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斌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空氣中含有的水汽過多,也就是濕度較大時,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不但會引起人們體感的不適,而且會對環(huán)境中物品的品質或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那該怎么破解呢?最簡單的辦法是吸收掉多余的水分。這時候,干燥劑就可以大顯身手。下面,為大家介紹幾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干燥劑。
藥品中的有效化學成分是治療疾病的關鍵,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則是讓這些化學成分保持自身穩(wěn)定性的重要條件。因此,藥品說明中都要求將藥品保存在陰涼干燥處。此外,我們還會在有些藥瓶里發(fā)現(xiàn)一些袋裝或者塑料小瓶裝的干燥劑,上面標著“不可食用”等字樣。
這些干燥劑的成分是什么呢?據(jù)文獻報道,目前國內85%以上的藥用干燥劑為硅膠干燥劑。
這里所說的硅膠又是什么物質呢?這要從硅元素說起。硅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上是第14號元素,符號為Si。它是地殼中含量居于第二的元素,也就是說,硅是石頭的主要構成元素。硅的氧化物是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通常可分為結晶型和無定形兩大類。結構單元排列整齊的是結晶型二氧化硅,其典型代表是水晶;結構單元排列無序的是無定形二氧化硅,其典型代表就是硅膠。要注意,我們這里所說的“硅膠”可不是硅橡膠,盡管在很多時候,硅橡膠也被簡稱為“硅膠”。
之所以把無定形的二氧化硅稱作“硅膠”,大概是因為它的前世—硅酸的形態(tài)而得名。硅酸是由含硅的物質(硅酸鹽)在酸性水溶液中反應(水解)所得到的類似果凍的凝膠狀物質;經過干燥之后,就得到了硅膠。硅膠一般是透明的或者為乳白色,常被加工成球形顆粒。
硅膠具有通暢開放的孔道結構和巨大的比表面積。通常情況下,每克硅膠的孔道表面積可達幾百平方米。這些結構特征決定了硅膠具有強烈的吸附水分子的特性,其吸水量可達自身重量的50%;因此,硅膠可以用作干燥劑。硅膠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無毒、無味、無腐蝕性,是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唯一批準的可直接與藥品、食品接觸的干燥劑。此外,硅膠也常用于儀器、儀表、電子設備、診斷試劑盒等的干燥保養(yǎng)。
如果你打開裝有藥品干燥劑的小包,就能看到硅膠干燥劑的真容。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硅膠干燥劑比較安全,但千萬不要把它放進嘴里,最好也不要讓它跟水直接接觸,因為它可能會因突然大量吸水而發(fā)生爆裂。
另外,在化學實驗室,研究人員還經常使用一種有著漂亮顏色的“變色硅膠”作為干燥劑。之所以選擇“變色硅膠”作為干燥劑,可不是因為它模樣可愛,而是因為它會變色。所謂變色硅膠,是在普通硅膠里加入含鈷的化合物。這種硅膠在干燥狀態(tài)時呈藍色,一旦吸收了水分后,會逐漸變?yōu)榧t色,仿佛在說:“我喝飽了水!”如此,能夠直觀提示使用者:硅膠干燥劑已失效,需要更換。更神奇的是,“變色硅膠”能夠反復使用,只要將失效的“變色硅膠”加熱干燥,它就可以恢復原本的藍色,繼續(xù)執(zhí)行干燥任務。
堅果、炒貨、干貨、膨化食品等脆性食品需要控制其包裝內的濕度,以保持食品口感、防止霉變、延長保質期,我們喜歡吃的蒜香花生、雪米餅、餅干、海苔都屬于這種情況。對這類食品,干燥劑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可以選擇前面介紹的硅膠之外,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選擇更為便宜的生石灰作為食品干燥劑。筆者就曾經買到過一大罐海苔,沉甸甸的,吃完后才發(fā)現(xiàn),罐子底部“藏著”一大包生石灰干燥劑。
生石灰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可由石灰石(即碳酸鈣,CaCO3)煅燒產生,其化學成分為氧化鈣(CaO)。之所以將其稱為生石灰,是因為氧化鈣與水接觸后,會發(fā)生劇烈的放熱反應。這種反應會劇烈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水燒開了一樣。生石灰發(fā)生放熱反應后的產物就是俗名熟石灰的氫氧化鈣(Ca (OH )2)。由此看來,氧化鈣被稱為生石灰恰如其分。
生石灰非常容易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可以被用作干燥劑,其吸水量可占自身重量的30%以上。有些人擔心用生石灰作為干燥劑可能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對人體存在安全隱患。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通常情況下,作為食品干燥劑的生石灰經過嚴格包裝,即使吸收了少量水分(潮氣)后,也不會發(fā)生劇烈反應。當然,在此也要提醒大家,為確保安全,不要把整包的生石灰干燥劑拆開,更不要將其投入水中。
國際貿易中,大宗商品進出口通常采用遠洋運輸?shù)姆绞?,由于貨物在海上漂泊的時間較長,必須考慮防潮問題。如果你看過碼頭上的集裝箱,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常懸掛干燥條帶,它們一般以氯化鈣(CaCl2)為干燥劑。
作為氧化鈣的“親戚”,氯化鈣通常為白色粉末,價格便宜,可以從空氣中吸收占自身重量60%~80%的水分,因此是很好的干燥劑。
不過,在大量吸水后,氯化鈣會產生液化現(xiàn)象。這是因為氯化鈣類似食鹽(氯化鈉,NaCl),可溶于水,并不太適合作為藥品和食品的干燥劑,而在集裝箱航海運輸這種需要大量干燥劑的場合,氯化鈣便可大顯身手了。目前,市場上的集裝箱用氯化鈣干燥劑通常經過高分子改性,其吸水率可達200%~300%;且吸水之后,自身呈凝膠狀,既能有效“鎖”住水分,又不會溶解,使用起來高效而方便。
當前,在建筑領域,中空玻璃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所謂中空玻璃,通常是將兩層或三層玻璃嵌入鋁合金邊框中,玻璃中間的夾層則充入干燥的空氣或者氬氣等惰性氣體,四周用氣密性好的丁基橡膠密封而成,具有良好的隔熱、隔音性能。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保持中空玻璃內部的干燥狀態(tài),鋁合金邊框的內部還填充有分子篩干燥劑。
什么是分子篩呢?顧名思義,分子篩就是可以分離分子的“篩子”。從化學成分看,分子篩是一種含水的硅鋁酸鹽,也可以看成三氧化二鋁(Al2O3)、二氧化硅(SiO2)、水(H2O)以及其他金屬氧化物共同形成的復合物。分子篩又被稱為沸石。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沸石,它們是由火山噴發(fā)等地質活動形成的。受此啟發(fā),研究者模擬火山噴發(fā)的高溫、高壓條件,人工合成了分子篩。這種合成分子篩的方法被稱為“水熱法”,就好比在一口高壓鍋中熬粥一樣。
分子篩猶如蜂窩,由籠狀的基本結構單元構成。這些“籠”具有特定的孔道和孔穴,從而實現(xiàn)對不同尺寸分子的篩分:允許直徑小于其孔道尺寸的分子進入,并通過吸附作用將其“抓牢”;而直徑較大的分子則不能進入分子篩的孔道。這種特性使得分子篩在氣體分離、石油煉制、水分干燥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
了解了分子篩,我們再來看看中空玻璃中使用的分子篩。中空玻璃內通常使用3A分子篩,也就是直徑為0.3納米的分子篩。這種尺寸的分子篩可以吸收水分子,但不會吸收玻璃夾層中的其他氣體分子,從而能夠使中空玻璃內部始終保持干燥狀態(tài),防止玻璃起霧。這樣一來,在其使用壽命期(通常是15年)內,中空玻璃的性能可以一直保持穩(wěn)定。
日常生活中,除了我們上面介紹的這些典型的干燥劑之外,還有蒙脫石等礦物干燥劑、吸水樹脂等高分子干燥劑以及復合干燥劑、新材料干燥劑等,它們的干燥原理和應用范圍與上述干燥劑類似,就不一一詳述了。