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吉
(西藏昌都市江達縣農牧科技推廣服務中心,西藏江達 854100)
牦牛主要生長在我國高原地區(qū),是影響我國高原地區(qū)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類型。受養(yǎng)殖技術、生長環(huán)境等各項因素的影響,牦牛養(yǎng)殖過程中易受寄生蟲病的困擾。寄生蟲病感染會降低牦牛生育率、生產性能,影響各種牦牛肉用品和奶用品的品質。因此,做好寄生蟲病的診斷和治療對保障牦牛養(yǎng)殖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寄生蟲病是一種影響牦牛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當牦牛感染上寄生蟲病之后,牦牛的消化功能就會受到阻礙,并且體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而有的牦牛還會出現(xiàn)精神萎靡、嚴重貧血以及發(fā)育遲緩等癥狀。由于寄生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給牦牛的生育造成影響,并且在疾病的持續(xù)消耗下,牦牛的體質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其中,牦牛的疾病類型有很多,如胃腸道線蟲病、肝片吸蟲病、球蟲病等,故就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了較大難度。胃腸道線蟲病屬于一種混合型疾病,一旦牦牛感染,會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牦牛死亡,并且該疾病分布較為廣泛,給牦牛的健康養(yǎng)殖帶來了較大的威脅[1]。
寄生蟲病不僅傳播速度較快、影響范圍較廣,而且還可能會給牦牛造成致命性的影響。而提前做好疾病的診斷工作,就能及時阻隔疾病的大范圍傳播,避免其影響到其它正常的牦牛。中獸醫(yī)應采取比較科學且有效的診斷方法,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寄生蟲病,保障牦牛養(yǎng)殖質量。
肉眼觀察是一種最為直觀的診斷方式,通過觀察牦牛的體表,就可判斷是否有蜱、虱、蚤等寄生蟲的寄生。在觀察時,也可觀察牦牛的皮膚是否出現(xiàn)脫毛、皺裂以及出血的情況,這樣也能給寄生蟲病的診斷提供依據(jù)。雖然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蟲體,但是可以給寄生蟲病的診斷提供一些判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將體表放置于顯微鏡下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完成對寄生蟲病更細致的判斷[2]。
血壓檢查就是通過檢查牦牛血液中是否含有相關病菌,來判定牦牛是否感染寄生蟲病,并且該種方法還能準確的判斷寄生蟲病的類型,是一種比較權威性的方法。其中,血液檢查法主要有鮮血壓滴標本檢查法和血液涂片染色標本檢查法兩種。但是,無論采取哪種檢查方法,都可以準確的診斷巴貝斯蟲病、錐蟲病等寄生蟲病。
當牦牛感染上寄生蟲病后,其糞便中就會含有與寄生蟲病的相關病菌。因此,通過檢查牦牛的糞便,也能實現(xiàn)對寄生蟲病的有效判斷。吸蟲、線蟲等寄生于牦牛體中的寄生蟲會隨牦牛糞便排出體外,此時通過糞便檢查可判斷糞便中是否含有蟲卵,牦牛是否患有寄生蟲病。在具體采用糞便檢查法時,應首先用肉眼觀察糞便的顏色和硬度,進而再檢查糞便中是否有粘液、粘膜和蟲體等,完成對糞便的初步判斷。接著再制作糞便涂片標本,或者使用飽和的鹽水來找尋糞便中的蟲卵,這樣就能快速的鑒別糞便中是否含有寄生蟲。此外,還可以采用漏斗幼蟲分離法完成對糞便的檢查,這樣就能檢查出寄生于牦牛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中的寄生蟲[3]。
病畜剖檢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防治方法,通過直接剖檢病畜,就有助于直接判斷牦牛是否感染寄生蟲病,并且也有助于找出病因和寄生蟲的具體寄生位置,這對于相關治療措施的采取以及后續(xù)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寄生蟲藥是預防和治療寄生蟲病的一種主要措施,但是目前市面上有多種抗寄生蟲藥的類型,倘若選取不當,不僅無法起到治療和防治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會給牦牛的正常生長帶來影響。因此,在選擇抗寄生蟲藥時,一定要明確牦牛感染寄生蟲的類型,常見癥狀,而且還應考慮到寄生蟲藥可能給牦牛帶來的危害以及所產生的理化反應等,選擇合適的劑量,這樣也就能達到治療的效果。此外,在具體選擇抗寄生蟲藥時,還應結合牦牛的種類以及營養(yǎng)狀況等進行選擇,尤其是要考量藥物和寄生蟲以及宿主之間的關系,并嚴格按照牦牛的生長情況確定牦牛的服用劑量[4]。具體藥物及用藥方法見表1。
表1 寄生蟲病的用藥方法及計量
雖然抗寄生蟲藥的服用,對治療寄生蟲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過量使用,就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嚴重時還可能會引發(fā)牦牛死亡。并且長期服用某種類型的抗寄生蟲藥,牦牛體內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導致藥物起不到一定作用。因此,在剛開始服用藥物時,藥物的劑量不應過大,且整體的治療療程也不應過長,否則一旦牦牛體內產生抗藥性,將會給寄生蟲病的防治和治療帶來一定的阻礙。其中,常用的抗寄生蟲藥物類型有:呋喃類藥物,該種藥物具備較強的毒性,故讓牦牛服用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其的使用量,并且盡量將藥物摻雜在牦牛的喂養(yǎng)飼料中,同時混合一定水分,達到稀釋藥物濃度的效果,這樣就能在降低毒性的同時,保證藥物的治療質量。
為了避免出現(xiàn)耐藥蟲株,還應適當?shù)目刂扑幬锏氖褂茂煶毯头N類,否則長時間使用同種類型且同種劑量的抗寄生蟲藥,蟲體會對其產生一定的耐藥性,這樣也就會影響其的整體治療效果。此外,長時間的使用抗寄生蟲藥,還可能對結構相似、藥理作用相同的藥物形成交叉耐藥性,從而影響藥物的殺蟲和驅蟲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藥物藥效的完全喪失。因此,為了有效的發(fā)揮出抗寄生蟲藥的使用價值,在讓牦牛服用該藥時,就應結合牦牛的生長情況,精準的確定藥物的劑量和濃度,并且還應更換不同的藥物類型,避免產生耐藥蟲株[5]。
在治療寄生蟲病時,還應做好休藥期間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處理好乳肉藥物的殘留,確保牦牛能夠健康用藥。其中,養(yǎng)殖牦牛的最主要價值就是體現(xiàn)在肉制品和奶制品方面,倘若為了防控寄生蟲病,使用了高殘留性的寄生蟲病治療藥物,就會導致奶制品和肉制品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異味,以此也就會影響牦牛的食用價值,并且也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同類型的抗寄生蟲病藥在人體內的殘留和維持時間不同,故在讓牦牛服用抗寄生蟲病藥時,應在屠宰前的十幾天停止用藥,避免藥物的殘留。
要想更好地提升牦牛養(yǎng)殖質量,不僅要做好對寄生蟲病的及時治療,更應做好對該疾病的有效預防,避免形成病菌的大范圍擴散。養(yǎng)殖戶應注重對牦牛群的管理,注重觀察牛群的生長狀況,一旦在養(yǎng)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存有異樣,就應立即采取隔離診治措施,避免引起大范圍的傳播,并且同時輔助治療藥物,以此也就能實現(xiàn)對該疾病的及早控制。對于因寄生蟲感染而出現(xiàn)的牦牛死亡病理,應做好病牛的無公害化處理,避免出現(xiàn)人畜共患病的情況。而對于有病牛出現(xiàn)過的環(huán)境,應做好環(huán)境的消殺,定期做好消毒,確保給其他牦牛的養(yǎng)殖提供一個安全的生長環(huán)境。此外,必要時還可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加強對寄生蟲病的防治,避免形成廣泛傳播,以此也就能更好的保障牦牛的養(yǎng)殖質量[6]。
不斷研究與分析寄生蟲病在牦牛養(yǎng)殖中的診斷和治療,對于有效降低牦牛感染寄生蟲病的幾率,提升牦牛的養(yǎng)殖質量以及實現(xiàn)對寄生蟲病的良好防治和管控,保障人們的食用安全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養(yǎng)殖戶應首先認識寄生蟲病的主要流行現(xiàn)狀和常見的診斷方法,從合理選擇抗寄生蟲藥、嚴格把控藥物服用劑量和濃度、有效控制藥物使用療程以及做好休藥期間的管理等四個方面做好對寄生蟲病的有效治療,并通過相關預防措施降低牦牛寄生蟲病感染率,促進牦牛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