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霞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我國是肺結核結核病高發(fā)病國家,且近年來肺結核在我國呈逐漸上漲趨勢。我國結核新發(fā)感染率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亞[1]。其傳染性強,危害性大,被我國列為乙類傳染病,且肺結核是國家免費治療,可見我國對肺結核病的重視程度。治療遵循“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律、適量及全程”原則。其中初治一線抗結核藥物為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應用這些藥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藥物不良反應,其中以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最為多見,危害性最大,也是我國藥物性肝損傷常見原因之一,發(fā)生率9.5%~10.6%,輕者表現為一過性轉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結核治療,從而影響結核病的治療效果[2]。因而必須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肝功能檢測,及時保肝治療,避免因肝功能明顯異常而停用抗結核藥物,從而影響肺結核的療效。雙環(huán)醇片不僅用于急慢性肝炎,對藥物性肝損害也起到良好作用[3,4]?,F將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醫(yī)院符合口服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害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8~60歲,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0例,對照組20例,其中治療組男12名,女8名,年齡19~59歲。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20~60歲?;颊咝詣e,年齡等一般資料計數處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治療。
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無嚴重的心肺腎及糖尿病,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他類型的肝炎。除外HIV感染及營養(yǎng)不良患者??菇Y核治療前2周,在保肝治療前,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移酶AST)均異常,但未達到停用抗結核藥物的標準,均為非耐藥肺結核。治療開始后均未使用其他對肝功能有損害的藥物,治療期間均禁酒。肺結核診斷標準為國家計生委最新發(fā)布肺結核診斷標準。
兩組患者均采用2HRZE/4HR(H是異煙肼,R是利福平,Z是吡嗪酰胺,E是乙按丁醇)6個月方案,利福平0.45,異煙肼0.3,乙胺丁醇0.75,上述均為1次/日,吡嗪酰胺0.75,2次/日,兩組均在肝功能損害的情況下不停用抗結核藥物,觀察組給予口服雙環(huán)醇50 mg,3次/日保肝治療,對照組口服益肝靈77 mg,3次/日。每周檢測肝功能情況。
癥狀及體征,乏力,納差,惡心,嘔吐,小便顏色,鞏膜黃染等情況,抗結核藥物導致肝損害過程中ALT、AST和TBIL實驗室檢查情況,因為TBIL在本次實驗中變化不明顯,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
分別記錄治療前,治療1周,2周的ALT, AST情況。正常值范圍:ALT:9~50 U/L AST:15~40 μmol/L。(2)停藥指征:患者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癥狀或者是ALT,AST≥正常3倍以上。
觀察組肝功能治愈率18/20(90%),對照組肝功能治愈率4/20(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79,P<0.05)。觀察組肝損傷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有1例出現肝功能大于3倍正常以上,并感乏力,食欲差,惡心,未見明顯皮膚鞏膜黃染,停用抗結核藥物,給與加強保肝治療。其他患者均無明顯乏力,食欲差等不適。
表1 兩組階段性檢測肝功能比較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3例出現不良反應,包括頭暈,皮疹,腹脹。對照組有2例出現輕微腹瀉,停用抗結核藥物后癥狀緩解不明顯,考慮為益肝靈和雙環(huán)醇的副作用,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未停用保肝藥物。
通過本研究顯示在觀察組肝損害治愈率為90%,對照組肝損害治愈率為20%,觀察組肝損害治愈率明顯高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種藥物價格相差不大,因而在口服抗結核過程中導致的肝臟輕度損害時在不停用抗結核藥物的基礎上加用雙環(huán)醇改善肝功能較益肝靈能起到明顯療效,避免了停用抗結核藥物而引發(fā)耐藥肺結核的發(fā)生,且該藥服用方便,應用安全,高效,病人依從性好,臨床上可推廣應用。
雙環(huán)醇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表達和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膜、改善線粒體和減少細胞凋亡,促進蛋白質合成,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護肝細胞膜及細胞器等作用,臨床上可用于肝細胞損傷型和混合型藥物性肝損傷[2]。
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是治療肺結核的一線用藥。均能引起肝損害,聯(lián)合用藥更加重藥物性肝損害的發(fā)生,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表現不同且無特異性,本研究中患者有的表現為無癥狀性肝功能異常,且有1例患者化驗肝功能明顯異常,并出現乏力,納差,惡心不適。多發(fā)生在用藥后1周至3個月內,高峰期出現在1~2周,臨床上幾種表現??赏瑫r存在且呈動態(tài)變化。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并觀察患者消化道癥狀,避免抗結核過程中出現藥物性肝損害,是臨床上值得研究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