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俊霞
學生時代,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爸爸媽媽也樂見其成,認為只要我的學習成績好,其他事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德智體美勞五項考核指標,我除了智商尚好,其他方面都馬馬虎虎,尤其是對家務活一竅不通。
參加工作后,我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獨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不會做家務讓我吃盡苦頭,尤其是不會煮飯燒菜,讓我的胃年紀輕輕就千瘡百孔。
結婚成家有了女兒后,我不希望我的悲劇在女兒身上重演,所以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她做家務的能力。人們常說女兒要富養(yǎng),但再富養(yǎng)也不能讓她養(yǎng)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
以往做晚飯時,我和丈夫燒菜時總是留一個人在廚房,其他人都各忙各的,尤其是女兒不到飯點不露面。自從女兒上了小學,我們一家三口分工明確,丈夫是主廚,我和女兒幫忙。飯菜做好了,我沖客廳喊一聲,女兒會擺好碗筷、拉出椅子。飯后,女兒負責收拾碗筷、擦桌子,我負責洗碗。
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我是主廚,女兒幫忙,切蔥、剝蒜、擇菜。剝蒜辣了眼,擇菜不分重點,白糖和鹽分不清楚,女兒幫了倒忙我也不惱,就當我們交了學費、學了知識。我手把手教她識別廚房的油鹽醬醋,最保險的辦法是打開瓶蓋嘗一嘗。女兒調侃道:“笨人有笨法,媽媽教的辦法至少不會讓我放錯調料。”
女兒上三年級的時候,一天放學回到家里主動要求學做飯菜。丈夫心疼地說:“小小年紀就受油煙的熏烤,我可舍不得我的寶貝吃這份苦。”女兒眼珠一轉,裝作不經意地說:“爸爸,我長大了不一定有媽媽的福氣,能找到你這樣會做飯菜的丈夫?!?/p>
女兒學做的第一道菜是番茄炒雞蛋。女兒在廚藝上明顯比我有悟性,再加上丈夫這個大廚的指導,第一次做就有模有樣。
我平時喜歡煲湯,女兒覺得我這個懶媽媽的煲湯技術不賴。我告訴她:“煲湯最簡單,把食材準備好,把調料放進去就行?!?/p>
周日,女兒花費了一上午時間煲了一鍋排骨蓮藕湯,飯桌上,丈夫評價欠缺了一點味道。女兒回憶了她煲湯的過程:“清水與排骨用大火燒開一滾后,藕片和調料一并放進鍋里,用小火煲了兩個小時?!闭煞蛞会樢娧刂赋鰡栴}所在:“蔥、姜、蒜、大料沒有按先后次序放進去。”女兒吐吐舌頭不好意思地說:“我當時忙著上網呢!”丈夫說:“煲湯就是程序嚴格,否則湯煲好了,味道卻沒有出來,不是前功盡棄了嗎?”
沒幾年的工夫,女兒就學會了做幾道簡單的菜式,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她都會主動下廚,給我和她爸爸露一手。雖然女兒在做菜時對火候和味道把握得不夠精準,但只要她愿意動手,不管我們在不在她身邊,她都不會委屈自己的胃。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周日的大掃除都讓我這個家庭主婦頭疼,往往是我在前面收拾,女兒在后面搗亂,累得我腰酸背疼。怎樣才能寓“勞”于樂,讓女兒參與進來呢?
我設計了“尋寶游戲”,沙發(fā)底下、床底下散落著女兒不小心丟掉的玩具、頭花,還有我弄丟的筆、U盤之類小東西,只要她找到一件寶貝,我就給她適當?shù)莫剟睿热缰苣┩砩先タ匆粓鲭娪?,周日去兒童樂園游玩等等。
漸漸地,女兒不再亂丟東西,玩具玩夠了就放進玩具箱、寫完作業(yè)后會把書桌收拾干凈、起床后會把被子疊放整齊,她還肩負起監(jiān)督丈夫不要亂丟東西的責任。家是我們三個人的,愛護家、美化家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女兒像只百靈鳥,喜歡唱歌。大掃除的時候我就打開音響,伴著音樂,和女兒一起拖地、洗衣服。
女兒洗衣服浪費洗衣液、浪費水的事時有發(fā)生,讓她洗一次衣服,衛(wèi)生間就像水漫金山,但是看到女兒忙的額頭冒汗、眼睛亮晶晶的模樣,我就覺得特別值得。
有些衣服,盡管女兒的小手揉搓不干凈,我還得二次返工,但只要女兒學會洗衣服,將來去外地讀大學時對她有益。
雖說現(xiàn)在是高科技時代,但女孩會一點女紅卻有備無患。女兒經常帶回家一些手工作業(yè),我會和她一起完成。
縫沙包是女兒的第一個手工活,大人縫起來簡單,小孩子縫起來就沒那么容易。首先是裁剪六塊相同尺寸的花布,然后用針線連接縫好,留一個口裝花生米,最后用暗線把口縫上。由于女兒裁剪的花布尺寸不一,縫的不均勻,留的邊太窄,裝進去的花生米都露了出來,并且,女兒縫沙包用的是明線,不夠精致美觀,還扎破了手指。好在熟能生巧,接連縫壞了幾個沙包后,女兒終于找到了感覺,再縫起來就得心應手多了。
新買回家的衣服,有些扣子不太結實,穿幾次就容易掉。每到換季添衣的時候,我和女兒就坐在床上縫扣子。起初,女兒手中的針線太長,經常打結,在我的耐心指導下,女兒找到了竅門,縫扣子時輕車熟路,連她爸爸都愿意讓她縫扣子,夸她縫的扣子結實。
女兒運動量大,襪子經常壞,穿不了幾天腳趾頭就露出來了,于是,我教她如何補襪子。我讓女兒找出和襪子相同顏色的線,并告訴她針腳要小而密實。
孩子就是孩子,做事很直接。女兒沒有把襪子翻過來就直接在漏洞處補,我們娘倆又開始返工,拆下針線,翻過襪子重新縫補。女兒深有感觸地說:“看來做什么事都不能貪快、圖省事?!?/p>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孩子,就讓孩子學做家務。
明年,女兒就要上高中了,她愿意去讀寄宿制學校,她說自力更生才能豐衣足食。從小學到初中,女兒學會了不少生活技能,她以后還要讀大學、參加工作或者出國留學,希望這些生活技能能夠陪伴她去走更遠的路,去看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