后取上清液待檢。使用本院采購的相關試劑盒和專業(yè)儀器,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為檢測原理對上述血脂情況進行檢測。
(3)炎性指標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6水平、C-反應蛋白水平、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三項指標。具體檢測方法如下:于清晨采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使用離心速度為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的離心機進行離心10 min,離心后取上清液放于4℃的冰箱內保存待檢。使用本院采購的相關試劑盒和專業(yè)儀器,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為檢測原理對上述炎性指標水平進行檢測。
(4)治療總有效性: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種情況,痊愈:治療后BMI在20 ~ 26之間,男性體脂百分比約為26%,女性體脂百分比約為30%;顯效:治療后BMI降低4 kg/m2以上,體脂百分比降低5%以上;有效:治療后BMI降低2~4 kg/m2,體脂百分比降低3%~5%;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治療總有效性(%)=治愈(%)+顯效(%)+無效(%)[7]。
對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肥胖指標、血脂情況、炎性指標水平和治療總有效性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檢測,其中肥胖指標、血脂情況、炎性指標水平均采用(±s)表示,行t檢驗;治療總有效性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兩組數據進行比對后,當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肥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肥胖指標優(yōu)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前后的肥胖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前后的肥胖指標對比(±s)
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情況好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情況對比(mmol/L,±s)
表2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情況對比(mmol/L,±s)
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炎性指標水平好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炎性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炎性指標水平對比(±s)
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性對比[例(%)]
單純性肥胖癥是內分泌科常見疾病,是指患者體內熱量的攝入大于消耗,致使脂肪堆積過多,導致體質量超常[8]。流行病學顯示此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以40~5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若未及時治療,隨患者體質量增加,對其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還會讓患者產生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臨床上治療此疾病方法較多,均有一定的療效[9-12]。針刺法是一種常用方式,通過針刺具體穴位,使穴位受到刺激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促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脂肪代謝增多,以此達到減重的目的[11]。常規(guī)針刺法雖通過穴位針刺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不顯著。隨醫(yī)療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單純性肥胖的臨床治療關注度上升,常規(guī)針刺法具有局限性,已經不能夠滿足患者康復需求,故需要尋找新的治療方式[13-16]。整體經絡針刺法是以中醫(yī)整體觀念為指導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此針刺法從人體十二經脈循行路線出發(fā)進行針刺,依次選取手太陰肺經穴、手陽明大腸經穴、足陽明胃經穴、足太陰脾經穴、手少陰心經穴、手太陽小腸經穴、足太陽膀胱經穴、足少陰腎經穴、手厥陰心包經穴、手少陽三焦經穴、足少陽膽經穴、足厥陰肝經穴進行針刺,對不同癥狀的單純性肥胖患者進行治療,以此對身體深處的代謝進行調節(jié)、加速血液循環(huán),達到疏經通絡、減脂消肥的治療效果。另外,此方法減少對同一處穴位的反復刺激,降低穴位疲勞現象,對保護臨床療效有益[17-19]。此方法具有科學性強、臨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點,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療后預后效果更佳。
本研究表明,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肥胖指標比參比組優(yōu)(P<0.05);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情況比參比組好(P<0.05);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炎性指標水平比參比組優(yōu)(P<0.05);試驗組單純性肥胖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性比參比組高(P<0.05)。
綜上所述,對單純性肥胖患者實施整體經絡針刺法進行治療的效果更佳,能夠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的代謝能力,加速脂肪消耗,有利于減輕體質量,促進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