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緙絲
所謂緙絲,也稱“刻絲”,最簡單的描述是“通經(jīng)斷緯”??椫茣r,以本色絲作經(jīng),彩色絲作緯,用小梭將各色緯線,依畫稿以平紋織造。緙絲最大的特點,是緯絲不像一般織物那樣貫穿整個幅面,而只織入需要這一顏色的一段。
宋人莊綽在《雞肋編》中具體描述了緙絲的織造過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我們就能知道:
織機——不用大機: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織造緙絲的織機卻是最簡單的水平式平紋織機,而且從古至今都變化不大,此外還需一些輔助工具,比如撥子、梭子、竹箍等;原料——熟色絲:生絲經(jīng)過煮練脫膠,便成為熟絲;畫樣——隨心所欲:緙絲與刺繡相似,花草禽獸無所不能,可以用小梭子織出任意圖案;織緯——織造核心:因為緙絲不通梭,所以遇到不同顏色時就先不織它,即“先留其處”,回過頭來再織。
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緙絲極費時間,織婦人的一件衣服就需要一年。優(yōu)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緙絲的花紋可以隨心所欲,織一百朵花也不會重復(fù)。
2006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術(shù)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意象點金 ←
在緙絲身上,我們看到了文化的交融與創(chuàng)新,也看到了歷史的源遠流長。今天,我們能在博物館看到古老的緙絲文物,也能在影視劇、商店中看到“非遺”傳承人們創(chuàng)作的新的緙絲作品。緙絲是幸運的,它依然生活在當下;我們更幸運,因為能觸摸歷史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