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靜,王 霄,陳 超,齊春舫,仲召偉
(淮安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淮安223005)
水工結構安全穩(wěn)定性不僅與水工設計水平息息相關[1-2],同樣水工材料力學水平對結構運營穩(wěn)定性亦有較大影響[3-4],因而,推動水利材料力學特性研究在水工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徐俊等[5]、劉璇等[6]、劉國華等[7]認為水工材料中典型的混凝土、巖土體等材料,均可屬于顆粒流類材料,因而引入顆粒流離散元仿真計算手段,通過設計離散元模型的單、三軸仿真試驗,研究獲得了不同屬性參數影響下顆粒流模型的力學特征,為工程設計提供了基礎力學依據。當然,巖石與混凝土材料的破壞過程與其內部裂隙的擴展密切相關,故在一些水利隧洞等工程中安裝相應的微震監(jiān)測儀器[8-9],及時預判工程失穩(wěn)前兆。室內力學試驗乃是一種精度較高、方法較成熟的研究手段,通過對巖石、混凝土或土體等材料進行室內加工打磨,設計開展單軸、三軸及滲透等力學耦合試驗[10-11],可較宏觀獲得材料的力學水平,提升水利材料工程應用標準。本文根據二干渠護坡材料工程環(huán)境,設計模擬水流侵蝕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學加載試驗,為二干渠輸水工程護坡材料的應用提供參考。
二干渠為來龍灌區(qū)主要灌水渠道之一,西起井頭泵站,東至宿沭界張圩閘,全長26.14 km。流徑有多個水利控制樞紐,包括有泄洪閘與排沙閘等重要水工設施,監(jiān)測表明渠道含沙量最大不超過,3.5 kg/m3,輸水樞紐降淤排污作用顯著。渠首為井頭泵站,設計流量80 m3/s,出水池設計水位20.0 m。渠底寬40~80 m,渠底高程17.00~15.60 m,渠底比降1∶20 000;渠頂高程22.50~22.00 m,邊坡1∶2.5,北堤結合宿沭公路,頂寬15 m;南堤頂寬4~5 m;渠堤腳處鋪設有0.3 m厚度的碎石填土層,局部渠段加設土工防滲膜,有效降低輸水損耗率,亦可抑制渠底滲流活動。二干渠兩側分布3條分干渠和7條支渠,灌溉總六塘河左岸塘湖、曹集、來龍、新莊、保安、關廟、大興、丁嘴等鄉(xiāng)鎮(zhèn)2.11萬hm2農田。現狀二干渠為土質渠道,以曹集鄉(xiāng)為界,曹集以西段土質為砂壤土夾淤泥質黏土,透水性超過3.5×10-4cm/s,松散程度較高,易受地表徑流影響,發(fā)生沖刷流失,對渠基礎抗滑移特性乃是較大威脅。以東段為黏土,顆粒粒徑以2.75 mm為主,局部土層級配較好,壓實效果較佳,但承載力較低,現場標貫測試表明,土體屬較中低等持力層,不利于渠坡抗傾覆穩(wěn)定性。二干渠灌溉面積大,輸水線路長,渠道沿線特別是曹集以西段邊坡存在坍塌現象,渠道工程完好率僅為23.4%,有效防護渠道邊坡完整性與功能完好性,乃是輸水渠道安全管理的重要考量方面。二干渠乃是區(qū)域內重要水利樞紐設施,保障二干渠輸水穩(wěn)定性乃是工程設計與管理的重點工作,為此,對二干渠縱、橫斷面進行“升級”設計,在滿足渠首設計流量要求的前提下,設計渠道滲透比降為120 000,整體提升輸水渠道邊坡穩(wěn)定性。從二干渠渠坡防護角度考慮,設計采用塑性混凝土硬化護坡,并搭配以植物綠化網格,有效提升工程綠色設計標準。另一方面,硬化混凝土作為坡面材料,在長期的水質物化侵蝕作用下,當受靜、動水壓力影響,會產生局部裂縫,而裂紋的擴展根源主要與混凝土的拉、壓應力特性有關,因而工程試驗部門考慮先期對塑性混凝土開展物理損傷作用下拉、壓力學試驗。
為確保混凝土拉、壓力學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GDS-RTS巖石三軸試驗系統(tǒng)開展力學加載破壞試驗,該試驗系統(tǒng)配備有程序加載控制設備、數據采集與處理設備及程序實時控制系統(tǒng)。該試驗系統(tǒng)加載部分可根據試樣尺寸配備不同加載盤,適應多類型、多尺寸參數試樣力學試驗,本文所有試樣的尺寸直徑、高度均分別為75 mm、150 mm。加載系統(tǒng)也可根據實驗要求更換不同傳感器量程與加載裝置。數據采集設備可設置采集間隔最小為0.01s,本試驗中數據采集間隔為0.5 s,各數據設備包括有軸向、環(huán)向變形傳感器及機器位移監(jiān)測儀器,可根據試驗要求對各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本試驗中所采用的軸向、環(huán)向傳感器均已標定,試驗數據采集誤差不超過0.1%。試驗采集過程中,數據處理設備可實時給出試樣力學狀態(tài)參數,基于狀態(tài)參數,試驗人員可調整試驗進程,而荷載加載方式可選擇力學與變形控制[12],本文壓縮試驗前期彈性變形階段采用力學加載方式,速率為15 kN/min,后轉成變形控制加載,速率為0.006 mm/min,而拉伸試驗全程均采用變形控制。利用該試驗設備分別對二干渠護坡混凝土材料進行拉、壓力學試驗。
由于本試驗中需模擬渠道內水質侵蝕作用下混凝土拉、壓力學特性,因而設計在試驗前對試樣進行人工預制物化損傷,當所有混凝土制備、加工打磨后,放在NaCl鹽溶液中浸泡一定時間,完成前期鹽溶液侵蝕物化損傷試驗后,再進行拉、壓力學試驗。本試驗中設定鹽溶液溶度試驗組分別為0 g/L(自然養(yǎng)護狀態(tài))、2 g/L、4 g/L、6 g/L、8 g/L,而浸泡時間分別設定為24 h、48 h、72 h 3個對比組,所有塑性混凝土試樣均保持取樣、制樣統(tǒng)一。本文各試驗組具體參數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方案具體參數
根據物化損傷后塑性混凝土的拉伸力學破壞試驗,獲得不同浸泡溶液濃度的混凝土試樣拉伸應力變形特征,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在相同浸泡時間下,鹽溶液濃度愈高,則混凝土試樣拉伸應力水平愈低,在浸泡時間24 h試驗組中,自然養(yǎng)護狀態(tài)下試樣在拉伸變形1.5 mm時對應的拉伸荷載為29.45 kN,而相同拉伸變形下的鹽溶液濃度2 g/L、6 g/L、8 g/L試樣的拉伸荷載較前者分別減少了38.4%、64.3%、69.8%,表明浸泡鹽溶液濃度愈大,則塑性混凝土受物化損傷作用愈強,試樣內部顆粒骨架穩(wěn)定性受“打擊”愈大,反映在拉伸荷載上則是降低的特性[13-14]。當浸泡時間增大至72 h后,各試樣拉伸荷載水平整體減小,但物化損傷作用與拉伸荷載關系仍基本一致,各試樣間拉伸荷載差異有所增大;在拉伸變形1.5 mm時鹽溶液濃度2 g/L、8 g/L試樣拉伸荷載與自然養(yǎng)護狀態(tài)下差幅分別為45.2%、81.3%;表明浸泡時間愈長,浸泡溶液濃度對混凝土物化損傷作用影響增強。從拉伸變形可知,相同浸泡時間下各試樣峰值拉伸變形以低濃度下為最大,在浸泡24 h試驗組中溶液濃度0~8 g/L的5個試樣的峰值變形分別為3.14 mm、2.82 mm、2.64 mm、2.46 mm、2.31 mm;另一方面,各試樣最大拉伸應變基本保持一致,塑性混凝土試樣在峰值應力后期均有穩(wěn)定變形階段,即不論物化損傷程度多大,峰值拉伸荷載破壞后的塑性混凝土仍具有一定承拉能力。
圖1 物化損傷后混凝土拉伸荷載變形特征
基于拉伸力學破壞試驗,獲得不同浸泡時間、溶液濃度影響下混凝土抗拉強度變化特征,如圖2所示。從圖2可知,浸泡時間、溶液濃度與混凝土抗拉強度均具有負相關關系,當浸泡時間為24 h時,溶液濃度2 g/L試樣的抗拉強度為42.8 kN,而濃度4 g/L、8 g/L的試樣抗拉強度相比前者分別降低了20.8%、54%,在該浸泡時間試驗組中,溶液濃度增長2 g/L,則試樣抗拉強度平均減少20.6%。浸泡時間增大至72 h后,溶液濃度2 g/L試樣抗拉強度較之24 h下減少了20.1%,而該浸泡時間試驗組中,隨溶液濃度增長,試樣抗拉強度平均損失28.8%。分析表明,當浸泡時間延長,物化損傷作用加劇,混凝土抗拉強度整體降低,不同溶液濃度間試樣的抗拉強度差距亦拉大,筆者認為此與物化“慢性“損傷作用有關,浸泡時間愈大,浸泡濃度的差幅愈可體現。
圖2 物化損傷作用下混凝土抗拉強度特征
混凝土作為一種抗壓材料,其經歷物化損傷作用后的壓縮應力應變特征,如圖3所示,本文以浸泡時間48 h為典型試驗組分析。從應力應變整體特征可知,浸泡溶液濃度與壓縮應力同樣為負相關關系,表明物化損傷作用愈強,塑性混凝土試樣的拉、壓應力水平均會降低。當浸泡溶液濃度為2 g/L時,應變1%時試樣的加載應力為23.33 MPa,而溶液濃度為4 g/L、8 g/L試樣相同加載應變下的應力較前者分別減少了26.6%、58.2%。筆者認為,在鹽溶液中浸泡一定時間,混凝土試樣內部的堿性活性分子會受到化學進程影響,對其顆粒骨架穩(wěn)定性、密實度均是較大“損害”,故其壓縮應力水平亦降低[15-16]。從塑性混凝土在二干渠輸水工程中應用方面可知,應控制渠道水位線,降低護坡混凝土材料受水溶液侵蝕物化損傷作用,且應降低水渠中COD等化學元素含量,控制水中微量元素,從源頭降低護坡材料受物化損傷影響。比較圖5中5個試樣的應變特征可知,浸泡溶液濃度增大,試樣的峰值應變增大,且試樣峰值應力后期區(qū)域呈軟化特征,應力下降幅度減小。浸泡溶液濃度2 g/L試樣的峰值應變?yōu)?.26%,而破壞后應力降幅為70.1%,當溶液濃度為6 g/L、8 g/L時,峰值應變分別為1.66%、1.92%,且峰后降幅分別僅為12.1%、13.6%。分析表明,浸泡溶液濃度增大后,物化損傷形成的內部孔隙在不斷壓實作用下,其具有應變硬化特征,長期維持有較大抗壓性能。
圖3 物化損傷后混凝土壓縮應力應變特征
同理,獲得浸泡溶液濃度、浸泡時間影響下塑性混凝土抗壓強度變化特征,如圖4。從圖4可知,浸泡濃度、浸泡時間對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關系與抗拉強度一致,且前者與之具有線性函數關系。在浸泡時間24h時,溶液濃度為2 g/L的試樣抗壓強度為29.9 MPa,而濃度4 g/L、6 g/L、8 g/L試樣抗壓強度較前者分別減少了19.5%、31.7%、39%,隨溶液濃度增大,該浸泡時間下試樣抗壓強度平均損耗15.2%。當浸泡時間增長至72 h后,其濃度2 g/L試樣抗壓強度較24 h、48 h下分別降低了37.5%、24.3%,而在該浸泡時間下,試樣抗拉強度隨溶液濃度平均降低22.5%。分析表明,塑性混凝土抗壓強度受浸泡溶液濃度影響敏感度高于抗拉強度。結合二干渠護坡材料應用場景,筆者認為,除應控制渠道水位與水質成分,也應控制渠坡面受靜水壓力影響,減弱水力沖蝕對混凝土護坡材料抗壓強度的損耗。
圖4 物化損傷作用下混凝土抗壓強度特征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3點結論:
(1)浸泡時間、溶液濃度與混凝土抗拉強度均具有負相關關系,浸泡時間為24 h與72 h時溶液濃度2g/L試樣抗拉強度差幅為20.1%,且在此兩浸泡時間試驗組下,溶液濃度增大2 g/L,試樣抗拉強度平均減少20.6%、28.8%,浸泡時間愈長,物化損傷效應愈顯著。
(2)浸泡濃度與混凝土抗壓強度具有負比例線性函數關系,浸泡時間同樣與抗壓強度具有負相關關系,浸泡時間24 h與72 h時抗壓強度差幅為37.5%,在該兩浸泡時間下濃度增大2 g/L,抗壓強度分別平均損耗15.2%、22.5%;塑性混凝土抗壓強度受浸泡溶液濃度影響敏感度低于抗拉強度,但受浸泡時間影響比前者更為敏感。
(3)不論物化損傷程度多大,峰值拉伸荷載破壞后的塑性混凝土仍具有一定承拉能力,峰值拉伸變形以低濃度下為最大;溶液濃度增大,混凝土壓縮荷載下具有應變硬化特征,抗壓性能持續(xù)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