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峰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江河湖泊是大地的脈絡和血管,沒有它們在場的土地是貧瘠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也是缺少深度的。
在大風起兮的蘇北大地,有一面名為潘安的湖,因潘安流連于此而得名。公元291年,潘安至徐州訪友,被此地的山山水水和人文古跡所吸引,遂在城北的屯頭湖筑庵而居。臨湖結庵之處形成村落,沿襲至今。從此,這片土地與潘安結下了不解之緣。潘安是美男子,更是真文人,有著內在的悲憫和體恤。當他看到鄉(xiāng)親們在屯頭湖畔磕頭祈雨時,遂為村民們打井解旱,村民們感念他的好,便把屯頭湖更名為潘安湖。
潘安是曠世的美男子,他到底有多美,有個典故形象生動地詮注了個通透。相傳,潘安乘車出游,姑娘們都圍追堵截,且爭相向他投擲水果。每次出游,潘安都能拉一車水果回家,由此可見他的魅力。以其名字命名的湖則是湖中的潘安,煙波浩瀚,云天蒼茫,包容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有石頭在呼吸,有云彩在飄動,有水草在生長,有林木在葳蕤,讓一顆顆心忽地就安靜了下來,沉穩(wěn)了下來。
百年,千年,潘安湖這汪水不知隱藏了多少斑斕的時光,不知葳蕤了多少鮮活的故事,那些動人的傳說和流傳久遠的故事,像湖里的水生植物莖蔓無數,也像湖里的魚,一直潛游在光陰的河中。實際上,現在的潘安湖,早已不是當初的屯頭湖。不知何時,人們發(fā)現在這片土地下,深埋著一塊又一塊堅硬的黑色石塊,那是匯聚著火與熱的煤。煤埋于地下,是礦產,是寶藏;煤開采出來,是光芒,是熱量。
因為煤,湖邊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沒有了煤的大地開始塌陷、破敗,說不定哪一天醒來,一大片土地就沉淪了。從臨湖而居,到開掘大片大片的礦區(qū),再到面對處處瘡痍、坑坑洼洼的塌陷區(qū),在湖邊謀生的人也經歷著一個又一個的無常輪回。當年的屯頭湖早已沒有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水草不興的“地球傷疤”,那坍塌頹廢的慘狀,令人心碎,令人絕望。
在塌陷區(qū)的圍攻之下,土地變得虛幻起來、模糊起來,因煤而發(fā)達、而光鮮亮麗的村莊也開始破敗。站在遠處眺望,村莊消瘦得像一根枯柴,像田埂上的野花,在夕陽下形影孑立。村里的常住人口也越來越少,像冬天的樹掛著幾片干枯的葉子,像老人日漸脫落的牙齒、頭發(fā),讓人心有戚戚。有些院墻已經倒塌,布滿銹斑的墻上攀附著枯死的藤蔓。一些人拼了命往城里擠,用森然林立的鋼筋混凝土代替整齊的莊稼,用徹夜不息的喧囂聲代替風聲雨聲,代替蟲聲唧唧,代替螢火爍爍。
惠特曼說:“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睘榇耍叺拇迩f像一條條被拋到了岸上的魚,沒有了活力,沒有了光鮮,散發(fā)出的是美人遲暮的無力與悲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彼斜剂鞯挠職?,水有連綿的韌性,水有嫵媚的柔情。水的特質是包容,包容一切又孕育一切。
面對破敗的生態(tài),潘安湖人沒有氣餒,沒有絕望,而是鼓足勇氣、痛定思痛,開啟了鳳凰涅槃的征途,最終將魚蝦絕跡的一片死水變成了風姿獨具的濕地,變成了豐饒美麗的湖泊,變成了一方潔凈的心靈家園。潘安湖又有了澄澈的水,有了蒼翠的樹,有了蔚藍的天,有了嬌艷的花,有了潛游的魚,有了棲息的鳥。來此尋根的臺灣作家張曉風,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一潭碧水,用人工的方法,補救了另外一次人工的失誤?!?/p>
確實如此,涅槃重生的潘安湖以一種嶄新的風姿悄然立世,像江南的女子,青衣秀色,美極了。在湖水的滋養(yǎng)下,這片廣袤的土地更有生機,更有活力,更有動感,更有風姿,生活在這里的人也更有靈氣,更有夢想,更有敢立潮頭、實現夢想的沖浪精神,他們高擎著希望與夢想的火把,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正劇,譜寫著一樁樁傳奇故事。
乘船進入湖的深處,那是一種華麗的氣息,幽深的碧綠,浩渺的煙波,葳蕤的草木,讓人的心胸一下子擴大了好幾倍。潘安湖的黃昏最動人,一縷縷陽光像長了無數細長的腿,在優(yōu)美的湖面跳起迷人的舞。在光與影的世界里,平靜的水域像恬靜可愛的少女,盡情表演嫵媚動人的神韻。剎那間,好像忘記了一切,只知道盡情欣賞這無限的美景,盡情品味這水草的幽香,恍惚間,化身為湖中的一棵草、一條魚,安然自得,樂哉樂哉!
蘆葦是湖中最俊美的植物,清秀綺麗。它們在湖中迤邐鋪排,夾著風的輕柔、水的靈動,讓人的呼吸都帶著青翠的草色。風一吹,每一枝蘆葦都沙沙作響,千千萬萬枝蘆葦在一起,聲響相當浩大,低沉而細密地充斥了天地間。乘船進入其中,靜謐,寂寥,時間、流水、人生在這里碰撞、融合。在這泛著水汽的葦蕩里,內心張皇而喜悅,像一張葦葉,開始蔥郁、舒展地生長。
圖5為近幾年硫酸鎳的產量及系統(tǒng)鎳含量的變化。分析認為,由于料液和環(huán)境的腐蝕性及電解系統(tǒng)鎳含量的降低,自2015年以來,反應釜開動率及產量均略有下降,表2例舉了相關技術指標。
湖中零零星星散布著或大或小的島嶼,不容錯過的是荷島和鳥島。荷島植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荷花,白的,紅的,粉的,紅白相間的,一朵又一朵,像一場香艷鬢影的盛會。它們或嬌憨、或妖嬈、或淡雅、或孤傲,每一朵都有一種特立獨行的美,千嬌百媚,惹人憐惜。那粉嫩、那風姿,常常引起人與花一樣嬌嫩的驚呼。難怪,楊萬里稱其為“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荷葉接天的壯觀,蓮花映日的美景,給人一種失語的茫然。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憑欄臨水,俯瞰水中天,只見滿目蓮葉,照臉成碧。蓮葉濃郁的香氣讓我的呼吸也感到緊迫,完全沉浸在一種微醺的境地,被它所迷惑,所陶醉。有風吹過,水上蓮葉晃動,水中蓮影漾開,三三五五的游魚出沒于荷莖蓮影間,悠游自在,其樂融融?;秀遍g,一首古老的歌謠從遼遠的記憶中徐徐浮起,并如游絲般在耳畔回旋:“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鳥島只能遠觀,上面生活著這樣那樣的鳥兒。濕地的淺灘、葦蕩,給鳥兒的繁衍提供了庇護,成群結隊的鳥兒在濕地飛舞、嬉戲、鳴唱。對于那些鳥兒,我只熟悉常見的黑水雞、野鴨、白鷺等。白鷺喜歡孑然獨行,有時亦與愛侶款款偕行,幾分憂郁幾分孤傲,像隱居的詩人。野鴨一只挨著一只,漂浮于湖面,一有聲響,便“嘩啦”一聲,向深湖里群起而飛,在曠野和天空留下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天空也充滿了動人的舞蹈。
那些在樹林里、在水草從中棲息、跳躍的鳥,像霧一樣在風中、在湖面彌漫開來,天空一派神秘,湖水越發(fā)幽深,仿佛有甘甜的酵母粉末,斷斷續(xù)續(xù)撒進心房,一顆心也變得柔軟起來、松弛起來,會隨著它們一起飛翔遨游。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自古以來,臨水而居、擇水而憩,是人親近自然的本性,也是人亙古不變的夢想。可是在某種程度上,人的活動又在威脅著河流湖泊的生命,如一只只噬咬著桑葉的蠶,不出聲響地將它們蠶食,蛀出一個又一個窟窿,讓它們臭氣熏天,讓它們枯竭斷流,甚至讓它們悄無聲息地死去,消失在光陰深處。
潘安湖的土地有過貧瘠和災荒的歲月,可從來不乏美好的人性和豐富的感情。純樸與雍容可融于一體,清苦與富有也沒有永遠不可逾越的鴻溝。潘安湖的歷史亦在尋常的流淌中被創(chuàng)造著,被改寫著。一些人悄悄地降臨,一些人悄悄地離去,更多的人在有限的歡樂和憂傷中,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著,以不屈服、不妥協、不放棄的精神活著、樂著。
水鎮(zhèn)建有神農雕像和二十四節(jié)氣柱。神農嘗百草而知醫(yī)藥,被譽為農耕之神。“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惫?jié)氣是古人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候,有著不同的農事規(guī)律,也有不同的習俗含義。那些與節(jié)氣有關的習俗,背后都是古人的智慧。究其目的,應該是提醒、警戒之用,提醒人們要以一顆敬畏之心對待大自然,善待大自然,有了敬畏,才有憐憫,才有慈悲。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每一個節(jié)氣的到來,都是盛大的節(jié)日,也是件歡騰的事情。人們通過食物來傳遞歡喜自在,傳遞日子的豐裕富足。潘安湖人善烹地鍋魚,將魚去內臟,洗凈,瀝干水分,放入油鍋,慢火煎透,盛起再放入茴香、姜、辣椒等,炸出香味,又放入煎好的魚,加水燉煮。大火燉開,放入面餅,一半貼在鍋沿,一半浸于湯汁。蓋上鍋蓋,小火煨熟。打開鍋蓋,熱騰騰的魚、白晃晃的餅,別說是吃,看著就饞涎直流。因長時間燉煮,魚的頭也好,尾也好,肉也好,刺也好,全都酥爛滑嫩。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苯拥牧魈首罱咏鼤r間的流逝。湖水滔滔,從春流到夏,從秋流到冬,從古流到今,又從今天流向未來,它給了這片土地太多精神上的安慰。潘安湖因融合了百姓的生活而平易近人,為此,這汪水與人、與夢、與愛,糾結纏繞在了一起。在潘安湖,有蒼老的身影走過,散淡的閑情印在他們的臉上,即便是蹣跚的步伐,也充滿了生活顏色的內涵;年輕的情侶旁若無人地依偎在一起,抓緊時間體味浪漫的溫情;玩耍的少年如風一般,追逐嬉戲的笑聲回蕩在上空,讓人回想起遠去的快樂童年。
湖光秀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為此,潘安湖的水流不盡,潘安湖的美讀不完,潘安湖的繁盛與美麗都已凝成我忘不掉的秋月春花,我的心像挺拔的蘆葦、像怒放的紅荷,充滿著生機,洋溢著活力。窮達皆忘,寵辱不驚,在平靜中看紅塵飛舞,在安詳中品世事沉浮。注視著潘安湖這面湖水,我的思緒和視野向更遠更開闊的地方延伸擴展,也不由得默默祝愿,這片土地永遠葳蕤,永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