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抓耳撓腮,遲遲不動筆的趙同學,周老師連忙走過去問他是不是寫作文遇到了困難。
趙同學說:“每次寫作文,我都只會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來寫,真沒意思。”
看著對自己高要求的趙同學,周老師想起了最近剛學的課文《燈光》,文章的寫作方法或許能給趙同學啟示。
周老師:趙同學,你喜歡《燈光》這篇課文嗎?
趙同學:這篇課文寫了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贊美。
周老師:總結得很不錯。那你找找看,課文哪些地方寫了現(xiàn)在?哪些地方寫了過去?
趙同學:(翻開書本,快速瀏覽了一遍課文,立馬說道)開頭和結尾寫的是現(xiàn)在,中間主體寫的是過去。我明白了,作者用了倒敘的方法,首尾進行了呼應。
周老師:不錯。那你看看,不論是寫現(xiàn)在還是寫過去,整篇課文一直圍繞著什么來寫?
趙同學:文章寫了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郝副營長拿著的書中插圖上的燈光,還有戰(zhàn)場上微弱的火光。
周老師:結合標題來看,“燈光”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圍繞著這一線索展開故事,文章情節(jié)很緊湊。
趙同學:(興奮地說)周老師,我覺得這三處“光”之間有聯(lián)系。廣場的燈光代表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插圖的燈光代表郝副營長對未來的憧憬,戰(zhàn)場火光代表革命先烈的犧牲。正因為有了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有了現(xiàn)在的美好。
周老師:這樣一來,燈光就具有了象征意義。
趙同學:(拍了拍腦袋)周老師,我明白了,我可以抓住一條主線,然后采用倒敘的方法,賦予事物象征意義。文章就能做到構思巧妙,結構緊湊,思想深刻了。
看著趙同學開心的模樣,周老師放心地離開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